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十年前的那次那年汶川,公益捐赠是我们很多无法抵达汶川的人的点滴努力。红十字会作为当年中国最有公信力的机构,在那次捐赠中,作为主要捐赠款的承受方。同时,壹基金为代表的民间公益机构开始崛起。
对于传统公益组织来说,原先慈善公益项目都是先有一个组织,后续的项目运营都是基于这个中心化的组织从上向下运作,相关的信息只存储在组织内部的一两台的电脑之上,这时内部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可轻松的修改相关的信息,中心化组织很难避免出现这样的暗箱操作。
慈善最令人诟病的就是善款去向不明、信息不公开,而且公益项目,每一笔善款都代表着公众对需要帮助的人的爱心和善意,一旦曝出贪污等不法行为,打击几乎是毁灭性的。
地震发生后,全国为灾区募集捐款超过600亿元。不过,由于技术限制、资金量庞大等种种原因,捐款平台并未公布大部分捐款的详细去向。
同时,红十字会和壹基金都频发丑闻让中国人对公益捐赠越发的失去信任。
十年后的今天,作为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具有信息不可篡改、公开透明、可追溯等特性的区块链,能不能拯救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
区块链与公益相结合,杜绝了某一个组织或个人操控一个慈善公益项目为自己谋求利益;它公开透明的特点保证了每个人都能知悉捐款的数额和去向;智能合约也可以简化相关手续,避免暗箱操作等问题。
关于区块链技术所真正解决的问题,笔者一直强调两个字:信任。究其根本,它所解决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那在什么领域,是非常需要信任的?显然是与钱有关的项目。今天笔者要说的,就是区块链技术在公益慈善项目方面的应用。
目前最常见的公益慈善形式,主要是直接把捐赠的款项交给某一个组织,委托它们去做慈善公益项目。但是捐赠的款项交到慈善组织后对于款项如何使用、给谁用、使用后的效果如何等等,捐赠的人是很难清楚了解的。
一直以来,公益项目中善款去向不明、诈捐等黑箱事件屡见不鲜让公众对慈善机构失去信任。而传统公益是基于手工流程、信息有限共享等,也提高了公益审计成本,在款项管理、信息记录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1.对受助人提交的信息审核不够严格,难以甄别真实有效的个人信息和捐赠项目;
2.钱款的募集和使用过程难以透明公开,项目方可以轻松违规挪用款项,甚至项目造假;
3.公益款项先进入中心机构账户,再由机构进行操作处理,多层级操作增加了项目成本。
为了避免自己的钱“不知所踪”,也有不少人尝试自己亲自去运营慈善公益项目,从善款的筹集到物资的发放整个都自己去管控。这样虽然可以清楚了解钱款的去向,但是费时费力。综合以上种种原因,公益项目中的种种问题,也需要有识之士去解决。
那么,区块链是如何解决慈善公益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呢?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信息可追溯、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四大优势。这四大优势正好对应的解决了原有慈善公益项目所被人诟病的问题。
首先是去中心化的特点:区块链可以将慈善公益项目相关的信息分布在网络各个节点上,目前没有什么技术能同时篡改整个网络上51%以上的节点数据,这样杜绝了某一个组织或个人操控一个慈善公益项目为自己谋求利益。
其次是公开透明的特点:因为区块链上所有的信息都是对全网络公开的,相关人可以对每一笔交易进行查询和追溯。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所捐助的每一笔款项的对应接收人是谁、是如何使用的、一共发放了几次、救助效果如何等等,可以点对点的查询和追溯相关的责任人。
再次是信息可追溯的特点:将捐赠人和受捐项目直接关联,每笔款项流通都被储存在链上,各方均可进行查看监督,对每一笔捐赠都了如指掌,保证公益项目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最后是区块链智能合约的使用,解决了传统慈善公益项目中复杂的流程和暗箱操作等问题。我们只需要把相关的条件和要求设定后,智能合约就可以自动的执行了。比如,我们收到一个贫困儿童求助的请求,系统自动生成一个智能合约,智能合约确认真实性后给出救助方案。
款项的金额,款项的使用步骤,和将会达到的效果等内容都会在合约中体现。整个合约从收款到执行都可以自动的操作,并将执行情况自动给出反馈。整个过程不需要人工干预,并受所有参与当事人的监督,通过智能合约这种全自动的模式确保了项目平稳落地。
目前国内个人信息泄露已经非常普遍,而有一些慈善公益项目的当事人,并不希望自己的信息被披露,区块链加密技术的使用,很好地保护了被捐助人和捐助人的隐私。只有持有项目私钥人才可以看到项目有关的信息,其它人无法获取项目的详细内容。
有区块链技术加持的慈善公益项目,让我们了解整个项目的过程和参与的相关人员信息,不再担忧项目的真假和暗箱操作,这样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慈善公益项目本身。
通过今天的介绍,大家知道区块链在慈善公益项目中所发挥的作用。但是区块链的应用远远不至于慈善公益项目,它更广阔的市场是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与“信任”相关的方方面面。
来源:布朗财经
斯坦观察是一家“研究型媒体”,专注于区块链项目和数字货币理论研讨,旨在让一部分人先看懂项目“区势”。更多区块链信息请关注斯坦观察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