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下简称“两会”)举办15年来为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政府将东博会列为“国家层面举办的重点涉外论坛和展会”,被认为“具有特殊的国际影响力”,峰会是目前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商务与投资领域规格最高、影响最深的国际会议。
从今天起,我们通过虚拟演播室和记者实地采访结合的方式,带大家来了解“两会”如何促进国际贸易投资便利化、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带动广西开放发展。
2004年,首届“两会”在南宁成功举办。从第1届到第14届,共有67位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2900多位部长级贵宾在东博会上汇聚共识、对接发展,自贸区投资贸易便利化从政府层面推进到企业层面,进而惠及普通百姓。
对我们来说,在南宁打“飞的”去东盟国家更方便了、买东盟商品更便宜了。
比如越南火龙果,2004年,在南宁市场上它还是高档水果,每斤要卖20多块钱,而现在一斤的价格只有4块钱左右。
不仅是越南火龙果,泰国榴莲、泰国蜜柚这些东盟水果现在价格也是越来越亲民。
以“两会”为平台,以口岸为通道,以政策为护照,中国和东盟之间的水果贸易越来越畅通。现在在中国,平均每10个进口水果中,大约有7个从广西凭祥口岸入境。
——记者杨晓露
凭祥海关物流监控科
副科长农玲
新鲜水果当天申报、当天查验、当天放行。2017年,凭祥口岸共计进口水果77.8万吨,比2004年增长了3.5倍。
除了凭祥口岸,现在广西进境水果指定口岸还有防城港、钦州保税港、东兴、龙邦和桂林两江国际机场等口岸,总数达到6个,覆盖海陆空,可进口已获检疫准入的44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种水果,进口水果量占全国的近80%。
从货物贸易和投资促进起步,15年来,“两会”围绕中国—东盟合作新需求,延伸到国际产能合作、跨国园区建设、跨境金融创新等领域,以及服务经贸合作的金融和法律服务、通关便利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并带动了科技、电信、电子商务、港口、医药、教育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
前14届东博会共有66万多名客商参展参会,达成一大批重大项目,务实推动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和发展。其中,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的“两国双园”模式,已成为“一带一路”促进中国与东盟深化合作的典范。
2011年,马来西亚出任第8届东博会主题国期间,中马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了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签约,并为产业园区揭牌。
七年来,从一片荒山野一步一步建设成投资规模达到130亿元,开发面积已达18平方公里的园区,新一代国际产业新城正在形成。
——记者杨晓露
燕窝是马来西亚输往中国的主要产品之一,今年8月中国海关总署批准马来西亚毛燕输华,钦州口岸是进口毛燕指定口岸。
现在,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为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毛燕输入而建设的基地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预计明年初建成。
广西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谷投资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裴绍华
目前入驻的企业已经有11家,在园区注册的燕窝企业将近有30家,正在和园区开展洽谈合作的燕窝企业有50家。
承载国际产能合作愿景,如今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入园企业超过300家,10多个项目建成投产,今年产值有望超过80亿元人民币,100多个产业项目正在加速推进,总投资超过900亿元。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管委会
副主任莫福文
马来西亚将在新能源、新技术、现代医药、清真食品等产业加强合作,促进“两国双园”之间的产能互动。
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隔海相望的姊妹园——马中关丹产业园区,经过5年建设,现在投资额近14亿美元的350万吨钢铁项目已竣工投产,铝加工、陶瓷制品、轮胎等项目正在加速布局,投资总额约570亿元人民币,可直接创造近2万个就业机会。
马中关丹产业园
马方负责人 Dward Chong Sin Kiat
“两国双园”让两国资源得到有效配置,让市场更加开放,实现合作共赢。
如今,中马“两国双园”这一国际产能合作平台正顺利推进,带动两国及东盟产业集群式发展。
15年来,围绕中国—东盟合作各个重点领域,“两会”共举办了200多场会议论坛,把11国合作共识转变为实践,把需求变成现实商机。
2015年,自贸区升级版《议定书》签署,东博会顺势打造升级版,力促中国—东盟信息港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基地经过3年的建设,现在正从1.0版本升级到2.0、3.0版本,这条“信息丝绸之路”的打造为区域合作插上“数字”翅膀。
来到信息港智能中心,最大的感受就是大数据无所不在。在这里可以看到经贸大数据、南向通道物流大数据等实时信息,信息港搭建的商贸通,中国东盟物流大数据等八大平台已经为全国十几个行业、上千万用户提供服务,并已向东盟国家等进行复制推广。
——记者杨晓露
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李珩
信息港已经和马来西亚、柬埔寨、缅甸、泰国、新加坡都已经开展了互联网业务、智慧城市业务、通讯业务、金融科技业务,为中国和东盟经济发展驶向快车道提供基础平台、数据支撑。
目前,信息港已建成或投运项目30个,今年至2025年将重点建设90多个项目,总投资超过750亿元人民币。
15年来,“两会”成为了中国—东盟重要合作平台。首届“两会”举办之后,2004年中国—东盟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2007年突破2000亿美元,2017年突破5000亿美元,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两会”提升了广西在中国—东盟合作中的地位,形成了中国—东盟“南宁渠道”,提高了广西开放合作水平和层次。
2004年至2017年,广西对东盟贸易额从82.9亿元增长到1893.9亿元,年均增长27.2%。广西正加速与东盟全方位互联互通,毗邻东盟的主要边境城市已全部通达高速公路,南宁机场航线对东盟国家全覆盖,北部湾港定期集装箱外贸班轮航线达29条,与世界19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往来,“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正加快形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