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圈层
工具
发布

暖通行业冷冻水泵设计与运维全流程技术指南 —— 基于多台水泵并联运行特性

在暖通空调(HVAC)系统中,冷冻水泵作为冷量输送的核心动力设备,其运行性能直接决定系统能效与冷量供给稳定性。随着大型建筑(如商业综合体、高层建筑)对冷冻水系统负荷适配性、节能性要求的提升,多台水泵并联运行(含同频率与不同频率模式)已成为主流配置。本文基于作者之前写的《暖通行业不同频率多台水泵并联运行深度解析》核心技术理论,从 “设计选型、运行控制、故障排查、优化升级” 四大维度,构建冷冻水泵全生命周期技术体系,为工程实践提供系统性指导。

一、冷冻水泵设计选型:以并联运行特性为核心,精准匹配负荷需求

冷冻水泵设计选型的核心目标是解决 “固定泵组性能” 与 “动态冷冻负荷” 的矛盾,需围绕并联水力特性、节能要求与系统可靠性展开,避免 “大马拉小车”“流量失衡” 等问题。

(一)核心参数确定:基于并联运行规律的精准计算

流量参数:严控富裕系数,适配并联台数

冷冻水系统总设计流量需根据冷负荷需求计算,在此基础上,单台水泵流量需按 “总流量 ×1.05-1.10 富裕系数” 计算,而非按并联台数放大冗余。

示例:某商业综合体冷冻水系统总设计流量 10000m³/h,采用 4 台水泵并联,单台流量 = 10000×1.08/4=2700m³/h(常规选型易取 1.25-1.30 富裕系数,导致单台流量达 3125m³/h,造成选型冗余)。

依据:文档明确 “流量富裕系数过大易导致泵组长期运行在低流量区,效率下降 8%-12%,总耗电增加 12%”,1.05-1.10 的富裕系数可兼顾负荷波动与运行效率。

扬程参数:贴合系统阻力,预留安全余量

单台水泵扬程需按 “冷冻水系统总阻力 + 5mH₂O 安全余量” 计算,系统总阻力包括管路沿程阻力(如管道摩擦损失)、局部阻力(如阀门、换热器、过滤器阻力)。

禁忌:避免过度放大扬程(如系统实际阻力 45mH₂O,却选型扬程 60mH₂O),文档指出 “扬程过高会使水泵偏离高效区,导致流量输出不足,冷量输送能力下降”。

示例:某系统管路沿程阻力 20mH₂O、局部阻力 25mH₂O,总阻力 45mH₂O,单台水泵扬程应选 50mH₂O(45+5),确保并联运行时总管扬程与系统阻力匹配。

(二)管路系统设计:保障并联水力平衡,消除流量失衡隐患

管路设计是并联水泵流量均衡的基础,需严格遵循 “对称化、低阻力” 原则,避免文档中提及的 “管路不对称导致流量偏差超 20%” 问题。

强制采用同程布置

各并联水泵的进出口管路需实现 “长度对称、阻力一致”:

管路长度差≤10%:确保各泵进出口端压力损失接近,避免因管路长短差异导致单泵流量偏差;

阀门与止回阀选型统一:均采用阻力系数≤0.5 的缓闭蝶式止回阀,避免局部阻力差异(如某中继泵站因止回阀阻力不均,4# 泵流量比 1# 泵低 11%)。

增设平衡管缓冲压力波动

在水泵出口总管附近增设跨接平衡管,管径取总管的 1/3,作用是:

缓解并联运行时瞬时流量变化导致的压力波动,确保总管扬程 = 每台泵实际扬程(并联运行核心规律);

避免因压力偏差导致低频泵 “失压”、高频泵 “抢压”,维持流量稳定叠加。

二、冷冻水泵运行控制:以能效最大化为目标,动态适配冷冻负荷

冷冻水泵运行控制需结合 “台数调节” 与 “频率调节”,兼顾负荷波动与泵组高效区运行,避免文档中 “控制逻辑粗放导致高效区偏离” 的问题。

(一)不同频率并联控制:适配宽幅负荷波动

当冷冻负荷波动范围大(如单日峰谷比超 4:1),需采用 “不同频率并联” 模式,核心控制策略如下:

1、扬程与流量协同调节

扬程控制:以系统设定供回水温差(5℃)对应的压差为目标,通过变频器调节水泵频率,确保总管扬程稳定(由管路阻力与设定压差共同决定);

流量叠加:总流量 = 各泵实际流量之和,但需根据 “频率 - Q-H 性能曲线” 确定单泵流量(非理论叠加)。示例:3 台同型号泵(额定 Q=300m³/h,H=50m),频率分别为 50Hz、40Hz、35Hz,当 H 总 = 42m 时,实际流量分别为 280m³/h、210m³/h、170m³/h,总流量 660m³/h(远低于理论 750m³/h)。

