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改善Python程序的91个建议(三)

Linux编程

点击右侧关注,免费入门到精通!

作者丨驭风者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748481

第四章库

建议 41:使用 argparse 处理命令行参数

Python 标准库中有几种关于处理命令行的方案:getopt、optparse、argparse。

现阶段最好用的参数处理是argparse:

关于命令行参数,我记得有个第三方库超好用,好久贴个教程出来。

建议 42:使用 pandas 处理大型 CSV 文件

CSV 作为一种逗号分隔型值的纯文本格式文件,常用于数据库数据的导入导出,数据分析中记录的存储。Python 中的 csv 模块提供了对 CSV 的支持。

列出一些常用的 API:

当然,处理 CSV 还有更好的选择,那就是大名鼎鼎的 Pandas,它提供两种基本的数据结构:Series 和 DataFrame。这里有个 Pandas 的教程,值得一看。

建议 43:一般情况下使用 ElementTree 解析 XML

给一个较好的学习教程,下面直接看例子吧:

建议 44:理解模块 pickle 优劣

pickle 是较为通用的序列化模块,其中两个主要的函数dump()和load()分别用来进行对象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

pickle.dump(obj, file[, protocol])

load(file)

它还有个C语言的实现 cPickle,性能较好。但 pickle 限制较多:比如不能保证原子性操作,存在安全问题,跨语言兼容性不好等。

建议 45:序列化的另一个不错的选择 JSON

这个应该不用多做介绍了吧,书中讲得比较浅,又来放链接(逃...

建议 46:使用 traceback 获取栈信息

当发生异常,开发人员往往需要看到现场信息,trackback 模块可以满足这个需求,先列几个常用的:

traceback 模块获取异常相关的数据是通过sys.exc_info()得到的,该函数返回异常类型type、异常value、调用和堆栈信息traceback组成的元组。

同时 inspect 模块也提供了获取 traceback 对象的接口。

建议 47:使用 logging 记录日志信息

仅仅将信息输出到控制台是远远不够的,更为常见的是使用日志保存程序运行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如运行时间、描述信息以及错误或者异常发生时候的特定上下文信息。Python 提供 logging 模块提供了日志功能,将日志分为 5 个级别:

Level使用情形DEBUG详细的信息,在追踪问题的时候使用INFO正常的信息WARNING一些不可预见的问题发生,或者将要发生,如磁盘空间低等,但不影响程序的运行ERROR由于某些严重的问题,程序中的一些功能受到影响CRITICAL严重的错误,或者程序本身不能够继续运行

之前完成过一个个人博客,总算对日志消息有了一定的了解。总的来说,日志消息是给程序员看的,在开发中,我们需要看到程序运行时的方方面面的情况,这时候给日志分级就派上用场,其实日志消息是由我们来决定它属于哪一种类型。

logging.basicConfig([**kwargs]) 提供对日志系统的基本配置:

格式描述filename指定 FileHandler 的文件名,而不是默认的 StreamHandlerfilemode打开文件的模式,同 open 函数中的同名参数,默认为 'a'format输出格式字符串datefmt日期格式level设置根 logger 的日志级别stream指定 StreamHandler。这个参数若与 filename 冲突,忽略 stream

下面结合 traceback 和 logging 来记录程序运行过程中的异常:

logging 模块让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控制日志信息,如loggging.disable()传入一个日志级别会禁用该级别或比级别更低的日志消息,默认是全部禁用。大致我们常用的日志记录就这些了。

建议 48:使用 threading 模块编写多线程程序

之前学习廖老师的 Python3 教程的时候,关于线程有句话记得特别清楚:

多线程的并发在Python中就是一个美丽的梦。

由于 GIL 的存在,让 Python 多线程编程在多核处理器中无法发挥优势,但在一些使用场景下使用多线程仍然比较好,如等待外部资源返回,或建立反应灵活的用户界面,或多用户程序等。

