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在贵州2025中国·雷山苗年“万人非遗巡游”盛会上,一群灵动的AI机器狗组成的方阵成为全场焦点。在工作人员的精准操控下,它们整齐划一地列队前行,行进间或表演精彩舞蹈动作,或与现场嘉宾亲密互动,各种灵活的动作和可爱的姿态吸引众多观众,现场气氛热烈。
这些AI机器狗不仅具备奔跑、跳跃、握手、趴伏、舞蹈等多种仿真肢体语言,更搭载了智能语音系统,能为游客推荐特色旅游路线、解答苗族文化知识,让科技与文化在互动中自然交融。
机器狗的科技灵动与苗族同胞的传统舞姿相映成趣,古老非遗与现代智能在此碰撞,观众纷纷举着手机记录这奇妙瞬间,快门声与欢呼声淹没在悠扬的芦笙曲中,为苗年注入了全新活力。
图为2025中国·雷山苗年现场,AI机器狗吸引众多记者和观众拍照。 本报记者王雪峰/文 莫海艺/摄
日前,浙江湖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湖州市音声数据挖掘与智能服务重点实验室举办“1617系列明代魏氏乐虚拟乐器音源”全球发布会,推出首批产品PIPA1617、SE1617。该批产品以创新型明代丝弦乐器为蓝本,内置明清古戏台实地采样混响,重塑华夏明末文人音色。
此次发布的首批产品采样乐器来自湖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湖州市音声数据挖掘与智能服务重点实验室、福清市善德明代魏氏乐谱文化研究交流中心于2023年6月仿制的中国首批明代“魏氏”乐器。湖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产品制作方面,团队以业内领先的规格参数制作音源,不仅为乐律学者提供实际的听觉参考,也为作曲家及声音艺术家们保留了二次采样及声音设计的空间。
图为音声试验团队在调整内置数据。本报记者 张 婧/文 湖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供图
近日,中国科技馆推出沉浸式实景解谜活动“格物社·海迹寻踪”。该活动以实景探索与剧情解谜相结合的方式,为公众带来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的科普新体验。
活动以神秘的科学研究组织“格物社”在2045年的深海冒险为故事主线,参与者化身组织成员,在“人海和鸣”展厅中通过实体道具与手机端程序联动,解开一系列与海洋科学相关的谜题。谜题设计巧妙融合展厅展品资源,如“奋斗者”号深潜器模型、“梦想”号科考船模等,引导观众在互动中学习海洋知识、了解海洋科技发展,深入思考人与海洋的和谐关系。该活动于每周末开展,将持续至12月底。
图为观众在体验解谜活动。本报记者 刘妮丽/文 中国科技馆供图
2025年11月10日《中国文化报》
第6版刊发特别报道
《智慧新文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