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2018创新药物发现高峰论坛上“黑科技”来袭 DNA技术、人工智能将缩短新药研发周期

如果您喜欢药智网推送的这篇文章

欢迎点赞和转发哦~

作者: 寇敏芳

“疾病的靶向如同一把锁,新药研发就是找到开锁的钥匙。”10月19日,2018创新药物发现的前沿与实践国际高峰论坛上,药智网(重庆康洲大数据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数据事业部总裁李天泉分享了全球新药研发的现状和趋势。

药智网联合创始人、数据事业部总裁李天泉

据了解,目前平均一个药物的研发时间,从开始设计到药品上市,一般需要15年的时间,研发成本超过10亿美元,如果把失败成本也算上,可能接近40亿美元。

李天泉说,传统的新药研发是把化合物“钥匙”一把一把找出来,然后一次一次“开锁”,能打开的那一把就是新药需要的化合物。如果人工找“钥匙”,最多只能尝试100万把,还不一定找得到,因此新药研发周期较长。

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则可以缩短新药发现周期,该技术是当前新药发现领域最前沿的技术之一,可以通过提高重大疾病疑难靶点的药物发现效率。通俗说,就是把“钥匙”编组进行“开锁”,可以筛选更多化合物,并且缩短时间。

为了深入探讨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在本届论坛举办期间还同期举办了第8届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国际高峰论坛。

“这是论坛首次在中国举办,表明中国尤其是成都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成都先导药物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进说,全球可基于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进行规模化新药研发合作的只有3家公司,其中之一就是成都先导。目前中国唯一、世界领先的DNA编码小分子化合物库,就位于成都。

目前,由成都先导公司自主研发的首款创新药已经通过审批,该药物针对多发型骨髓瘤,即将进入一期临床阶段,这标志着中国又一款创新药将从成都诞生。

除了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会上还探讨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新药研发方面的应用。

李天泉说,目前药智网已经运用人工智能,进行药物辅助设计,将化合物输入到数据库,然后根据文献等资料组合药物,通过虚拟的合成实验,找到最接近的化合物,再进行人工验证,“这也是未来新药研发的趋势。”

无独有偶,晶泰科技也在尝试用新技术缩短新药研发时间。公司联合创始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研发负责人赖力鹏介绍,该公司正通过量子力学+云计算来切入药物的研究,“我们正通过一台不停运转的机器,去生成相似的分子结构,同时可以很快对分子各方面的属性进行有效的筛选。”

赖力鹏用碳元素举例,金刚石和石墨的组成模式都是碳,但是性质不一样,金刚石非常值钱,而石墨并不太值钱。药物里面也有同样的问题,比如说阿司匹林不同结构在体内吸收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药企关注的是怎么找到一个好的结构。“过去很多的实验你必须得到分子实体之后才能进行,有了这种虚拟筛选的技术,像溶解度、毒性你之前就可以做到一个预测,当预测达到一定准确度之后,就可以大大帮助药企们节省实验时间和成本开销。”

新闻来源:川报观察

商务合作:183 2385 6316

157 3056 3797

声明

本文系药智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公众号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020B11Q8N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