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地学研究歧途之一二

地学研究歧途之一二

无视地质基础

对于绝大部分地学分支学科来讲,地质是其研究的基础,是高楼的塔基。然而时下的研究论文和学术著作中,基础地质方面的内容越来越少,甚者通篇缺失有效的基础地质信息。很多论文中基础地质和区域地质也就一两句带过,而且还是简单拷贝和复制。

试举一例,尚未确定研究对象是古黑熊、古黑豹还是古黑狗,就基于各种所谓现代化高科技分析来写一篇“古黑鹿和今灵长类的基因对比研究”,您觉得靠谱吗?

出现这种囧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的不足,不能胜任野外考察,无法完成合理准确的观察、记录、描述和解译。另一个主要原因,可能是急功近利驱动了“高屋建瓴”的盲动。

地球化学万能化

随着技术设备的改善、科研经费的充实;各种测试和分析,特别是地球化学的数据统治了很多论文的主体篇幅。有些论文充斥着数据罗列和繁杂地球化学判别图,颇具勇气的解译、推断出高度模型化的结论。有的论文中描述的地质事实和地球化学分析数据甚至出现相悖,但结论却仅仅基于地球化学数据和模型,地质事实完全被无视。机械的臆造模型、生套模型也成了很多人乐此不疲的“学术爱好”,遍地都是俯冲带、造山带、地幔柱......苍茫大地是千疮百孔!

地球化学手段和方法本身是非常好的,但要慎用,不可滥用。测试对象的地质属性、测试对象对于该方法的适用性等前提条件没有明确,仅仅通过测试数据来演绎地质过程和地质模型,其结果很可能是谬以千里。

而且,近年基于准大数据-大数据的研究成果证明,很多教科书中罗列的地球化学判别图根本不具有真正的大地构造判别意义(见参考文献附录)。地质学家早期建立这些判别图所基于的地质数据样本极其有限,在很大程度上不具有统计学的代表性。这些判别图在国际地质界日趋萧条,在中国仍然让人感觉方兴未艾。

无畏跨界

我们说学科之专业,重点是专,意味着某一分类下固定范围的知识领域。有些科研工作者,包括少数知名科学家,有知却无畏。他们敢于大胆涉足与自己知识A领域相去甚远的B领域,提出一些没有基础支撑的、空洞的、在B领域内行看来近乎荒谬的超级理论。更可悲的是,此等新理论的共同作者中不乏B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他们由于某些原因在自己的学术观点和科研道德上做出了妥协。

敢于跨界矿产资源储量报告的评审,敢于跨界将特大伤亡事故定性为自然灾害,敢于跨界生产第一线遑论矿业、指导生产的更是不甚枚举。

这些做法无异于公然施毒,首先是年轻人效仿而丧失了对专业的敬畏,其次是扩散了一些极端错误的理论和模型给初学者,后患无穷。

论文大国,看上去很美,殃乎,殇乎。

来源:地下水环境网微信公众号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827B098HH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