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M(人体成分分析仪)应用推广已有一段时间了,我所在的区域也有几家医院在搞科研应用,平时会接到临床应用时的情况反馈,现归纳如下:
问题一:你们这里LTM指的是瘦组织?那骨质的部分咋样体现?
人体(重量或结构构成)=脂肪+非脂肪。非脂肪=水分+骨质+瘦体,其中水分可有变化,骨质相对恒定,在确定水含量的情况下,瘦体成分就可测出。瘦体=蛋白质+糖+非骨性无机物,近似=肌肉。机器是无法精确的测量出来骨质部分的。对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的测量也是一个相对准确的值。
问题二:我们医院测量出来的科尔图怎麽都是这样的?可是Q值是90多,并且每个患者都是这样?这样的数据能用吗?
经调查,科室位于一楼,紧邻介入室,虽然有防辐射的门但是还是有电磁干扰的,这样做出来的每个患者科尔图就会有一个小勾,要想消除只能换环境做测试,数据应该还是可信的。
分析:
根据BCM的测量原理,BCM在50个不同频率下进行电流的电阻抗测量,当有磁场干扰时就会影响电流的传导,因此在测量时应避免一切干扰因素,如:四肢打开不能与躯干接触
、取下身上金属导电物品、身体不能与导电性的物体接触、测试环境温度应在22-26摄氏度之间等。
问题三:我这里有一个患者怎麽做出来的数据没有肌肉和脂肪呀?而且我们也多次测量换了位置也换了电极片,就是没有数据?
分析:
•BCM是基于下述两个数学模型,在手腕与脚踝之间进行50个频率的电流的生物电阻抗测量
–第一个模型计算患者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量(ICW和ECW)
–第二个模型估算患者肾脏可以保持正常容量负荷时对应的ECW和ICW
–就此,你可以估计出患者容量超负荷(或不足)的程度
根据这个患者的数据可以分析出患者是很瘦的,推测这一类特殊的患者组织结构特殊故对总水的测量都不是很准确,也就得不到脂肪和瘦组织含量,一般建议多测量几次或跟换测量部位。如还得不到相关数据,建议不要放入研究数据库里。
以上仅个人观点,不到之处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