Python3 提供了两个模块:_thread和threading。_thread提供了底层的多线程支持,使用比较复杂,下面我们重点说说threading。

Python 多线程支持用两种方式来创建线程:一种通过继承 Thread 类,重写它的run()方法;另一种是创建一个 threading.Thread 对象,在它的初始化函数__init__()中将可调用对象作为参数传入。

threading模块中不仅有 Lock 指令锁,RLock 可重入指令锁,还支持条件变量 Condition、信号量 Semaphore、BoundedSemaphore 以及 Event 事件等。

下面有一个比较经典的例子来理解多线程:

以下是运行结果:

分析:threading 模块支持线程守护,我们可以通过setDaemon()来设置线程的daemon属性,当其属性为True时,表明主线程的退出可以不用等待子线程完成,反之,daemon属性为False时所有的非守护线程结束后主线程才会结束,那运行结果为:

继续修改代码,当我们在#3处加入t.join(),此方法能够阻塞当前上下文环境,直到调用该方法的线程终止或到达指定的 timeout,此时在运行程序:

当我们把music函数的休眠时间改为 4 秒,再次运行程序:

此时我们就可以发现多线程的威力了,music虽然增加了 3 秒,然而总的运行时间仍然为 10 秒。

建议 49:使用 Queue 使多线程编程更加安全

线程间的同步和互斥,线程间数据的共享等这些都是涉及线程安全要考虑的问题。纵然 Python 中提供了众多的同步和互斥机制,如 mutex、condition、event 等,但同步和互斥本身就不是一个容易的话题,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死锁状态或者威胁线程安全。

如何保证线程安全呢?我们先来看看 Python 中的 Queue 模块:

Queue.Queue(maxsize):先进先出,maxsize 为队列大小,其值为非正数的时候为无限循环队列

Queue.LifoQueue(maxsize):后进先出,相当于栈

Queue.PriorityQueue(maxsize):优先级队列

以上队列所支持的方法:

Queue.qsize():返回近似的队列大小。当该值 > 0 的时候并不保证并发执行的时候 get() 方法不被阻塞,同样,对于 put() 方法有效。

Queue.empty():队列为空的时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Queue.full():当设定了队列大小的情况下,如果队列满则返回 True,否则返回 False

Queue.put(item[, block[, timeout]]):往队列中添加元素 item,block 设置为 False 的时候,如果队列满则抛出 Full 异常。如果 block 设置为 True,timeout 为 None 的时候则会一直等待直到有空位置,否则会根据 timeout 的设定超时后抛出 Full 异常

Queue.put_nowait(item):等于 put(item, False).block 设置为 False 的时候,如果队列空则抛出 Empty 异常。如果 block 设置为 True、timeout 为 None 的时候则会一直等到有元素可用,否则会根据 timeout 的设定超时后抛出 Empty 异常

Queue.get([block[, timeout]]):从队列中删除元素并返回该元素的值

Queue.get_nowait():等价于 get(False)

Queue.task_done():发送信号表明入列任务已经完成,经常在消费者线程中用到

Queue.join():阻塞直至队列中所有的元素处理完毕

首先 Queue 中的队列和 collections.deque 所表示的队列并不一样,前者用于不同线程之间的通信,内部实现了线程的锁机制,后者是数据结构上的概念,支持 in 方法。

Queue 模块实现了多个生产者多个消费者的队列,当多线程之间需要信息安全的交换的时候特别有用,因此这个模块实现了所需要的锁原语,为 Python 多线程编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它是线程安全的。

先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

第五章设计模式

建议 50:利用模块实现单例模式

满足单例模式的 3 个需求:

只能有一个实例

必须自行创建这个实例

必须自行向整个系统提供这个实例

下面我们使用 Python 实现一个带锁的单例:

当然这种方案也存在问题:

