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新一轮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密集出台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3部门联合发布《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2025—2026年,重点行业规模稳中有升,企业经营效益基本稳定,新增长点快速发展,引领消费能力不断提升的总体目标,并部署了五方面重点任务。

近期,我国陆续推出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明确下一阶段行业增长目标,并围绕提升供给能力、扩大有效市场、优化发展生态等方面部署一系列举措。

9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发布《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今年力争实现全年汽车销量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20%。

在此之前,《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相继发布。

记者注意到,2023年,我国曾推出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这十大行业,这些行业合计规模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七成左右。

此轮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同样聚焦上述十大行业。这十大重点行业是稳定工业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关键力量。

在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关兵看来,这些重点行业的产业链长、带动作用大、工业赋能效果显著,对稳定工业经济大盘、推动工业质效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以汽车行业为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

人工智能在近期发布的稳增长相关文件中均被置于重要位置。

在轻工领域,政策提到,拓展人工智能在该领域应用,加快新业态新模式推广应用,搭建供需对接交流平台,激发消费潜力。

在汽车行业,政策提到,推动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场景应用,持续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和推广工作,支持企业分级建设智能工厂,推进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协同改造。

在电子信息制造业,政策提到,促进人工智能终端迈向更高水平智能创新,推动智能体与终端产品深度融合,制定人工智能终端智能化分级方法和标准,鼓励各地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创新应用。

在电力装备行业,政策提到,通过“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加快“5G+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在电力装备领域应用。

赛迪研究院未来产业研究中心人工智能研究室主任钟新龙认为,这些方案突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产业的引领,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的数智化改造不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更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生命力,为新兴产业开辟无限增长空间。

今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加速。人工智能赋能作用持续加强,我国培育并开源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加快在电子、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应用,形成一批新模式新业态。AI手机、AI电脑、AI眼镜等人工智能终端已超百款,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中国城市报记者 邢 灿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Gpt1yeMiYHiqKzDuuV3jAE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