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四大因素促使医疗行业巨变,以市场为驱动搭乘智慧医疗东风

面对我国医疗资源两极化现状,早在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深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医疗信息化已经成为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发展方向,智慧医疗领域产业开始倍受创业者、资本等各方关注。

12月14日,在由起点创业营主办的2017第四届全球500强VC创新投资论坛——智慧医疗技术创新峰会上,各方针对未来智慧医疗产业的发展和创新进行解析与探讨。

大会上,针对我国医药创新领域,奥博亚洲资深董事总经理及创始合伙人王健表示,在近5年里,中国I类新药数目增长了5倍;今年,中国药业VC投资规模与去年相比翻了一番。王健认为,中国在新药领域的创新能力正在崛起。

此外,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徐云程表示,国内医疗产业正面临转型关口,产业生态系统正在发生变化,针对医疗领域的创新发展需要对新生态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丨智慧医疗产业中有哪些变革?

医药领域,王健认为在医药创新的变革发展中,让药变得更加聪明成为其中重要的变革之一。而对此,他认为“聪明”的药主要体现在治疗的精准度上。以乳腺癌为例,他认为目前的靶向药大多通过分子诊断,在针对基因突变的地方,应当进行精准治疗。

针对目前我国的医药创新领域,王健认为从技术出发,医药创新领域的革新主要表现在免疫癌症治疗、基因组工程和DNA革命、抗体和重组蛋白革命这三个方面。

他认为免疫癌症治疗在近几年突然崛起,目前通过自身免疫联合生物制药的方式,将成为未来肿瘤的治疗趋势。这主要源于该类治疗方法不同于传统以毒素杀死癌细胞的方式,主要通过利用、调节人类自有免疫系统针对肿瘤进行靶向治疗。

与此同时,王健表示看好基因组工程和DNA革命,以及在抗体和重组蛋白方面的革命。针对后者,王健表示,相比传统化学药品,源于人体自身的蛋白分子不仅可以找到特异靶点,还能在完成自身使命后被人体降解,从而减少传统用药的副作用。

此外,在智慧医疗领域内,徐云程认为AI的核心要素有5点:算法、算力、数据、场景和人才,其中,目前我国在数据、场景和人才方面的优势较为突出。该优势与AI核心发展轨迹相吻合,因此,徐云程认为在国内,AI+医疗是个不能错过的机会。

丨为什么有这些变革?

近年来,大数据、人工智能、精准医疗、基因检测等成为医疗产业内的高频词,医疗产业格局已经开始发生变化。面对当前我国医疗产业变革关口,徐云程表示,需要从宏观市场出发,首先认清促使医疗产业发生变革的因素,以此理清医疗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徐云程认为,在医疗产业内,人口结构、技术创新、健康理念、供需矛盾这四个方面,是促使医疗产业变革的几个必然因素。针对智慧医疗创新产业的市场驱动因素,王健认为,老龄化、城市化和中产阶级的崛起是推动医疗创新产业的三个主要方面。

首先,从人口结构来看,目前我国老龄化现象日益显著。对此,王健提到,在当前上海约2400万的人口中,有接近四分之一人口为60岁以上的老人,并且该数据是纽约市的一倍。他还表示,老龄化问题与人口病种、得病频率等方面有直接关系。因此,人口结构和当前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催生出患者对医疗行业更多新的需求。

从技术层面来看,徐云程认为,当前人工智能、基因检测等方面的技术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为智慧医疗产业的变革提供了技术支持。但针对技术对智慧医疗产业的驱动作用,王健则表示,想要搭乘智慧医疗创新东风,需要倚靠市场驱动而非技术驱动,他认为不断迭代的技术最终依然以市场为中心。

从医疗健康理念来看,主要体现在医疗健康理念的转变。目前,新医改以倡导预防为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确提出“治未病”的医疗指导原则,进而催生了我国健康产业的快速成熟。大健康理念的提出,使得医疗产业内由治疗层面,更多地向预防、康复、健康管理等层面拓展。由此,徐云程认为医疗行业的性质正在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而变化。

而从供需矛盾来看,徐云程认为,医疗产业内的供需矛盾正在不断深化。以慢病发病率为例,她认为,医疗资源的短缺与不断增长的慢病发病率形成了一对矛盾体,而这些矛盾体的形成,滋生出更多的行业痛点,并由此推动了医疗产业的变革。

当医疗产业面临转型关口,徐云程认为上述四大因素在催生行业变革的同时,还孕育了一批行业的颠覆者。对此,王健认为,在智慧医疗产业内,从市场驱动因素来看,因城市化导致疾病谱的改变和中产阶级的崛起将成为智慧医疗产业内,企业搭乘创新便车的关键。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71215A0BXTB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