如果 Singleton 的子类重载了__new__(),会覆盖或干扰 Singleton 类中__new__()的执行

如果子类有__init__(),那么每次实例化该 Singleton 的时候,__init__()都会被调用,这显然是不应该的

虽然以上问题都有解决方案,但让单例的实现不够 Pythonic。我们可以重新审视 Python 的语法元素,发现模块采用的其实是天然的单例的实现方式:

所有的变量都会绑定到模块

模块只初始化一次

import 机制是线程安全的,保证了在并发状态下模块也只是一个实例

建议 51:用 mixin 模式让程序更加灵活

模板方法模式就是在一个方法中定义一个算法的骨架,并将一些实现步骤延迟到子类中。模板方法可以使子类在不改变算法结构的情况下,重新定义算法中的某些步骤。

来看一个例子:

显然get_teapot()方法并不需要预先定义,也就是说我们的基类不需要预先申明抽象方法,子类只需要继承 People 类并实现get_teapot(),这给调试代码带来了便利。但我们又想到如果一个子类 StreetPeople 描述的是正走在街上的人,那这个类将不会实现get_teapot(),一调用make_tea()就会产生找不到get_teapot()的 AttributeError,所以此时程序员应该立马想到,随着需求的增多,越来越多的 People 子类会选择不喝茶而喝咖啡,或者是抽雪茄之类的,按照以上的思路,我们的代码只会变得越发难以维护。

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动态生成不同的实例:

以上代码的原理在于每个类都有一个__bases__属性,它是一个元组,用来存放所有的基类,作为动态语言,Python 中的基类可以在运行中可以动态改变。所以当我们向其中增加新的基类时,这个类就拥有了新的方法,这就是混入mixin。

利用这个技术我们可以在不修改代码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需求:

建议 52:用发布订阅模式实现松耦合

发布订阅模式是一种编程模式,消息的发送者不会发送其消息给特定的接收者,而是将发布的消息分为不同的类别直接发布,并不关注订阅者是谁。而订阅者可以对一个或多个类别感兴趣,且只接收感兴趣的消息,并且不关注是哪个发布者发布的消息。要实现这个模式,就需要一个中间代理人 Broker,它维护着发布者和订阅者的关系,订阅者把感兴趣的主题告诉它,而发布者的信息也通过它路由到各个订阅者处。

将以上代码放在 Broker.py 的模块,省去了各种参数检测、优先处理、取消订阅的需求,只向我们展示发布订阅模式的基础实现:

注意学习 blinker 和 python-message 两个模块

建议 53:用状态模式美化代码

所谓状态模式,就是当一个对象的内在状态改变时允许改变其行为,但这个对象看起来像是改变了其类。

但上述例子还有缺陷:

查询对象的当前状态很麻烦

状态切换时需要对原状态做一些清扫工作,而对新状态做初始化工作,因每个状态需要做的事情不同,全部写在切换状态的代码中必然重复

这时候我们可以使用 Python-state 来解决。

改写之前的例子:

@statefule装饰器重载了被修饰的类的__getattr__()从而使得 People 的实例能够调用当前状态类的方法,同时被修饰的类的实例是带有状态的,能够使用curr()查询当前状态,也可以使用switch()进行状态切换,默认的状态是通过类定义的 default 属性标识,default = True的类成为默认状态。

状态类 Workday 和 Weekend 继承自 State 类,从其派生的子类可以使用__begin__和__end___状态转换协议,自定义进入和离开当前状态时对宿主的初始化和清理工作。

下面是一个真实业务的例子:

第六章内部机制

建议 54:理解 built-in objects

Python 中一切皆对象,在新式类中,object 是所有内建类型的基类,用户自定义的类可以继承自 object 也可继承自内建类型。

新式类支持 property 和描述符特性,作为新式类的祖先,Object 类还定义了一些特殊方法:__new__()、__init__()、__delattr__()、__getattribute__()、__setattr__()、__hash__()、__repr__()、__str__()等。

建议 55:__init__()不是构造方法

运行结果:

