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的克雷研究大会(Clay Research Conference)将于2025年9 月29日–10月3日在英国牛津大学数学研究所举行。作为克雷研究所一年一度的盛会,本次大会的全体会议将于10月1日和10月2日进行,2025年的全体会议主题为庆祝千禧年大奖难题,并回顾过去25年的进展。同时本次全体大会将安排多场与千禧年难题有关的大会报告,其中10月1日,数学家Vladimir Šverák作了关于纳维-斯托克斯(Navier-Stokes)问题的报告;数学家Chris Skinner作了题为“BSD 猜想:25 年后的千禧难题”的报告;菲尔兹奖得主Martin Hairer作了题为“杨-米尔斯与质量间隙”的报告;图灵奖和阿贝尔奖双料得主Avi Wigderson作了关于P vs NP问题的报告。10月2日,数学家Jeff Brock将作题为“佩雷尔曼之后的3维流形:拓扑、几何与有效刚性”的报告;数学家Bruce Kleiner将作题为“佩雷尔曼之后的Ricci流”的报告;数学家Burt Totaro将作题为“霍奇猜想:几何与分析”的报告;数学家Kannan Soundararajan将作关于由黎曼猜想推动的ζ函数与L函数研究进展的报告。
另外,除了全体会议,还将在9月29日、9月30日和10月3日举办会议相关专题研讨会。其中专题研讨会的主题分别为“霍奇理论与代数闭链”、“PDE与流体”、“PvsNP问题与复杂性下界”及“ζ函数与L函数”四个部分。我简单看了下本次各专题研讨会的受邀报告人,本次无国内机构的报告人(从以往来看,国内受邀报告人还是少),但有两位国内出身的华人学者受邀作报告,他们分别是来自耶鲁大学的沈俊亮和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侯一钊,我们再来简单了解一下两位。
沈俊亮本次受邀在“霍奇理论与代数闭链”专题研讨会上作报告,他的报告题目为“ Cohomology of the universal Jacobian and compactifications(泛雅可比簇的上同调及其紧化)”,报告内容主要是他与老搭档北京大学的訚琪峥、麻省理工学院的Davesh Maulik等人的最新研究成果。沈俊亮近2年可谓是发展势头很猛,而且成果不断,他今年与訚琪峥等人合作已发表了2篇数学四大文章了,而且还实现了在数学四大顶刊上发文的大满贯,详见:太牛!沈俊亮实现数学四大顶刊大满贯;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学者在数学顶刊发表重要成果。
沈俊亮2013年本科毕业于北大数院,目前为耶鲁大学的副教授。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他连续两年受邀在克雷研究大会的专题研讨会上作报告了,去年他和搭档北大的訚琪峥均受邀在主题为“The P=W Conjecture in Non Abelian Hodge Theory”的研讨会上作了报告;同时在该研讨会作了报告的国内学者还有同济大学的张子立。另外,沈俊亮还将在2026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ICM)上作45分钟报告。
另外一位受邀报告人侯一钊(Thomas Yizhao Hou)则是成名已久的著名华人数学家。他本次受邀在“PDE与流体”专题研讨会上作报告,他的报告题目为“ Nonuniqueness of Leray-Hopf solutions to the unforced incompressible 3D Navier-Stokes Equation(无外力作用下不可压缩三维纳维-斯托克斯方程Leray-Hopf解的非唯一性)”,报告将呈现该领域首个经过严格计算机辅助验证的该类非唯一性证明。侯一钊1982年本科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目前为加州理工学院冠名讲席教授,他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的双院士。
侯一钊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他在流体力学、多尺度问题、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等方面取得了多个原创性的杰出成果。特别是2022年,他与合作者证明了三维不可压缩欧拉方程的奇点问题,解决了流体力学与偏微分方程存在上百年的难题,被誉为里程碑式的成果。由于在领域内的杰出贡献,侯一钊获得过众多荣誉,他曾获冯康科学计算奖、有华人“菲尔兹奖”之称的晨兴应用数学金奖、SIAM Ralph E. Kleinman Prize和William Benter应用数学奖(首位获奖华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