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总体态势与中国贡献——基于10种高等教育SSCI高影响因子期刊载文的可视化分析

DOI:10.16298/j.cnki.1004-3667.2018.08.11

摘 要

提高研究成果国际化水平,需要知晓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总体态势和中国贡献的现状。中国虽然发文量尚可,但学术影响力和代表性成果相对落后;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主题和研究取向具有明显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中国本土化问题没有形成研究的焦点、热点;中国不同地区、机构对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贡献差异性显著,香港、中国台湾地区明显高于大陆。由此,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应当立足中国现实需要,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研究的国际化道路;学习西方学者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微观应用的研究方法,实现研究范式与方法论上的创新与发展;加强地区间的学术交流,深化合作研究的内涵,藉此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国际化水平与地位。

关键词

高等教育研究;SSCI期刊;热点问题;焦点论域;可视化分析

一、引言

提高研究成果国际化水平,是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密切关注世界高等教育的研究前沿、热点领域、发展动态及新兴研究趋势,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研究人员日常学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尽管中国学者的国际意识不断增强,国际交流也在不断深入,但是高等教育的研究实力和研究水平仍未跻身世界一流强国行列。在世界高等教育研究规模和出版物数量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使用大数据方法客观、系统、全面地分析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总体态势和中国贡献的现状十分必要。哪些国家是研究大国?哪些国家是研究强国?中国目前处于什么位置?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前沿的焦点、热点是什么?代表性成果有哪些?中国贡献的情况如何?上述问题如果依靠传统的统计与综述方法,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结论的直观程度与可信度难以保证。本研究以科学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为信息源,综合运用科学计量学软件HistCite和CiteSpace,使用分类比较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的方法,系统、全面和直观地呈现当前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总体态势和中国学者的贡献,由此管窥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焦点论域、代表性成果以及中国参与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学术群体、研究机构、研究主题以及学术合作方式等,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研究人员提高研究成果的国际化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一)样本期刊与论文选择

期刊是展示、传播和储存相关学科领域研究成果的载体。与著作、研究报告相比,期刊所刊载的论文对热点和焦点问题的反映更加快速、连续和直接。根据加菲尔德(E. Garfield)等人提出的引文分析理论,多数高水平的研究论文通常都会集中发表在少数影响因子高的期刊上。作为高等教育领域论文发表的重要载体,SSCI收录的论文,不仅代表本领域顶尖学者的研究能力和水平,而且也可以较好地呈现研究的热点、焦点,反映研究的进展和趋势。本研究根据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2017年期刊引证报告》(JCR)中的影响因子大小,选择影响力排名前10的高等教育类期刊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为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SSCI子库,以“期刊”(Journal)为检索源,以“论文”(Article)为检索项,时间段设定为2008—2017年(检索日期为2018年1月9日),共收集到4362篇有效论文。期刊遴选结果与载文量统计情况见表1。

(二)研究方法

为实现宏观把握与微观聚焦相结合的研究目的,本研究使用发文量和被引量分析的方法探讨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总体态势以及中国所处的位置;使用关键词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探讨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前沿中的热点问题、焦点论域以及中国贡献的领域和形式;使用高被引分析的方法探讨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卓越知识贡献的来源以及中国研究实力与水平的地区差异。与此同时,结合相关数据,分析中国在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三、研究结果

(一)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总体态势分析

一个国家(地区)在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期刊上的总发文量(Recs)与总被引量(TGCS和TLCS)反映其整体的研究实力和水平。其中,发文量反映研究的生产力水平;被引量反映研究的影响力水平。按照加菲尔德的观点,总被引量可以分为总被引次数(Total Global Citation Score,简称TGCS)和集中引用次数(Total Local Citation Score,简称TLCS)两类指标,由于TLCS与TGCS显著正相关,同时,TLCS直接反映被引文献的同行关注度与被认可度,因此,本研究把被引量分析主要集中在TLCS之上。

1. 总发文量与被引量的国家(地区)分布。根据前期设定的相关参数运行HistCite软件,得到发文量及被引量排名前10的国家(地区)统计数据,生成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发文量与被引量国家(地区)分布情况表。(见表2)