从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程序输出了__new__()调用所产生的输出,并抛出了异常。于是我们知道,原来__new__()才是真正创建实例,是类的构造方法,而__init__()是在类的对象创建好之后进行变量的初始化。上面程序抛出异常是因为在__new__()中没有显式返回对象,a1此时为None,当去访问实例属性时就抛出了异常。

根据官方文档,我们可以总结以下几点:

object.__new__(cls[, args...]):其中 cls 代表类,args 为参数列表,为静态方法

object.__init__(self[, args...]):其中 self 代表实例对象,args 为参数列表,为实例方法

控制实例创建的时候可使用 __new__() ,而控制实例初始化的时候使用 __init__()

__new__()需要返回类的对象,当返回类的对象时将会自动调用__init__()进行初始化,没有对象返回,则__init__()不会被调用。__init__() 方法不需要显示返回,默认为 None,否则会在运行时抛出 TypeError

但当子类继承自不可变类型,如 str、int、unicode 或者 tuple 的时候,往往需要覆盖__new__()

覆盖 __new__() 和 __init__() 的时候这两个方法的参数必须保持一致,如果不一致将导致异常

下面我们来总结需要覆盖__new__()的几种特殊情况:

当类继承不可变类型且默认的 __new__() 方法不能满足需求的时候

用来实现工厂模式或者单例模式或者进行元类编程,使用__new__()来控制对象创建

作为用来初始化的 __init__() 方法在多继承的情况下,子类的 __init__()方法如果不显式调用父类的 __init__() 方法,则父类的 __init__() 方法不会被调用;通过super(子类, self).__init__()显式调用父类的初始化方法;对于多继承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迭代子类的 __bases__ 属性中的内容来逐一调用父类的初始化方法

分别来看例子加深理解:

建议 56:理解名字查找机制

在 Python 中所谓的变量其实都是名字,这些名字指向一个或多个 Python 对象。这些名字都存在于一个表中(命名空间),我们称之为局部变量,调用locals()可以查看:

Python 中的作用域分为:

局部作用域: 一般来说函数的每次调用都会创建一个新的本地作用域, 拥有新的命名空间

全局作用域: 定义在 Python 模块文件中的变量名拥有全局作用域, 即在一个文件的顶层的变量名仅在这个文件内可见

嵌套作用域: 多重函数嵌套时才会考虑, 即使使用 global 进行申明也不能达到目的, 其结果最终是在嵌套的函数所在的命名空间中创建了一个新的变量

内置作用域: 通过标准库中的__builtin__实现的

当访问一个变量的时候,其查找顺序遵循变量解析机制 LEGB 法则,即依次搜索 4 个作用域:局部作用域、嵌套作用域、全局作用域以及内置作用域,并在第一个找到的地方停止搜寻,如果没有搜到,则会抛出异常。

Python 3 中引入了 nonlocal 关键字:

建议 57: 为什么需要 self 参数

在类中当定义实例方法的时候需要将第一个参数显式声明为self, 而调用时不需要传入该参数, 我们通过self.x访问实例变量, self.m()访问实例方法:

运行结果:

从中可以发现, self 表示实例对象本身, 即 SelfTest 类的对象在内存中的地址. self 是对对象 st 本身的引用, 我们在调用实例方法时也可以直接传入实例对象: SelfTest.display(st). 同时 self 或 cls 并不是 Python 的关键字, 可以替换成其它的名称.

Python 中为什么需要 self 呢:

1.借鉴了其他语言的特征

2.Python 语言本身的动态性决定了使用 self 能够带来一定便利

3.在存在同名的局部变量以及实例变量的情况下使用 self 使得实例变量更容易被区分

Python 属于一级对象语言, 我们有好几种方法可以引用类方法:

Python 的哲学是:显示优于隐式(Explicit is better than implicit).

建议 58: 理解 MRO 与多继承

古典类与新式类所采取的 MRO (Method Resolution Order, 方法解析顺序) 的实现方式存在差异.

