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前,日本大林组在硅谷的AI研究员Yoshito Tsuji分享可下载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开发的AiCorb建模产品,能够将建筑师的手绘草图自动转换为带有完整参数的3D模型,并直接输出成本、环境性能等量化数据。目前已经将技术转化为Autodesk Revit的AI插件,文末附下载链接。
AiCorb采用两阶段处理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阶段是草图识别。系统通过分析大量建筑师手绘样本,学习了建筑草图的表达特征。建筑师绘制草图时习惯突出重点元素,省略次要部分,AI需要理解这种专业表达习惯,从粗糙线条中提取设计意图。
图片来源:大林组公开分享
第二阶段是参数化建模。这是技术难点。市面上已有很多图像转3D的工具,但大多只能生成用于可视化的表面模型。AiCorb的创新在于提取建筑构件的功能参数:窗户开启比例、材料类型、结构厚度等,直接输出到Revit等专业软件。
图片来源:大林组公开分享
系统分析立面图像时,识别的不是几何形状,而是建筑元素的工程属性。看到窗户时,提取的是开窗率、窗框规格、玻璃性能参数;看到墙体时,提取的是材料类型、厚度、保温性能等数据。这些参数可以直接用于各种专业分析:结构计算、能耗模拟、成本估算、日照分析等。
这个需求痛点延续了几十年——客户看到设计方案后经常说"不喜欢",建筑师只能重新设计。这个循环可能持续数月,消耗大量人力成本。
问题的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项目初期,客户很难准确表达需求,而建筑师提供的草图虽然能快速展示设计想法,但缺乏成本、结构、环境性能等关键数据。客户无法基于充分信息做决策,只能凭感觉判断。
传统流程中,从草图到可用于分析的3D模型需要专业人员手工建模,时间成本高昂。等到详细数据出来,往往已经是项目后期,修改成本极高。
这项技术产品,最直接的改变是效率提升。原本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天的方案比较工作,现在可以在会议现场完成。建筑师当场画草图,AI实时生成多个设计方案,立即转换为3D模型并输出性能数据。另一个价值是降低参与门槛。非专业人士也能通过简单草图表达想法,系统帮助将这些想法"翻译"成专业设计语言,便于各方沟通。
目前系统只支持常见的立面设计类型,对于复杂造型或非标准建筑构件的处理能力有限。而且从图像提取的参数精度只能满足概念设计阶段的分析需求,无法替代详细设计中的精确建模。
更重要的是,这套系统解决的是效率问题,不是创意问题。生成方案的质量仍然取决于输入草图的质量和系统训练数据的丰富程度。AI无法替代建筑师的专业判断和创造性思维。
另外,系统目前主要针对日本建筑标准和设计习惯进行训练,在其他地区的适用性还需要验证。
(完)
下载链接:
https://apps.autodesk.com/RVT/ja/Detail/Index?id=5083327894912219406&appLang=en&os=Win64
如有想法问题,欢迎交流链接,
更多合作:内容撰写,需求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