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智慧灯杆需扎根现实土壤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刚刚对“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作出新部署,半月谈记者的调研却揭示了一个值得警惕的现象:作为智慧城市典型应用的智慧灯杆,在不少地方正陷入“跟风式”建设的困境。这些本该成为城市“智慧触角”的设施,却因与现实需求脱节、功能闲置、运维不力而黯然失色。

究其根源,这种“跟风式”建设背后,暴露出的是某些地方在城市治理中存在的思维惰性与政绩冲动。他们将智慧城市建设简单等同于硬件堆砌与技术叠加,忽视了其本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方式变革。要让智慧灯杆真正“智慧”起来,而非沦为新的形式主义,必须正本清源,回归智慧城市建设的初心。

首先,坚持需求导向,科学规划。 各地在上马智慧灯杆项目前,应深入开展调研,精准把脉城市发展的痛点、难点与市民生活的实际需求。是交通拥堵亟待疏导,是安防盲点需要覆盖,还是公共服务信息发布渠道不畅?答案应来自扎实的调查研究,而非主观臆断或盲目跟风。规划设计方案必须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确保每一项功能都“用得着、用得好”。

其次,健全运维机制,确保长效。 智慧灯杆非“一建了之”的一次性工程,其“智慧”价值的发挥,高度依赖于持续、稳定的运营和维护。各地应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运维体系,明确责任主体,保障长期投入,加强专业队伍建设,让智慧灯杆能够持续稳定运行,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最后,打破数据壁垒,促进融合。 “一杆多能”的核心在于数据的采集、融合与智能应用。必须着力破除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共享机制,推动智慧灯杆采集的环境、交通、安防等数据与城市管理平台深度融合,实现跨部门、跨层级的业务协同,真正让数据“活”起来,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

智慧城市建设非一日之功,更非简单的技术秀场。它考验的是城市治理者的智慧、远见与务实精神。智慧灯杆作为其中的一个缩影,其成败得失,深刻启示我们:唯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遵循城市发展规律,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才能让科技之光真正照亮城市的美好未来,让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从愿景照进现实。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CzrUn3mq2jIVJoOQLZiwgFA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