频率差异管控:避免流量分配失衡

高频泵 Q-H 曲线整体高于低频泵,易导致流量向高频泵集中(如 2 台泵 50Hz+40Hz 运行,低频泵流量可能骤降至额定值 20% 以下),控制措施包括:

负荷下降时,先降低高频泵频率至与低频泵接近(如 50Hz 降至 45Hz),再关停低效泵;

实时监测单泵流量,确保各泵 “扬程 - 流量” 点落在高效区(频率 40-50Hz,效率≥75%)。

变频器效率优化

变频器在负载率 60%-100% 时效率≥95%,低于 30% 时效率降至 85% 以下,因此优先采用 “1 台工频 + 1 台变频” 组合:

示例:2 台泵并联,1 台工频(50Hz)运行,1 台变频调节(40-50Hz),总效率比 “2 台均低频变频” 高 5%-8%,契合文档 “系统效率由泵组效率 + 变频器效率共同决定” 的规律。

(二)同频率并联控制:适配稳定负荷场景

当冷冻负荷稳定(如白天办公时段,负荷维持在设计值的 80%-100%),采用 “同频率并联” 模式,控制逻辑更简洁,运行更稳定:

台数调节逻辑

采用文档推荐的 “极值分析法”,实时监测总流量与供回水温差:

当总流量低于负荷需求(供回水温差>5℃)且持续 30 分钟,自动加开 1 台泵(同频率启动,频率与当前运行泵一致),总流量按台数等比增加;

当总流量高于负荷需求(供回水温差<5℃)且持续 15 分钟,自动关停 1 台泵,剩余泵维持原频率运行,确保流量与冷量需求同步。

效率闭环反馈通

过传感器采集单泵流量(Q)、扬程(H)、功率(P),按公式η=PρgQH计算单泵效率:

当效率低于 65% 时,自动调节频率(同频率下微调至高效区)或切换备用泵;

确保泵组始终运行在 40-50Hz 高效区,避免单泵长期低频运行(<35Hz)导致效率骤降(<50%)与电机发热。

三、冷冻水泵运维管理:聚焦故障排查与系统优化,延长设备寿命

冷冻水泵运维需围绕 “水力平衡、效率监测、故障预警” 展开,解决文档中提及的 “能耗偏高、水泵异响、流量不足” 等工程痛点。

(一)日常运维核心任务

1、水力平衡监测

定期检测各并联水泵的进出口压力、流量,确保单泵流量偏差≤5%(同频率运行)或≤10%(不同频率运行);

若发现流量偏差超标的,优先排查管路阻力(如阀门开度、止回阀卡阻),而非直接调节频率(文档指出 “管路不对称是水力失衡的核心根源”)。

2、效率与能耗统计

每月统计泵组总耗电、系统冷量输出,计算水泵系统能效比(EER = 冷量输出 / 水泵耗电量),需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4.0 的要求;

若 EER 偏低,排查是否存在 “单泵长期低频运行”“变频器负载率不足” 等问题,按文档优化方案调整。

异常工况处理

(二)系统优化升级案例

某供热中继泵站(改造前为冷冻水泵系统)4 台泵并联(3 用 1 备),单台额定 Q=2700m³/h,H=50m,存在 “总流量仅 8660m³/h(设计 10000m³/h)、4# 泵效率仅 68%” 的问题,优化措施如下:

1、管路改造:更换低阻力止回阀(阻力系数降至 0.3),调整管路走向实现同程布置;

2、控制升级:采用 “台数 - 频率协同算法”,流量<8000m³/h 时关停 1 台泵,剩余 3 台调至 48Hz;流量>9500m³/h 时加开第 4 台泵,频率设为 45Hz;

3、优化效果:总流量提升至 10050m³/h,单泵效率均≥75%,供暖期(类比冷冻季)节约电费 42 万元,印证文档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四、核心结论与工程禁忌

(一)核心结论

1、选型原则:流量富裕系数取 1.05-1.10,扬程按 “系统阻力 + 5m 余量” 计算,避免冗余;

2、运行规律:并联水泵扬程强制相等,流量非线性叠加,需通过频率调节实现流量均衡;

3、控制目标:不同频率并联适配宽幅负荷,同频率并联适配稳定负荷,均需维持泵组在 40-50Hz 高效区;

4、运维重点:定期监测水力平衡与效率,优先解决管路阻力失衡问题,再优化控制逻辑。

(二)工程禁忌

1、严禁管路不对称时采用 “高频 + 低频” 并联组合,避免单泵过载、其余泵无流量输出;

2、禁止单泵长期运行在 35Hz 以下,防止效率骤降(<50%)与电机过热损坏;

3、不建议采用 “先升频至 50Hz 再加台” 的粗放控制,避免新泵启动时频率差异大导致 “抢水”;

4、选型时不可过度放大富裕系数(如>1.10),避免 “大马拉小车” 造成能耗浪费。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page.om.qq.com/page/ORwWHqRrmr85L9WwI_DAaMIw0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