从发文量上看,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位列前3,其发文总量2826篇,占比高达排名前10国家(地区)的73%。中国以234篇的发文量位列第4,处于第二梯队的首位。从TLCS上看,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这3个国家的被引量均超过了1000次,与其他国家拉开了较大差距。中国在这一指标上略低于加拿大,位列第5。在第6~10名的位置上,荷兰的TLCS高于新西兰和南非,居第6位。(见表2)

2. 年度发文量与被引量的国家(地区)分布。使用HistCite软件后台储存的数据,以年度作为划分标准,绘制上述10个国家发文量与被引量的年度统计趋势情况图。(见图1和图2)

如图1所示,从年度发文量上看,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同样远高于其他国家,稳居前3位。其中,美国基本一直处于第1位,仅是在2013年有所下降,与澳大利亚的发文量持平。

如图2所示,在年度被引量上,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同样远高于其他7个国家,稳居前3位。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澳大利亚超过美国,升至第1位;2017年英国超过美国和澳大利亚,跃居第1位。

3. 中国总发文量与被引量的地区、机构分布。使用HistCite软件后台储存的234条中国论文数据,根据地区、机构的统计信息情况,生成中国发文量与被引量的地区、机构分布情况表。(见表3和表4)

如表3所示,香港地区是我国对国际高等教育研究贡献的主力军,其发文量接近中国总发文量的50%,被引量更是超过60%。如表4所示,在发文总量大于5篇的机构中,前5名均被香港地区大学所包揽,香港大学更是以21.37%的发文量和38.67%的被引量雄踞榜首。

综合来看,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实力和水平的空间分布差距比较悬殊,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稳居前3位,处于第一梯队,其他国家(地区)与之存在较大的距离。中国在发文量上居第4位,处于第二梯队的首位,但是在被引量上,落后于发文量第5的加拿大。中国发文量与被引量的地区、机构分布比较不均衡,香港和中国台湾是研究实力和研究水平较高的地区。

(二)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前沿趋势分析

论文关键词是对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与凝练,通过分析关键词之间的相关性可以发现某一时期相关学科、领域研究聚焦的热点和关键问题。本研究通过关键词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索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前沿趋势。

1.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前沿聚焦的热点问题。根据前期的参数设置运行CiteSpace软件,绘制出2008—2017年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3)同时,使用CiteSpace软件后台储存的相关数据,导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和突现率的数据指标。(见表5)

结合图3节点(圆圈)大小、连线粗细程度与表5关键词出现频次、突显率等指标可以发现,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主要是围绕大学(660)、大学生(579)、绩效(275)、教师(264)、认知(227)和模式(214)等关键词展开,突显出以可持续发展(11.44)、课程教学(9.31、6.13)、课堂氛围(5.41)、教育公平(5.39)和学生评价(5.1)为核心的多个研究热点。

2.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前沿关注的主要论域。在关键词共现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关键词聚类分析确定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前沿关注的主要论域。根据前期的参数设置运行CiteSpace软件,生成2008—2017年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4)

根据图4节点大小与聚类结构并结合研究相关度可以发现,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前沿主题集中在大学生自我效能、大学生就业、高等教育资助、校友、课程与学习、教学与评估、高等教育不平等、高等教育与社会分层等多个方面。结合我国学者别敦荣教授对高等教育研究的15个领域分类,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关注的主要论域可以概括为学生发展研究、高等教育政策、课程与教学、教育教学评价以及女性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质量5方面。(见表6)

3.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前沿中国贡献的领域。据前期参数设置运行CiteSpace软件,对234篇中国学者贡献的论文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生成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前沿中国贡献的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5)

根据聚类情况、高频词汇对数似然比和交互信息自动标识抽取所显示的词组,中国贡献的研究论文主要聚焦在可持续发展、博士生能力培养、大学生学习、学习效果评估等几个热点问题上,主要可以划归为课程与教学、学生发展研究和教育教学评价3个主要论域。(见表7)

