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君有话说:76……408……23000……15……5800……每一年,微软的全球骇客松(Hackathon)都是一场席扫所有微软创客的重要热身运动。这一组看似各不相关的数字,正是今年骇客松创下的最新纪录:76 个国家和地区,408 个城市,23500 多名微软创客,围绕 15 大挑战主题,共提交了近 6000 个创新项目,众多平日的创新灵感得到打磨而绽放光彩。
在这场全球最具规模的骇客松上,来自大中华区的微软创客们总是能够脱颖而出,在今年更是不仅摘取了
全球总冠军
桂冠,而且还荣膺了多个单项大奖。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其中的两支获奖团队,一起听听他们的故事。
巧思善用
借区块链打造新广告业务模式
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正在将广告业巨大的商业潜能不断释放。今年的微软骇客松,两个来自大中华区的获奖项目就是不约而同地定标广告业,探讨利用最新技术可以创造的更多可能。这其中就包括借助计算机视觉、微软云和必应搜索在广告模式上进行了全新探索的今年的全球总冠军,还有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广告业务精准度和透明度的 Blockchain-based Digital Advertising。
项目团队成员(左至右):
王子博、郑子涵、谢幸、张宪、陈洋
在 Blockchain-based DigitalAdvertising 团队看来,区块链技术在广告业务上大有可为。这一项目创意的来历,还得从微软北京园区二号楼两个团队间的“串门儿”说起。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每当有新的热点技术、研究动态,都会鼓励大家与做相关研究的同事或学者一起交流,鼓励跨界合作创新。谢幸是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员。他和他的团队在数据挖掘、社会计算、用户画像、推荐系统等领域展开研究,与微软广告平台、微软小冰等产品团队合作密切。当区块链刚开始成为业界讨论热词的时候,谢幸所在团队的负责人、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周明副院长就邀请了系统组里研究区块链的同事给大家做分享。这次交流让谢幸意识到,或许可以运用区块链技术为自己当前研究的项目课题开辟新的思路。
就这样,谢幸与系统组的陈洋和张宪就区块链可能的应用场景展开了讨论。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利用区块链技术改进数字广告模式的初步想法。有了灵感就自然不能放过。一拍即合,大家相约在今年骇客松上组队再探究竟。
当前的计算广告业务,由广告主付费给广告平台,广告平台再根据被搜集上传的用户数据来做广告的推送。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是广告主难以看到透明的广告到达效果;另一方面,用户数据被上传之后可能被多方层层利用,隐私难以得到保障。
是否能够设计一套方案,帮助打造更加可信、精准、透明的广告平台?更进一步,是否能够改变广告业务传统的收益分配模式,让消费者在整个广告业务链条中也获得适当的报酬?
这个项目团队的创意是,通过在微软的 Edge 浏览器上安装一个插件,使得用户的数据不需上传到云端,而在本地进行计算、建模和广告推荐,这样就能更好地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利用区块链技术,当用户点击广告,就会触发智能合约,收益会自动给到用户和平台。因为记录无法被篡改,所以广告的投放效果可以更透明,避免广告平台隐瞒流量或点击量、拒绝付费等情况。如此一来,用户隐私、交易可信度与透明度就能得到大幅提升。
“在前期调研中,我们发现业界也有类似提法,但还都不太成熟。凭借微软的技术和生态优势,我们希望做出更加具体、完善、有影响力的方案。”张宪介绍道。团队针对外部项目没有考虑到的诸多问题进行了反复讨论,对于技术应用的选择与业务流程的设计一再推敲论证。谢幸表示:“在我们提出的方案里,技术上将依托于微软的联盟链开发平台,并且希望最后能够把这个业务模式落地到微软的整个大生态中去。”
在骇客松要求提交项目展示视频的前一天,郑子涵正忙着和王子博、陈辰完善细化导师们提出来的思路。“骇客松总共不到一周的时间,如果从确定项目创意,到完善想法,制作提交项目介绍视频,时间确实紧张,但这就是骇客松的传统。到最后,子涵和子博是分秒必争,不舍昼夜。”张宪回想说,“子涵根据大家的讨论准备项目的框架素材,子博负责制作视频呈现,两位小将接力式推进,轮流休息,最后一个晚上还在奋战,隔天导师们一看,这视频做得真不错,把项目展现的特别到位。这也是我们项目获奖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子博在今年骇客松的北京开幕式上分享心得
