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用区块链监管社区服刑人员,风险点在于身份识别和隐私保护

在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上,存在很多普遍的问题。比如社矫人员故意失踪或者潜逃,工作人员如何寻觅其踪迹?非本地

户籍

社矫人员异地提交材料,如何少跑部门并保证资料安全?

半年以前,

广东佛山

禅城区

的应用实践为此提供了另一种解决的可能性。禅城区通过区块链技术打造的

“区块链+社区矫正”的“社矫链”

应用平台,在对社矫人员的监控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社区矫正人员是指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人员。

社区矫正,则是指针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这四类犯罪行为较轻的对象所实施的非监禁性矫正刑罚。

社区服刑(矫正)人员因其自身曾经背负的“犯罪记录”和“身份标签”,在回归社会时往往面临“社会接受难”、“自证清白难”的困境,因而存在衍生“次生社会矛盾”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

据介绍,

“社矫链”平台通过

智能手环

定位矫正人员活动轨迹,

结合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进行轨迹跟踪、行为监控,实现了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工作全程精准实时管控。

事实上,利用智能手环监视对狱外服刑人员的做法,其他国家也有过尝试。但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保证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实时监控和记录被监视者的活动情况。

据介绍,手环不仅能提交区块链中的地理位置数据,还能同互联网兼容

也就是说,基于地理位置数据的装置,还可以提供有关被监视者行为模式的其他数据。之后,根据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对社矫人员的可信赖度进行排名。

然而,问题也同时存在。

在对风险人群进行监视时,关键问题在于被监控人员所佩戴的

智能手环

,如何才能保证手环不会被他人冒用?如何进行身份识别是很大的困难。此外,被监控人员的隐私保护问题也是关键。网络监控是否会过于干涉服刑人员的私生活?是否构成侵犯其人身权利?

业内观点认为,

社矫人员的隐私与普通公民的隐私权在法律层面上可能存在不同,

这涉及到法学问题,其中的边界在哪里,还需要法学研究者和科技工作者的交流探讨,进一步明确哪些信息是必须要采集的,哪些信息是不必采集的。

而如何

保证上链数据源头的真实性仍然是最大的问题。

禅城区此前的一些应用实践或许可以为此提供思路。

2016年,为探索解决数据真实性和安全性背后的地区发展效率和成本的问题,

禅城区在真实自然人和法人数据库的基础上,叠加区块链技术,打造了“我是我”(

IMI

身份认证平台

,尝试破解互联网时代“如何证明我是我”的难题。

就像使用一般的APP一样,只需要在

手机

上下载“我是我”(IMI)

身份认证平台

(下称“IMI平台”),通过认证授权,市民相关信息将被自动匹配,从而完成“我是我”的认证。

在公证业务,禅城区在IMI平台基础上,也引进了区块链技术。当事人在

IMI

平台上选择所需办理事项,填写剩余个人信息,提交系统确认,即可办理公证。

这些前期的尝试都为“社矫链”应用平台的开发奠定了一定实践基础。

禅城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区司法局局长梁梓熙表示,

把区块链技术应用到社区矫正领域,就可以把社区矫正工作涉及到的数据上链后运转起来,实现上链监管、上链证清白、上链塑信用的效果,通过区块链证明加政府背书,帮助服刑人员“自证清白”、顺利回归社会。

链深度了解到,

过去,检察机关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主要是通过听取汇报、查纸质档案材料的形式开展,缺乏精确性和时效性。

目前,经过半年多的阶段性试验,“社矫链”平台已于10月份正式上线。在10月29日结束的全国司法行政信息化工作推进会上,“社矫链”平台在现场作了演示介绍。11月,

禅城区

政府还将对该平台进行第三方测试和验收。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101A1H4RG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