信息来源于eBird、audubon、birdsoftheworld、iNaturalist、BirdLife DataZone。
压迫感十足的巨鹱
如果让我选一种压迫感最强的鸟类,我不会选翼展可达3米的信天翁、不会选“速度之王”游隼、也不会选猛禽代表金雕,我打算选一种相对冷门但足够可怕的鸟类——南方巨鹱(Macronectes giganteus)。
如果你在野外看到了南方巨鹱,那必然会印象深刻,不是因为它们的长相有多出众,而是因为它们超强的攻击性和食腐的贪婪模样。
当它们在天空飞行的时候,看起来就是一种翼展可达2米的巨型鸟类,但当它们在陆地行走的时候,姿态看起来就很嚣张。它们会把尾巴完全伸展,尾羽尖端指向前方;颈部呈拱形,颈背羽毛蓬松,喙尖向下;张开的翅膀也是拱形的,完全就是攻击的姿态。
最可怕的是它们的头上会浸满了鲜血,凝结着血块。这一切都相当怪诞,而南方巨鹱空洞的眼睛,以及冰白色或淡蓝色的虹膜,只会增强这种野蛮的效果。
这些血当然不是它们的,而是属于猎物或者是海岸边的动物尸体的,它们会将整个头塞进动物的体内,用强大的喙从尸体上撕下肉。食腐的时候它们不允许其他动物前来打扰,因此总是摆出攻击姿态进行准备。
大部分鸟类看到南方巨鹱这个样子都不会敢靠近,因为这些鸟类知道南方巨鹱是真的会攻击它们,而且可能致死!巨鹱的狩猎方式堪称狂暴,它们会采取各种攻击方式。
如果是在地面,南方巨鹱会展开攻击姿态,疯狂追逐,咬并啄其他海鸟的要害部位;如果是空袭,它们会直冲目标的颈部,将其控制后,跳上其身体将其压倒,然后持续攻击头部和颈部。如果袭击地点在水边,它们还会将猎物拉到水里,用力将其踩进水中使其溺死。目前已知的观察记录显示,澳大拉西亚塘鹅、企鹅、黄鼻信天翁和黑眉信天翁都曾被南方巨鹱溺死。
甚至它们会趁海洋哺乳动物不注意的时候,去偷偷狩猎其幼崽,比如海豹和海狗。
即使是面对同类,它们依然不客气,除非是繁殖期,不然它们的雄性和雌性在其觅食范围内表现出明确的空间隔离,就是为了避免争夺。
你就看这些图片,如果是这样的鸟朝你跑来,你能不害怕吗?
可怕的鸟类
罗伯特·库什曼·墨菲,他出生于1887年,是世界上第一位不但研究海鸟还推广海鸟的美国鸟类学家。他任职于纽约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他的一生都在旅行,从长岛的家乡航行到南大洋,从南乔治亚岛航行到南美洲东西海岸,再到新西兰。
他收集标本,细致观察鸟类行为,并撰写了《南美洲海洋鸟类》,这本书以现在的信息看不太靠谱,但绝对启迪了众多鸟类学者,使得海鸟研究成为了热门的动物研究方向。
然而尽管墨菲对海鸟充满热情,他却很讨厌同为海鸟的南方巨鹱。
在《南美洲海洋鸟类》中,他讲述了原因。他认为南方巨鹱的外貌和习性都很不起眼,作为猛禽它缺乏了魅力。它们总是浑身涂满血污,丑陋不堪,还会以相当残忍地方式狩猎其他海鸟,吞食海岸边的腐肉。更糟糕的是,南方巨鹱会向任何靠近它们的人喷射恶心的胃油,水手们也都很讨厌它们。这些胃油是由蜡酯和甘油三酯组成的,平时胃油储存在腺胃中,它们可以主动将胃油从口中喷出,当成一种攻击手段。
喷脏东西就算了,这种鸟是真的会攻击落水的水手的,它们会用喙末端的钩子攻击他们的脸和眼睛。有记载称,水手们在试图自卫时手臂被割成碎片。还有一个故事讲述了1840年,一位水手长在南极考察期间从“埃里伯斯号”上坠落,随即遭到一大群疯狂的巨型海燕的攻击,它们凶猛地袭击了他,导致其死亡了。
可能是受到他的影响,很少有科学家选择研究南方巨鹱。
南方巨鹱绝对算不上好看,但绝对足够有野性,按理说应该挺多料能挖的。
神奇的南方巨鹱
南方巨鹱是鹱形目鹱科巨鹱属物种,首次被描述是在1789年,由德国博物学家约翰·弗里德里希·格梅林记录。
虽然该物种挺冷门的,但其实它们分布相当广泛,从南极洲一直延伸到智利、非洲和澳大利亚的亚热带地区。
它们算大型鸟类,体长在86~100厘米左右,翼展为185~205厘米。雄性平均体重大于雌性,差不多是5~6千克。南方巨鹱有两种不同的形态,一种是深色羽,另一种是浅色羽。在深色羽中,它们的上胸、头部和颈部为浅色,其余羽毛则为斑驳的黑棕色。浅色形态较为罕见且非常独特,整体为纯白色,仅带有少量黑色斑点。
形态上它们拥有很多鹱形目的特征,乍一看并不太显眼,但你将视线聚焦其头部的话,会发现它们的鸟喙结构很奇特,它们拥有称为鼻角(naricorns)的鼻道,与上喙相连,上面还有一个盐腺,有助于从血液中去除盐分。
其腿部非常粗壮,能够在陆地快速持久的活动。
虽然对外是一副残暴的模样,但是它们对待后代还是很认真的。
南方巨鹱的寿命可达20年,所以它们的性成熟期挺晚的,一般要到6~7岁。繁殖期开始于10月中旬,每次只产下一枚卵。卵时刻都会有父母其中一方看守。幼鸟出生后,父母会照顾它们104~132天。
所以它们其实也就是一种狩猎模式比较张扬的鸟类,如果因此被冠以恶名,其实也挺冤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