王子博作为实习生也参加了微软去年的骇客松,项目也获得了全球奖项,还受邀作为团队代表飞到美国总部,当面给微软 CEO 萨提亚·纳德拉和其他高管介绍团队的项目。这个看起来安静沉稳的大男孩,提到这段经历时兴致勃勃:“到领奖的时候,我其实已经结束那个实习期,离职回学校了。但真的没想到公司最后还会‘破例’邀请我去参加那么高级别的内部分享会。”一年之后他又回到微软继续实习,带着去年获奖的经验加入了这个项目团队。他可能也不知道,在短短几天的合作里,谢幸就对他赞赏有加:“子博非常有创造力,他年纪轻,但是特别有想法,做事也是一鼓作气。”
进入骇客松全球单项前三甲,自然不是项目团队的终点。如今这个团队已经开始思考下一步的落地以及改进方向,张宪说道:“从骇客松项目出发,我们还有更大的蓝图想要展开。”
化繁为简
让开发过程像拼装乐高般轻松
对话机器人(bot)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无论是作为拥有不同技能又懂你的智能助手或是知识丰富能够答疑解惑的智能客服,可以被嵌入在不同的平台和设备上。
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编写一个对话机器人的复杂程度自不用说,但如果在开发不同的 bot 时不需要重复开发某些通用技能,就能更加专注于应用场景的独特性本身,就像游戏中点技能树一样,轻轻一点就可以让开发者的 bot 具备某项技能, Skill Bot Builder 项目就是以此为出发点。
北京小分队(左至右):
李靖、孙玥、孙国胜、莫成娴、韩露、吴琼
微软一直在发挥自身的技术与平台优势为开发者赋能,在 bot 开发领域,提供的对话机器人框架(Bot Framework)以及认知服务(Cognitive Service)都是让广大开发者可以高效地打造更自然的人机交互体验。Skill Bot Builder 项目希望通过在微软的对话机器人框架上开发一组插件,将发邮件、订票等 bot 所需要的常用基本技能的代码打包做成模块,开发者就可以像拼装乐高积木那样,将所需的技能模板加入到正在编写的bot代码中即可。吴琼是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的工程师,她介绍道:“运用我们提供的工具,开发 bot 会更加方便简单。我们也期望可以藉此对微软的对话机器人框架的开发者生态和其所依托的 Azure 云平台的推广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微软研发苏州园区的游天宇还在微软实习的时候,就参加过骇客松,做的就是bot开发项目。正式入职微软后,他也一直在从事 bot 开发工作:“同样作为开发者我们自然也都特别理解广大开发者的需求。”在跨越北京与苏州两地的反复讨论与紧锣密鼓的 coding 之后,团队抱着试验的心态,将其中一个可定制的技能模板发布到了开源平台上。短短的两个月里,在没有任何推广的情况下,这个模块就获得了一千多次下载。
苏州的90后青年小分队:陈飞、游天宇
“这的确让我们有些惊喜,也让我们知道这个项目确实能够帮助到开发者。很开心我们的努力得到了来自用户的肯定和鼓励。”团队里的高级软件工程师韩露分享道。
孙国胜是微软的资深研发总监,当得知自己带领的团队获得了骇客松全球单项第一名时也是欣喜不已,因为“来自世界各地的项目都是非常高质量的,要胜出自然并不容易。”他同时也提到,这个项目的背后是源于他的团队此前从日常的 bot 开发工作中发展出来的关于让 bot 开发可以规模化的想法。骇客松让他们有机会将想法向实践迈近了一步。
孙国胜也是今年全球总冠军项目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两个团队都是来自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的中国必应广告团队,“在微软,大胆创新,敢于刷新的文化在每个团队的日常中都可以体现,在互联网工程院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孙国胜说道:“在必应广告团队,我们的研发工作是直接贡献到微软全球的广告业务当中的,因此很重要的一点,就如主管我们工作的互联网工程院常务副院长张祺一直以 ‘10X’ 创新信条激励要求大家,不能满足于 10% 的业务增长,更是要追求 10 倍的突破,要超越常规去思考和创新,始终学习、洞察前沿机遇。”
这应该就是微软骇客松项目的“成功秘诀”,同是也是微软引领创新所依托的文化底色。
后台入驻微软小冰
如果你很萌,请跟她一决高下!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