4.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前沿中国贡献的形式。基于234条中国论文相关数据,根据作者署名及所在地区、所属机构进行整理,同时对缺失信息进行人工查询与补充,得到中国研究贡献论文的署名分布及合作情况表。(见表8)从署名分布上看,中国学者论文的署名类型较多,从1人署名到多人署名(5人合著及以上)的形式都有所表现。相比较而言,1人署名、2人署名和3人署名是主体,所占比例达77%,其中,2人署名的形式最为典型,占比接近40%。

从2人合著论文的合作模式情况上看,中国学者参与国际高等教育前沿研究主要是以海外合作和校内合作为主,中国内部地区、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排除历史、政治和空间距离等因素,港澳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学术体制比较接近,但学者之间并没有大量的合作。(见表9)

综合来看,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前沿领域所涵盖的焦点、热点问题比较广泛,既包含宏观的高等教育政策、大学可持续发展和高等教育质量等问题,也包括学生发展、课程与教学评价等微观问题。聚焦到研究论域和关键词的使用上,国际高等教育研究表现出明显的重视实际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取向和方法论特征。中国学者研究贡献的领域主要集中在课程、教学与学生发展等微观问题的研究,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宏观理论问题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现实问题没有形成焦点、热点。在研究贡献的形式上,主要以开展海外合作和机构内部合作研究为主,跨地区、跨机构的合作研究较少。

(三)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前沿的高被引分析

在把握宏观总体态势的基础上,分析焦点论域论文的高被引情况,可以帮助我们在微观层面上更加深入地了解高等教育学科卓越知识贡献的来源,以及引领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发展方向的主体。

1.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前沿高被引论文的空间分布。基于CiteSpace软件后台储存的相关数据,结合表6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前沿聚焦的主要论域,按照5个主要焦点论域论文总被引量(TGCS)排序,得到排名前3的国际高等教育研究高被引论文、作者及所属国家(地区)的分布情况。(见表10)

在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5个前沿焦点论域中,美国在全部5个领域,澳大利亚在4个领域(C1、C2、C3、C4),加拿大在3个领域(C1、C2、C3),英国在2个领域(C4、C5)均有被引量排名前3的代表性论文及作者贡献。其中,美国作者贡献的被引次数总计311次,占总被引次数的32%;澳大利亚作者贡献的总被引次数总计284次,占总被引次数的30%;加拿大作者贡献的总被引次数总计191次,占总被引次数的20%;英国作者贡献的总被引次数总计172次,占总被引次数的18%。上述结论同发文量和被引量的总态势基本保持一致,仅加拿大学者在前沿领域研究上的突出贡献超过了英国,居于第3位。

2. 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前沿中国高被引论文的空间分布。基于CiteSpace软件后台储存的234条中国论文相关数据,结合表7中国研究贡献聚焦的主要论域,按照文献总被引量(TGCS)排序,得到排名前3的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前沿中国贡献的高被引文献、作者及所属地区分布情况。(见表11)

在中国贡献的3个前沿焦点论域中,中国台湾在全部3个领域,香港在2个领域(C1、C2)均有被引量排名前3的论文及作者贡献。其中,中国台湾作者贡献的被引次数总计163次,占总被引次数的60.8%;香港作者贡献的总被引次数总计105次,占总被引次数的39.2%。上述结论同发文量和被引量的总态势差异较大,中国台湾在前沿领域研究上的突出贡献高于香港。

综合来看,在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前沿领域的高被引论文上,做出卓越知识贡献的学者主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这4个国家。虽然加拿大在发文量和被引量上远低于英国,但是在引领研究发展方向上的知识贡献高于英国。目前为止,中国尚未涌现出具有较高国际影响力的研究论文,中国台湾虽然总发文量和被引量低于香港,但是对国际高等教育研究前沿的卓越知识贡献高于香港。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对2008—2017年十年间影响因子排名前10的国际高等教育研究期刊所载的4362篇论文进行描述统计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揭示了最近10年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总体态势和中国贡献的现状。

