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李巧平:“互联网+医疗健康”让看病就医更舒心高效

松山湖《人才参考》第3期

正式刊发一两天

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这一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

电研院创新团队带头人

方滨兴院士

接受了《人才参考》杂志

封面人物的专访

同时

电研院持股孵化企业

东莞迪赛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总经理李巧平

也作为人才代表

成功入选《人才视点》栏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

日益提高

“互联网+医疗健康”也日渐成为

大家关心的话题

如何优化就医体验?

如何完善就医管理?

如何实现区域医疗信息互联互通?

从事医疗信息化行业近20年的

电研院持股企业迪赛软件

总经理李巧平

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李巧平

东莞迪赛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曾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以下是全文:

李巧平

“互联网+医疗健康”

让看病就医更舒心高效

引言:

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医疗健康也日渐成为民众关心的话题。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让“互联网+医疗”成为了医疗行业的发展方向,催生传统医疗向医疗信息化的过渡,同时也推动医疗健康行业与信息技术行业的深化结合。

病人挂号不便、就医排队花费时间长,如何优化就医体验?医院就医流程混乱、管理效率低,如何完善就医管理?医疗机构数据分散、资源独立,如何实现区域医疗信息互联互通?从事医疗信息化行业近20年的李巧平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东莞迪赛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巧平

医疗信息化迎风口

诸多难题仍待破解

2001年参加工作后,李巧平选择留在四川成都,留在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家科技园,开始从事医疗卫生领域信息化建设工作。在这个行业里一做,便是近20年。这期间,他见证了中国医疗行业信息化市场的快速发展。

2009年,国家出台《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信息化作为重要支撑体系写入报告当中,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作为中心被提上日程。2011年6月,国家卫生部《2011年卫生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正式启动,主要涉及《电子病历基本数据集》等3项标准。李巧平受邀参与了“居民健康档案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和“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的制定工作,助推我国医疗行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2012年后,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实施方案的的通知》、《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要求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在新的医疗改革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医疗信息化产业呈现高速增长,年增长率在20%以上。

李巧平认为,虽然当前我国医疗信息化快速发展,但是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1.医疗信息大孤岛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已有70%以上的医院实现了医疗信息化,但仅有不到3%实现了跨医院数据互通,医疗大数据比较分散,信息孤岛问题严峻。

2.信息的安全可信问题

医疗健康数据的共享、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涉及到市民的个人隐私、数据的可信等,如何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是全面实现医疗信息化必须直面的重大命题。

3.医疗信息的共享程度不一

医院、市民、第三方(如药商、互联网渠道商)需要的资源和可开放的资源无法统一。

4.服务模式不统一

目前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采取的服务模式各不相同,自己建设、合作建设、委托建设等不同方式,将导致系统运维不统一,信息互联互通困难

李巧平认为,各医院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等、程度不一,如何打破医院之间的信息壁垒是未来趋势。“虽然我国先后制定了100余项医疗数据、信息化建设标准,但各大医院的落地情况参差不齐,部分医院甚至尚未打破院内的信息孤岛,医院间的信息互联更是任重而道远。”

李巧平介绍国家卫生信息化“46312”工程

打造健康云平台

为莞民提供健康档案查询

2016年,拥有近20年丰富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研发经验的李巧平来到东莞松山湖,来到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简称“电研院”),任东莞迪赛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简称“迪赛软件”)总经理。

迪赛软件是由电研院“面向数字化医疗的医学图像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成果转化,并实现产业化推广的持股孵化企业。该项目曾获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依托电研院和广东省健康云安全院士工作站的科研实力及技术力量,迪赛软件承担了国家863、省市重大专项等代表性科技项目10余项。

为更好地帮助医院服务患者,李巧平及团队成员在智慧医疗建设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健康云及大数据平台、“汇医通”患者支付集成与就医综合服务平台、医疗健康服务智能聚合公众平台、莞慧健康、迪赛健康APP等核心产品,对预约挂号、移动支付、报告查询、床边结算、智能对账等就医全流程进行了数据和服务的聚合,形成了整套以病人为中心的综合就医服务体系。

其中2017年,迪赛软件自主研发了“东莞健康云平台”。基于第三方个人健康管理模式,对居民历史医疗数据进行采集、标准化、加密、存储,可为居民提供免费健康档案查询、为医疗机构提供健康档案管理、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监管、决策支撑等服务。目前,该平台已接入本地42家医院数据,采集了800万份东莞居民健康档案。“汇医通”患者支付综合服务平台已在东莞东华医院(三甲医院)、中山市博爱医院(双三甲医院)全面上线运行。

“东莞健康云平台”示意图

今年6月,迪赛软件与东莞东华医院合作推出东莞首个住院床边结算系统,改善患者出院结算的“最后一公里”服务正式上线。据了解,该系统在东华医院乳腺科等住院病区进行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不仅大大地缩减了患者在出院过程中反复奔波的时间,同时减轻了出入院高峰期收费处的压力,有效优化了就医体验。

迪赛软件推出东莞首个住院床边结算系统

拓展医疗信息化前沿市场

力争建立行业标杆

随着互联网+健康医疗的迅速发展,李巧平加速了医疗信息化建设的业务步伐,做到东莞、深圳并驾齐驱的新市场战略。

他表示,“目前我们与东莞、深圳等地方政府、医疗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服务东莞的基础上,我们尝试拓展了医疗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前沿的深圳市场,希望通过承担实施深圳项目,在全国建立行业标杆。”

迪赛软件紧密围绕国家卫生信息化“46312”工程的顶层设计规划,全力探索诊前、诊中、诊后的就医全流程服务体系建设,其中“医疗健康服务智能聚合公众平台”定位于诊前和诊中服务,诊后则建有“区域健康云及健康大数据平台”,打通了就医全流程的数据聚合、资源的共享,实现了信息的实时监管,最终达到了便民、利民、惠民的目标。

迪赛软件发展规划

李巧平介绍道,目前迪赛软件“医疗健康服务智能聚合公众平台”在深圳应用情况反映良好,有效解决了深圳预约挂号渠道众多导致号源同步不及时、社康预约专家号通道难以实现以及信息孤岛的问题,实现了全市号源的集中管理。

以预约挂号号源为入口,将预约挂号管理、在线结算管理、就医服务管理统一到平台中,为市民提供从门诊到住院、从院前到院后、从信息流到资金流、从医疗到健康的全流程就医服务。目前,该平台已接入59家公立医院,实现了号源统一和资源共享。

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冲击下,李巧平认为我国医疗行业发生了以下三种信息变革:

一是医疗资源大集中,提高全社会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

二是服务途径变化,传统的医疗服务以人工为主,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的超级融合,使得传统人工模式向信息化模式转变;

三是医疗管理更精细化和数字化。“医疗信息化的出现,将推动形成一个覆盖个人健康管理、医疗服务机构、健康服务机构以及监管保障机构的闭环健康生态。”

谈及公司发展规划,李巧平表示,目前迪赛软件已与佛山、韶关等地达成合作意向,正在积极拓展四川、湖南、贵州等省市市场,力争推动“健康云及健康大数据平台”和“医疗健康服务智能聚合公众平台”在更多城市实现示范性应用,为更多的市民提供优质的就医服务,2018年预计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万元。

微 信 号:dgieie

微信名称: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研究院

扫一扫,关注电研院

解锁更多信息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830F1BLAC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