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从需求到落地:RISC-V如何重塑下一代AI硬件生态?

(本文编译自SemiWiki)

人工智能(AI)正重塑计算领域的每一个层面,从训练万亿参数模型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到运行实时推理任务的电池供电型边缘设备,无一不受其影响。各领域对硬件的需求均在持续升级:计算密度不断提升,功耗预算愈发紧张,而新算法的迭代速度,已超过传统芯片产品路线图的适配能力。

第一代AI硬件建立在专有指令集与封闭生态系统之上,如今这类方案已难以跟上快速变化的节奏。设计人员需要一种不受约束的创新方式:在工作负载需要的地方添加定制化加速模块,并构建一套能在统一软件架构下实现“边缘到云端”全场景扩展的系统。

正是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RISC-V——这款诞生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开放、模块化指令集架构(ISA),完成了从“潜力备选”到“市场刚需”的关键转变。

早年,RISC-V因开源特性常被视为小众领域的实验性技术,主要应用于学术研究与低成本嵌入式设备;但如今,随着AI硬件需求与设计创新的深度碰撞,其开放架构与可扩展特性恰好击中行业痛点,本文将阐述市场转向RISC-V的原因、该架构如何为下一代AI芯片设计人员赋能,以及AI系统构建者如何借助其优势实现从“概念”到“产品”的高效落地。

市场为何青睐RISC-V

2025年,全球AI处理器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2600亿美元,成为半导体行业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但与庞大市场规模形成反差的是,AI工作负载的多样性与对能效的极致追求,正让x86、Arm等传统固定指令集陷入“适配困境”。而 RISC-V 的开放性彻底打破了这一限制:设计人员可根据具体工作负载,直接在架构中集成定制化指令——无论是优化矩阵运算的专用指令,还是适配张量加速器的接口指令,甚至是面向存算一体技术的创新指令,均无需依赖单一厂商的路线图审批,从需求提出到指令落地的周期可缩短至数月,大幅提升了硬件对算法的适配速度。

此外,RISC-V在知识产权(IP)获取方面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与更广泛的选择,摆脱了对单一或少数IP来源的依赖。这在Arm或x86架构中较为常见。例如,在异构计算系统的多线程处理器设计中,若现有供应商无法提供适配方案,采用其他架构可能面临无替代选项的困境,而RISC-V则能规避这一问题。

各国政府与企业均被其“摆脱限制性授权束缚”的特性所吸引;超大规模科技企业与半导体公司则看到了机遇——可为日益广泛的AI任务精准优化“每瓦性能”。这些因素共同催生了市场对RISC-V硬件的强劲需求:既要具备开放性与定制化能力,又要确保技术的前瞻性与可持续性。

RISC-V如何赋能下一代AI芯片设计

对芯片架构师与产品团队而言,RISC-V为差异化设计提供了“空白画布”。其可扩展的指令集架构(ISA)支持宽向量单元、矩阵引擎及其他领域专用加速模块,且所有组件均可集成在统一的软硬件栈中。

由于RISC-V生态系统具备开放性与快速迭代特性,软件支持能与芯片开发进度保持同步。当新芯片问世时,开源编译器、优化库以及已获批的向量与矩阵扩展功能已准备就绪。设计人员可将精力集中在提升计算密度、优化能效与缩短产品上市时间上,无需牺牲与行业标准开发工具的兼容性。

AI系统构建者如何借助RISC-V实现芯片设计创新

无论是组装服务器、边缘设备还是专用设备,AI系统构建者都需要这样的平台:既能整合异构计算资源,又不会形成软件孤岛。RISC-V的统一指令集架构使其成为可能——可在单一软件目标下,将通用CPU、向量引擎、通用矩阵乘法(GEMM)加速器及客户定制化xPU(专用处理器)整合在一起。

这不仅降低了集成复杂度,还确保了边缘与数据中心部署场景下的性能一致性。系统架构师在扩展性能、优化能效与集成定制化加速器的同时,只需维护一套工具链与开发流程,大幅缩短了从概念到量产的周期。

独特的机遇窗口

当前,对开放、定制化AI硬件的需求,恰好与RISC-V供应链的成熟时机相契合。经过验证的IP模块、稳定的设计流程与完善的软件栈,使芯片厂商与系统构建者均能快速实现“从设计到部署”的落地。

如今采取行动的企业,既能抓住那些寻求“自主可控”与“定制化”解决方案的客户群体,又能交付下一代AI性能——而这正是封闭架构难以匹敌的优势。市场需求与技术成熟度的双重契合,造就了这一罕见却极具影响力的机遇窗口。

结语

当AI技术从“单点突破”进入“全场景渗透”阶段,硬件架构的革新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一代AI硬件依赖的封闭架构,虽在特定时期推动了技术落地,但已难以适配多元化的AI需求与快速迭代的算法;而RISC-V凭借开放的指令集、灵活的定制化能力与成熟的供应链生态,恰好成为连接“AI硬件需求”与“设计创新”的桥梁。它不仅为芯片设计人员提供了突破传统束缚的工具,让硬件能更快速地适配算法迭代;也为系统构建者打造了统一的软硬件平台,实现“边缘-云端”全场景的高效协同;更在全球半导体产业追求自主可控的背景下,为企业提供了安全、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可以预见,随着RISC-V生态的持续完善,其将在下一代AI硬件中扮演更核心的角色——从数据中心的大模型训练芯片到边缘设备的实时推理芯片,从汽车领域的智能驾驶处理器到医疗场景的精准诊断设备,RISC-V将以开放、灵活的姿态,支撑起AI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深度应用。而对行业参与者而言,抓住当前的机遇窗口,深入布局RISC-V技术与生态,不仅能在短期内获得市场红利,更能为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共同推动AI硬件产业进入“需求驱动设计、设计引领创新”的新周期。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xWLV8DwIxj2EKHlnGUyhBz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