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云专线因施工、光缆被挖或设备故障而意外中断时,网络连接是否会自动切换到普通的“互联网”上来保障业务不中断?
答案是:通常情况下,不会自动切换。
这背后的原因并非技术无法实现,而是源于云专线与互联网在设计初衷上的根本差异。
一、本质隔离
首先,我们必须理解云专线和互联网是两条物理和逻辑上都完全独立的网络路径。
云专线:是一条从企业本地数据中心或机房直接连接到云服务商接入点的专属线路。它不经过公共互联网,因此享有固定的带宽、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预测的性能。
互联网:是通过公共网络,经由本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连接到云上。其路径不确定,会受网络拥堵、跨运营商调度等因素影响,延迟和抖动相对较高。
由于二者是平行的、独立的连接,云专线的网关和互联网的网关在网络上“互不相识”。专线中断,对于企业的路由器而言,只是通往云端的“A路径”失效了,它不会自动将流量导向目的和性质都完全不同的“B路径”(互联网)。
二、安全与架构的必然选择
自动切换之所以不是默认行为,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安全与网络架构。
安全策略迥异:云专线因其私密性,两端的内网IP地址通常可以直接通信,安全策略相对宽松。而互联网连接则需要经过防火墙的严格审查,IP地址、端口和访问策略截然不同。如果自动切换,可能导致未经严格防护的内部服务直接暴露在公网,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
路由协议差异:在企业网络的核心——路由器上,通往云端的路由是通过静态路由或BGP协议明确指明的。当专线可用时,路由器会通过这条“最优路径”发送数据。一旦专线断线,相关的路由条目会从路由表中消失。此时,如果存在一条指向互联网网关的、针对同一云端的备用路由,路由器才会进行切换。但这需要事先进行复杂的配置。
那么,如何实现业务的高可用性?
虽然不会“自动”切换,但企业完全可以通过精心的设计,实现“手动”或“半自动”的故障切换,这被称为混合云灾备方案。
其核心思想是:提前规划,主动切换。
部署冗余连接:在申请云专线的同时,预先配置一条通往同一云区域的互联网。如IPSec或SD-WAN链路作为备份。
配置动态路由:在网络设备上部署动态路由协议(如BGP),并设置相应的路由优先级(权重/Med值)。让专线作为主路径,备份链路作为次路径。当主路径失效,动态路由协议能够自动检测到并将流量收敛到备份路径。
应用层容灾:对于最关键的业务,可以在架构设计上实现双活或多活。当某个网络链路中断时,应用本身可以通过健康检查机制,将用户请求调度到其他可用的数据中心或通过备份链路访问,实现无缝切换。
亿联云是一家专注于SD-WAN技术和IDC服务的企业,主要产品包括SD-WAN组网、SASE安全方案、IDC机柜租赁托管和SaaS应用高速访问服务,如果您有需求可以联系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