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我的注意力是能被‘看见’和‘测量’的!”青少年走进浙大心理系实验室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姜赟 通讯员 雷虹 蔡佳慧 编辑 王慧华

为拓宽青少年科技视野,体验心理学科的专业研究技术,9月28日,杭州市上城区20余名青少年走进浙江大学心理系省级重点实验室,体验沉浸式飞行模拟与虚拟现实技术,开启了一场兼具趣味与深度的科技探索之旅。本次活动由上城区科协主办,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知会科普服务中心承办。

合影

研学活动首站聚焦飞行模拟系统,实验室的专业设备瞬间点燃孩子们的探索热情。这套以DCS World平台为核心的系统,配备F/A-18C“大黄蜂”舰载战斗机高精度仿真模块,以及霍尔磁感应操纵杆、全金属油门杆阵列等专业装置。在实验室老师们的指导下,孩子们亲手操控设备,通过高刷新率视景渲染系统直观感受飞行姿态变化。在起落、转向等模拟操作中,不仅收获了“驾驶战斗机”的独特体验,还轻松理解了飞行员所需具备的心理素质、脑机结合的应用原理。

现场

飞行模拟带来的新奇体验尚未褪去,虚拟现实体验区以更具沉浸感的互动场景,让孩子们惊叹“太神奇了”。佩戴上VR眼镜,他们仿佛瞬间“进入”神奇空间,切身感受到科技构建虚拟世界的强大力量。

与此同时,实验室老师还带领大家参与“脑电眼动实验”。孩子们佩戴设备后,眼球运动轨迹和瞳孔变化被精准记录。“原来我的注意力和思考过程是能被‘看见’和‘测量’的!”他们惊讶地说。由此,深刻理解了脑电波反映专注度、眼球运动揭示视觉注意力分配的科学原理。

现场

随后展开的小组互动游戏,将自我认知与科技思维巧妙结合。同学们在游戏中认识自我,并在专业科普老师的引导下,以“变量思维”理解“成长型自我”。这一思维延伸到科技探索之中,让大家深刻体会到:正如科技不断发展,人也能通过持续学习和探索不断成长和进步。

现场

当“变量成长”的理念在互动中逐渐扎根,动手创造的机会也随之到来。创客技能实践环节中,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动手能力,利用实验室提供的材料,亲手打造属于自己的科技作品。随着作品陆续成型,本次研学的核心实践环节圆满收尾。

现场

此次研学活动让青少年跳出课本局限,近距离触摸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研究成果。未来,杭州市上城区科协将继续链接优质科技资源,让更多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科技魅力,播下创新与探索的种子。

主办方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dENiQoSOehKK7bU-K5KlFa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