古典类是按照多继承申明的顺序形成继承树结构, 自顶向下采用深度优先的搜索顺序. 而新式类采用的是 C3 MRO 搜索方法, 在新式类通过__mro__得到 MRO 的搜索顺序, C3 MRO 的算法描述如下:

假定,C1C2...CN 表示类 C1 到 CN 的序列,其中序列头部元素(head)=C1,序列尾部(tail)定义 = C2...CN;

C 继承的基类自左向右分别表示为 B1,B2...BN

L[C] 表示 C 的线性继承关系,其中 L[object] = object。

算法具体过程如下:

L[C(B1...BN)] = C + merge(L[B1] ... L[BN], B1 ... BN)

其中 merge 方法的计算规则如下:在 L[B1]...L[BN],B1...BN 中,取 L[B1] 的 head,如果该元素不在 L[B2]...L[BN],B1...BN 的尾部序列中,则添加该元素到 C 的线性继承序列中,同时将该元素从所有列表中删除(该头元素也叫 good head),否则取 L[B2] 的 head。继续相同的判断,直到整个列表为空或者没有办法找到任何符合要求的头元素(此时,将引发一个异常)。

菱形继承是我们在多继承设计的时候需要尽量避免的一个问题.

建议 59: 理解描述符机制

.操作符封装了对实例属性和类属性两种不同属性进行查找的细节。

但是如果是访问方法呢:

根据通过实例访问属性和根据类访问属性的不同,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种是通过实例访问,比如代码 obj.x,如果 x 是一个描述符,那么 __getattribute__() 会返回 type(obj).__dict__['x'].__get__(obj, type(obj)) 结果,即:type(obj) 获取 obj 的类型;

type(obj).__dict__['x'] 返回的是一个描述符,这里有一个试探和判断的过程;最后调用这个描述符的 __get__() 方法。

另一个是通过类访问的情况,比如代码 cls.x,则会被 __getattribute__()转换为 cls.__dict__['x'].__get__(None, cls)。

描述符协议是一个 Duck Typing 的协议,而每一个函数都有 __get__ 方法,也就是说其他每一个函数都是描述符。所有对属性, 方法进行修饰的方案往往都用到了描述符, 如classmethod, staticmethod, property等, 以下是property的参考实现:

建议 60:区别__getattr__()和__getattribute__()方法

以上两种方法可以对实例属性进行获取和拦截:

__getattr__(self, name):适用于属性在实例中以及对应的类的基类以及祖先类中都不存在;

__getattribute__(self, name):对于所有属性的访问都会调用该方法

但访问不存在的实例属性时,会由内部方法__getattribute__()抛出一个 AttributeError 异常,也就是说只要涉及实例属性的访问就会调用该方法,它要么返回实际的值,要么抛出异常。详情请参考。

那么__getattr__()在什么时候调用呢:

属性不在实例的__dict__中;

属性不在其基类以及祖先类的__dict__中;

触发AttributeError异常时(注意,不仅仅是__getattribute__()方法的AttributeError异常,property 中定义的get()方法抛出异常的时候也会调用该方法)。

当这两个方法同时被定义的时候,要么在__getattribute__()中显式调用,要么触发AttributeError异常,否则__getattr__()永远不会被调用。

我们知道 property 也能控制属性的访问,如果一个类中如果定义了 property、__getattribute__()以及__getattr__()来对属性进行访问控制,会最先搜索__getattribute__()方法,由于 property 对象并不存在于 dict 中,因此并不能返回该方法,此时会搜索 property 中的get()方法;当 property 中的set()方法对属性进行修改并再次访问 property 的get()方法会抛出异常,这时会触发__getattr__()的调用。

__getattribute__()总会被调用,而__getattr__()只有在__getattribute__()中引发异常的情况下调用。

推荐↓↓↓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029B1NLHY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