第一,英美话语体系国家在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具有绝对的优势地位。研究发现,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加拿大这4个英美话语体系国家在发文量、被引量和代表性成果贡献上的优势地位十分明显,发展中国家以及包括德国、法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非英美话语体系国家与之具有较大的差距。虽然中国的发文量高于加拿大,但是在被引量和代表性成果的影响力方面还明显落后,难以进入第一梯队的行列。

第二,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主题和研究取向具有明显的西方中心主义色彩。研究发现,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和焦点论域覆盖面较广,但研究的焦点、热点主要集中在西方国家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上,发展中国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没有受到广泛关注。在研究取向和研究方法的使用上,面向实际应用、基于实证数据和经验的研究论文所占比例最高,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中国学者所做贡献绝大多数是针对上述问题,选取中国情境之下的数据、经验,使用实证方法所形成的研究成果,而基于中国历史传统和现实背景,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尚未形成焦点、热点。

第三,国际高等研究中国贡献的地区、机构研究实力和研究水平差异性显著。研究发现,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学者贡献了绝大多数的发文量、被引量和代表性成果。香港学者的发文量、被引量高于中国台湾,但代表性成果的影响力低于中国台湾学者。大陆学者的发文量、被引量和代表性成果贡献与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反映出大陆高等教育研究成果的国际化水平相对较低,这与大陆地区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学术群体数量、研究规模和研究能力不相称。

上述发现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研究人员提供了如下启示:

首先,立足中国现实需要,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研究的国际化道路。当前,英美话语体系国家在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中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这一研究态势和研究格局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将会继续保持。面对这一现状,既应当看到我国在历史积淀、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上与之存在的差距,也应当看到英美话语体系国家在期刊、语言和话语权方面所占据的垄断地位。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大国,高等教育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具有自成体系的独特性。中国加入高等教育研究的国际化进程,其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为我国以及世界高等教育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提高研究成果的国际化水平,不应当盲目跟从,简单地依循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研究的既成问题和话语框架,单纯在指标和数据上做文章,沦为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研究的打工者。中国的高等教育研究成果需要扎根中国的现实需要,立足本土化问题的深入探索,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研究国际化道路。

其次,学习西方学者以问题为导向,注重微观应用的研究取向和研究方法。注重客观数据,强调实证方法是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特征。由于各种原因,面向问题的实证研究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中未能得到充分重视。尽管近年来我国学者参与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意识在不断增强,语言障碍也在不断克服,但是研究方法上的缺陷却一直没有较大的改进。相当一部分研究成果局限于对高等教育现象的感性认识和经验之谈,基于客观数据的实证研究比较薄弱,这与国际高等教育研究以问题为导向,重视面向实际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取向形成了鲜明对比。如同样是对高等教育资助政策、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等问题的研究,我国学者更倾向于宏观层面的理论探讨,而西方学者更注重微观层面的实证分析。不可否认,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是,日新月异的高等教育实践,急需能够深刻揭示高等教育发展和运行规律,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实践指导性强的实证研究成果。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应当以注重实证方法为突破口,加强学术规范建设,形成重视研究方法的学术氛围,实现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论上的创新与发展。

最后,加强地区间的学术交流,深化合作研究的内涵。开展合作研究已经成为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根据研究发现,包括大陆在内的中国学者已经普遍认识到了合作研究的重要性,不过,合作的方式主要是以海外合作和校内合作为主。毋庸讳言,采用这两种方式是提高研究成果国际化水平的一条捷径,但是囿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以及西方国家研究所处的优势地位,这样的合作方式难以形成兼具国际视野和中国话语特色的学术共同体。由于历史原因,香港、中国台湾地区参与国际高等教育研究的时间较长,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国际化经验。今后,我国学者应当在继续深化海外和高校间合作的基础上,加强地区之间的学术交流,合作研究中国高等教育的本土化问题,引导更多的国际学者关注中国高等教育,积极构建中国学者主导的学术共同体,形成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向世界推介中国的学术智慧和研究方案,藉此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国际化水平与地位。

作 者

李 冲,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辽宁大连 116024;李 霞,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博士研究生,辽宁大连 116024

原文刊载于《中国高教研究》2018年第8期第60-67页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823B181OK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