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民爆作业有了 “精准安全管家”,动联科技背后的智能制造破局思路

行业痛点破局:为什么Hi46成了“刚需装备”?

民爆作业的核心诉求,早已不是“能起爆就行”。

现代矿山要同步处理千发雷管驱动与粉尘防护,地铁施工要精准控制振动与定位,城市拆除要留存影像与追溯。

Hi46电子雷管起爆器的竞争力,就藏在性能、安全、防护三大维度的闭环设计里,每个细节都瞄准真实场景的“难”。

比如作业时最头疼的多任务卡顿,它直接搭载MTK67628核2.0G处理器,运算速度比传统4核设备快1.5倍,像给设备装了“涡轮增压”。

同时处理雷管检测、延时设置、定位上传、影像记录四大任务,也能做到行云流水。

更关键的是民爆业的安全红线,传统设备因缺乏实时检测,常出现雷管“哑火”或提前损坏未识别的风险。

Hi46的单发检测+密钥下载功能,相当于给每发雷管配了“专属体检医生”。

导通性、延时精度挨个核验,误判率精准控制,在雷管里找出“漏网之鱼”。

多任务处理:给精准管控装“智慧大脑”

一款优秀的民爆设备,是把技术优势变成一线“能用+管用”的价值。民爆作业的精准,首先得靠设备“反应快+记性好”。

Hi46的8核处理器不只是快,更是“会调度”:

500发雷管同步驱动时,还能实时处理GPS/北斗定位数据、1300万像素影像、4G通讯指令,像个“三头六臂”的调度员。

存储设计也贴着行业需求来,3GB+32GB的基础配置,能装下海量发雷管的操作记录。

插入SD卡拓展,近千次爆破的高清影像都能存得住。对要求全程可追溯的民爆业来说,这不是存储,而是证据链。

还有最影响操作的屏幕,传统设备在强光下像“毛玻璃”,工程师常眯眼误读参数,导致局部飞石。

Hi46的4寸抗强光IPS屏,正午阳光下仍可看清,戴手套点触控也不打滑,配合大字体界面,参数读取准确率提升,把技术优势变成了操作可靠性。

三层防护:给安全装“金钟罩”

民爆设备的安全,得防住环境的“险”、人为的“误”、数据的“断”。

Hi46的三层安全防护体系,就是无死角的屏障:

第一层:物理防护,扛住极端环境

矿山的粉尘、隧道的滴水、北方的严寒,是传统设备的“死穴”。

Hi46的IP66防护等级,能让粉尘“无缝可钻”,每分钟100升的强力喷水也“淋不透”;

-20℃至+65℃的宽温设计,在零下的矿山里,照样能“满血开工”,电池不“冻僵”。

第二层:操作管控,堵住人为漏洞

以前曾出现过无证人员误触起爆按钮的险情,Hi46的前置800万像素摄像头就是“智能门卫”:

人脸识别解锁,非授权人员连开机都没戏;再加上GPS/北斗定位锁区,设备只能在指定作业区用。

更绝的是单发密钥,每发雷管得从Hi46领“专属钥匙”才能激活,从源头掐断流失风险。

第三层:数据追溯,实现全流程可控

民爆监管最怕“查无据”,传统纸质记录易丢、难查。Hi46能自动记录每发雷管的ID、检测结果、操作人员、作业位置,并实时上传云端。

多场景应用:技术落地才有价值

民爆作业没有标准答案,矿山要抗造、基建要精准、城市拆除要留痕。

Hi46的优势,是用模块化设计适配不同场景的个性需求,真正做到一设备多场景。

它没有空谈科技感,而是把技术扎进一线场景:用8核处理器解决卡顿,用IP66防护扛住粉尘,用单发检测守住安全。

把技术变成能落地的价值,让每一次爆破都更安全、更高效。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wBrgNGHM--7O6HEWF92Uj5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