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联影大家庭又添新成员 注资3亿成立人工智能子公司

联影注资3亿人民币成立的人工智能子公司将于近期完成工商注册,正式投入运营。与此同时,联影又将迎来一名大将——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医疗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学术权威学者,高端人才,沈定刚教授。他将成为联影人工智能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新公司将如何发展?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领域将通往何处?沈定刚教授与我们就此展开了一场对话。

沈定刚教授,从事医学图像分析与人工智能研究近20年,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380篇,被引用2万余次,H-index 75,拥有多项专利。他所带领的团队在智能医疗领域处于国际引领水平,研究方向包括对自闭症、阿尔兹海默症、脑肿瘤、肺癌、乳腺癌等基于医疗大数据的精准诊疗,其中“基于多模态的阿尔茨海默症诊断”的精度居国际前列,“脑结构精准计算及诊断”研究中的HAMMER图像配准方法获得2006年IEEE Signal Processing Society最佳论文,被全世界范围内大批顶尖高校、科研机构、著名医院及高科技公司引用。另外,他带领的团队在医学图像(智能)分析的顶级会议MICCAI(与CVPR和ICCV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一样级别的会议)连续5年发表最多的论文(有近10%的论文来自他的团队)。

二次创业

Q:您在学界是耕耘多年、硕果累累的权威专家,这次跨入产业界,在外界看来像是第二次创业,这背后是怎样的勇气、信念,或是冒险精神?

A:从学术界跨入产业界,在有些人看来是第二次创业,对我来说却是职业生涯的自然延伸。从我开始从事医疗AI的第一天起,就坚信最尖端的科研成果最后是一定要落地的、惠及大众的。经过近20年的耕耘,我相信AI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成熟的临界点,可以走出实验室,走向产业化。我希望能亲自参与和见证科研成果走向市场的每一步。在产品化、市场化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展示科技的创新价值,为医疗行业、甚至整个社会带来深刻、有益的改变。同时,这一过程也将会给我的研究团队带来更多实际问题,进行更深入的学术研究,最后应用于产品去帮助病人;其实,学术界和产业界在智能医疗领域是相辅相成的。我之所以选择联影这个平台,是因为它的全线高端医学影像及放疗产品,是因为它的极为适合医疗AI发展的战略布局,但更重要的是,在这6年多的时间里我看到了联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透射出来了令人激动的创业者精神。

核心优势

Q:行业里将医疗与人工智能技术嫁接不乏先例。相比之下,我们的优势在哪里?

A:我们的核心优势是“数据+落地场景”。通过母公司的全线高端医学影像及放疗产品、覆盖全国各地的联影智慧医疗影像云和影像中心,我们可以源源不断地获得海量、专业和优质的数据,来“哺育”我们的人工智能算法。反过来,当我们的人工智能算法训练完成以后,上述的设备、智慧医疗云、影像中心又是智能算法的天然落地场景和投放渠道。我相信如此适合医疗AI发展的战略布局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企业中都是不多见的。

破坏式创新

Q:尽管人工智能和医疗的融合在全球范围持续升温,但在这一领域真正实现“破坏式”创新成果仍不多见,未来,联影人工智能子公司的研发重点是什么?会给行业带来怎样的变革?

A:我们会针对目前智能医疗领域的痛点,着力突破一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核心共性技术的瓶颈,研发一系列国际首创的创新应用。具体地说,我们的研发会在水平和垂直两个层面展开。所谓的水平层面是指那些跨模态、跨器官、跨疾病的通用核心算法。而垂直层面则是指通过组合,调整这些通用算法,构建直接切入到当前医疗痛点的应用。打个比方,水平层面的通用算法更像是乐高玩具里的小块,虽然看上去不一定有临床意义,却是搭建各种应用的基本模块。所以在性能上一定要精益求精。而垂直层面上的应用,则要通过深入了解医疗行业的痛点,把这些“乐高小模块”组装起来,做成真正能被医生所接受、所欣赏的killer apps。从战略上来说,一方面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构建这些水平层面通用模块,把性能做到极致。另一方面,我们要和医生深度合作,去充分理解医疗界的痛点,而不要想当然地做一些niche applications。我相信,只有共同推进水平和垂直这两个维度,我们才能做出真正的“破坏性”的创新。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这样,我们将打造出全智能化高端医学影像及放疗设备,实现智能图像采集、智能诊断、智能工作流、智能服务、智能环境以及远程放疗、智能勾勒、智能计划等,最后为诊断精度、诊断效率、就医体验带来革命性升级。

此外,基于不断拓展的联影智慧医疗云平台,我们也将实现对医学影像、病理图像、基因、临床等多源医疗大数据的综合采集,建立多源数据算法库,为个性化治疗提供精准解决方案。

核心团队

Q:联影人工智能子公司目前的筹备进展如何?听说有一批行业大咖将要加入?

A:虽然公司还在注册中,但是核心团队已经初步成型。团队吸纳了来自全球范围人工智能和医疗大数据领域的顶尖人才,其中既有来自欧美一流高校的学者,也有来自产业界多年从事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的翘楚。

其实除了所谓的海归大咖,我们的智能公司也特别欢迎国内青年才俊的加盟。近年来,我经常回国讲学,注意到国内的很多学生有激情、好学、刻苦;所以在一个有经验的团队的带领下,他们会取得完全不逊色于欧美顶级名校学生的成就。例如,现在国内高校、医院和公司里有近100人在我的实验室训练过,他们都能在短短的(1-2年)时间里取得很好的成果;基本上每人都能在顶级会议或期刊上发表文章,回到高校的很多能在回来的第二年就拿到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项目。所以,我们热切地希望有激情、好学的学生能加入我们,一起实现医疗AI的梦想。在这里,我不能保证你们会过朝九晚五的生活,但我能保证的是你们会有AI行业里有竞争力的薪酬,你们一定会和我们的AI公司一起成长,会见证医疗AI事业的成功,会不辜负你们的青春。

战胜人类智能?

Q:AlphaGo当年战胜李世石,让人们看到了人工智能的无限潜力。对于联影的人工智能,沈教授是否有信心或者有雄心让人工智能战胜人类智能?

A:这个问题好像是个坑。如果我说没有,那么好像我对技术没信心。如果我说有呢,可能又会得罪一些医生。其实我们没有必要把人工智能和医生的智能对立起来。人工智能只是医生的一个工具,一个强大的工具。举个例子,古代看病是搭脉的,现在有了心电图,但没人会因为有了这个工具来质疑医生能力。作为一个工具,人工智能至少能在两个方面帮助医生。在常规的医疗应用场景下,人工智能能够把医生从机械、繁杂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并适时地做提醒。在这样的情况下,AI的A就变成了assistant(辅助智能)。在疑难杂症的诊断时,人工智能也许能够做医生都不能做的事(如多模态可变形配准),在这种情况下AI的A就变成了augmented(增强智能)。不管是哪个A,artificial,assistant还是augmented,我相信人工智能一定会成为帮助医生的有力工具,而未来的名医应该是一个善于使用人工智能这个工具的医生。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0928A136E8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