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不规则断面:如何监测河道渠道断面流量数据

在水文监测中,河道与渠道不规则断面因岸线曲折、底坡起伏,易导致传统监测方式出现较大偏差。行业内 “断面测绘建模 + 雷达实时监测 + RTU 智能处理” 的一体化方案,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实现精准流量监测。

一、断面测绘:基于 RTK 构建流量计算基础模型

断面形态是流量计算的核心依据,测绘人员需依托 RTK(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完成数据采集与模型构建。作业前在监测断面附近开阔区布设 RTK 基准站,完成初始化与参数校正以保障厘米级定位精度;随后操作流动站沿断面轴线按 5-10 米间隔(复杂起伏段加密至 2-3 米)采集点位,同步记录平面坐标、地面高程,并用声学测深仪测对应水深,形成 “坐标 - 高程 - 水深” 三维数据集。

采集后将 RTK 空间数据与测深数据导入水文测绘软件,经数据清洗去除异常值,生成断面高程曲线与过水面积分布图;再按 RTU 系统格式转换断面起点距、对应水深等核心参数,导入 RTU 存储模块,为后续流量计算奠定基础。

二、雷达监测:获取实时水位与流速参数

雷达设备凭借非接触式测量优势,成为不规则断面水文参数监测的关键工具。流速监测基于多普勒效应,设备发射微波信号,通过分析反射信号的频率偏移量计算水流表面平均流速,不受泥沙、漂浮物及洪水高流速影响;水位监测依托 FMCW(调频连续波)原理,通过微波信号传播时间与相位差换算设备至水面距离,结合安装高度得实时水位,精度可达 ±1 厘米。

安装时需确保雷达设备与水面垂直距离≥0.5 米,借助水平仪调至水平状态以避免倾斜误差,同时避开树枝、桥墩等遮挡物;设备与 RTU 通过防水防雷专用线缆连接,保障数据实时稳定传输。

三、RTU 处理:完成流量计算与远程传输

RTU(遥测终端机)作为数据处理与传输核心,通过内置速度面积法算法实现流量计算。接收雷达传输的水位、流速数据后,RTU 自动调用预存的断面模型,按当前水位定位对应高程的起点距范围,结合水深计算有效过水面积,再将平均流速与过水面积相乘得出瞬时流量。同时 RTU 按预设周期统计日 / 月平均流量,记录设备温度、供电电压等运行参数。

数据传输环节,RTU 通过 RS485 接口对接传输模块,依托 4G/5G 或北斗系统将流量、水位及设备状态信息传至远程监控中心。中心系统可存储、可视化展示数据,当数据超阈值时自动发送报警信息,实现动态监控。

四、定期维护:保障长期监测精度

断面形态会因泥沙淤积、水流冲刷或人工工程发生变化,测绘人员需每半年至一年用 RTK 复测断面,更新模型参数并导入 RTU;维护人员定期清理雷达天线灰尘,检查线缆防水防雷层;技术人员每季度将 RTU 计算数据与标准设备实测数据比对,微调算法参数,维持监测精度稳定。

结语

该方案通过 RTK 精准刻画断面形态、雷达捕捉实时水文数据、RTU 智能处理计算,形成完整监测闭环,既适应野外复杂环境,又减少人工作业量,为水资源管理、灾害预警提供可靠支撑,推动水文监测向精细化、智能化发展。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F5rcdmPXhpjwH1WkpkUY35Q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