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数字一带一路”国际计划赫尔辛基卓越中心成立

10月30日,“数字一带一路”国际计划(DBAR)主席、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筹)研究员郭华东率代表团参加在芬兰赫尔辛基举办的库马拉学术会议,并作题为“DBAR-PEEX跨洲际合作”的报告,阐述DBAR的理念、愿景、目标、研究框架和合作模式,介绍DBAR构建地球大数据平台服务“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模式,以及在相关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

会上,DBAR赫尔辛基卓越中心(ICoE-Helsinki)揭牌成立。该中心是DBAR首批批准成立的8个国际卓越中心之一,是DBAR继曼谷、艾尔杰迪代、卢萨卡、莫斯科之后正式启动的第五个国际卓越中心,依托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建设与运行,由芬兰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Markku Kulmala担任中心主任,将重点在DBAR高山与极地寒区任务组(DBAR-HiMAC)的支持下,协同海岸带、环境变化、自然灾害和水资源工作组,围绕北方寒区开展研究工作。DBAR ICoE-Helsinki的成立与建设是中科院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项目三“数字一带一路”的重点工作内容和目标之一。

Markku Kulmala表示,DBAR ICoE-Helsinki的成立是中芬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科技合作的典型示范,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他重点介绍了中心的目标、使命、运行机制和合作研究模式。中心将凝聚有关科技力量,协同开展地球大数据在气候变化、空气质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合作研究,为地球大数据服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在10月29日举行的第二届高山与极地寒区变化观测与理解国际研讨会(HiMAC2018)上,郭华东表示,中科院地球大数据专项正开展地球三极协同、对比研究,此次会议的召开将有力推进该研究的进展。芬兰气象局教授Jouni Pulliaine表示,与DBAR的合作对于双方在北极地区的研究至关重要。北极作为全球变化研究的关键区域,其影响波及人类可持续发展。郭华东、Jouni Pulliainen共同为“北极观测联合研究中心”揭牌。该研究中心是DBAR ICoE-Helsinki空间技术分中心,旨在提升北极空间观测数据获取、地面验证试验研究和极地信息服务等能力。

郭华东向Markku Kulmala授牌

北极观测联合研究中心揭牌

(来源:空间信息研究院)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031A1371Y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