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在外手机电量告急,街边的共享充电宝无疑是 “救星”。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个看似便捷的充电工具,或许早已被不法分子盯上,悄悄变成了窃取隐私的 “窃密宝”。
国安部门提示,部分共享充电宝已被不法分子改造,植入恶意木马程序后重新封装,外观与正规产品难分真假。
一旦手机连接这类 “窃密宝”,看似充电实则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木马程序会在后台静默运行,短时间内窃取通讯录、照片、短信、聊天记录等核心个人信息。
更令人胆寒的是,不法分子还能通过木马远程控制手机,擅自开启摄像头、录音功能进行偷拍偷录,日常举动、私密场景都可能被实时监控,隐私安全遭严重侵犯。
面对隐藏风险,除了提高警惕,给个人信息加 “防护盾” 也很关键。在手机中安装一款可靠的加密软件,就能有效降低信息泄露的风险。
比如蝙蝠加密软件,其内置的加密文件功能可对照片、文档等敏感资料进行加密存储,防止被非法读取;双向撤回功能能一键清除双方聊天记录,避免消息不慎泄露;
阅后即焚模式还能让重要信息在指定时间内自动消失,从源头减少隐私泄露隐患。
这类加密工具就像给手机装了一道 “安全锁”,为私密信息筑起防护屏障。
当然,从源头规避风险,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充电宝更为关键。掌握这三个实用技巧,能帮你远离 “窃密宝”:
第一,仔细检查接口。连接前先观察充电宝的插口部位,若发现有明显划痕、残留胶水印,或是接口松动、外壳拼接不紧密,大概率是被拆解改装过的 “问题产品”,此时务必直接放弃使用,果断远离。
第二,坚决拒绝陌生授权。将充电宝插入手机后,若弹出 “是否信任该设备”“允许访问照片 / 文件” 等授权弹窗,说明设备试图获取手机的数据权限,这正是木马程序的 “试探”,一定要直接点击 “拒绝”,并立即拔掉充电宝。
第三,始终选择 “仅充电” 模式。无论是使用共享充电宝,还是借用朋友的充电宝,连接成功后都要手动设置为 “仅充电” 模式,坚决关闭数据传输功能。不给不法分子通过数据连接窃取信息的机会,从使用环节阻断风险。
共享充电宝的初衷是为了方便生活,但我们不能因追求便捷而忽视安全。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时,多一份谨慎、多掌握一些防护技巧,才能避免沦为不法分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