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全球首款类脑智算体——“智者一号”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布。其通过适配原创性的直觉神经网络类脑算法,成功将超算能力浓缩至迷你冰箱大小的设备中,在实现超算能力高度集成化的同时,也为传统超算中心与智能算力集群的能效提升提供了全新路径。
据介绍,“智者一号”在非常有限的空间内,集成1152个CPU核心、4.8T DDR5内存和204T存储空间,还能将运行噪音控制在45分贝以下,功耗仅为传统超算设备的十分之一。此外,即使在最高负载运行下,设备温度仍能稳定控制在70摄氏度以内。
图片来源: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这就像把一座大型图书馆的藏书和检索能力,完整地放进了家里的书柜,而且这个书柜还特别省电、安静。”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广东省智能院”)智能计算系统联合实验室主任聂磊说。
“智者一号”的核心突破在于其独特的直觉神经网络类脑算法。其可解释的数值与符号统一的类脑学习网络,高度模拟人脑运算机制,融合了符号计算与数据驱动的三值逻辑类脑模型,可以高速高效地运行包含大模型在内的各种模型训练与推理。
广东省智能院多模态脑机接口系统联合实验室主任蔡江解释说:“传统AI就像个‘黑箱子’,只给答案不说原因。而我们的算法让AI具备了‘说理能力’,它不仅能给出判断,还能解释为什么这样判断。”这种能力使得“智者一号”仅需少量数据就能掌握规律,可持续学习新知识而不会忘记旧技能,还能同时处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
在实际性能测试中,“智者一号”表现突出。在单节点CPU上,“智者一号”仅用30小时就完成了百亿token的训练任务,训练和推理速度分别达到10万token/秒和50万token/秒,性能媲美需要多张高端GPU的传统算力集群。
图片来源: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
“智者一号”为千行百业应对数据和算力稀缺的挑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题思路。“‘智者一号’的发布,不仅拓展了超级计算的部署形态与适用边界,也为构建更绿色、更灵活、更易用的未来算力体系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省智能院院长张旭表示,随着类脑智能与高性能计算进一步融合,智能算力有望在更多场景中实现“无缝融合、随处可用”。
“智者一号”由广东省智能院的两家孵化企业——珠海横琴新近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和燧人(珠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推出。
来源:科技日报(记者 龙跃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