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比特币诞生的三大关键技术点……

今天我们将开启第二本区块链书籍《区块链:从数字货币到信用社会》的解读。这本书前几次我们的读书活动都有读过,相信很多伙伴已经对他很熟悉,这一次我们再来回忆巩固下,没有读过的小伙伴,就跟找三七一起来看看它讲了些什么?

本书主要从数字货币的历史与背景、发展现状、基础原理与技术、应用生态、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通过经济、金融、货币、法律、科技哲学等角度来加以分析区块链在各个方面遇到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难。

我们今天主要来看区块链创世纪——孕育比特币诞生的先驱们!

中本聪提出的《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中结合了许多密码学创新成果,例如非对称加密,分布式电子加密货币系统,工作量验证,点对点网络技术哈希现金等。这些先驱们的知识土壤最终孕育了比特币的诞生,他们包括了蒂莫西.梅,戴伟,尼克.萨博,肖恩.范宁,肖恩.帕克............

密码朋克,比特币先驱

基于密码学技术的比特币,并非加密货币之发轫,早在20世纪80年代,密码朋克就有了加密货币的最初设想。

蒂莫西·梅(Timothy May)第一个提出了不可追踪的电子货币——加密信用(Crypto Credits),主要用于奖励那些致力于保护公民隐私的黑客们。

1982年莱斯利·兰伯特(Leslie Lamport)等人1982年提出的拜占庭将军问题(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试图建立具有容错性的分布式系统,即使部分节点失效仍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也可让多个基于零信任基础的节点达成共识,并确保信息传递的一致性。

1990年,大卫·乔姆(David Chaum)提出注重隐私安全的密码学网路支付系统具有不可追踪的特性,就是后来的电子货币Ecash。但由于Ecash并非去中心化系统,即使后来很多电子加密货币继承了Ecash重视隐私安全的特性,以盲签名技术为基础,都没有流行起来。

1993年,就有人将保护隐私用到了邮件了,埃里克·休斯(Eric Hughes)和其他几个人创建了一个“密码朋克邮件名单”的加密电子邮件系统,简称“密码朋克”,对抗当时受到政府监控的互联网电子邮件。

以上这些的提出,使得密码朋克们意识到密码学对社会经济的深远影响。用蒂莫西·梅的话说就是:“正如印刷技术改变了中世纪的行会及社会权力结构,密码技术方法也将从根本上改变机构及政府干预经济交易的方式。”

非对称加密、点对点技术、哈希现金

比特币的三项关键技术

真正比特币的加密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以下几项密码学的技术创新,而这其中非对称加密、点对点技术、哈希现金是比特币的三项关键技术。

01·非对称加密算法

1976年威持菲尔德•迪菲 (WhitfieicJ Diffie)与马蒂•赫尔曼 (Marty Heilman)发明的非对称加密算法;

1977年罗纳德•李维斯特( R011 Riv e s t ) 、阿迪•萨莫尔(Adi Shamir)和伦纳德•阿德曼( Leonar Adelman)率先发明的第一个具备商业实用性的非对称RSA加密算法;

1985年由尼尔•科布利茨可微科特•米勒首先提出的椭圆曲线加密算法(ECC)

这些加密算法奠定了现在非对称加密理论的基础,被广泛应用于网络通信领域。

1988年,戴伟(Dai Wei)提出了匿名的、分布式的电子加密货币系统-B-money。分布式思想是比特币的重要灵感来源,在比特币的官网上,B-money被认为是比特币的精神先导。

2005年,尼克·萨博(Nick Szabo)提出比特金(Bitgold)的设想用户通过竞争解决数学难题,再将解答的结果用加密算法串联在一起公开发布,构建出一个产权认证系统。

该系统非常类似于比特币的理念,且发布日期与比特币非常接近,所以,萨博也被视作中本聪的潜在候选人之一。除此之外,萨博还发表了许多关于《合同法》在网络中安全实现的理论文章,这些思想被视为区块链智能合约的起源。

02·点对点技术

非对称加密技术的发明以及创立Napsterl的肖恩•范宁(Shawn Fning)与肖恩•帕克( ShawnParke)点对点网络技术的开发,使比特币的出现成为可能。

通过这两项技术,可以建立分布式交易账簿,并以呼叫问答机制向全网广播,网络节点不停地检查接收的数据,避免数据被篡改。

以上整个技术发展历程就像是一次扣人心弦的橄榄球进攻,在乔姆、戴伟、萨博等“明星球员”的冲刺下,每一次冲阵都前进了一些,但离“达阵”总还差一点距离。这一点距离就是:哈希现金。

03·哈希现金

最后的难点——“双重支付”的解决,则为比特币的最终问世扫清一切障碍。

1977年,亚当•拜克发明了哈希现金(Hash Cash)算法机制。虽然最初的设计是用于用于限制垃圾邮件发送与拒绝服务攻击。

2004年经哈尔•芬尼改进,将哈希现金算法改进为“可复用的工作量验证(Reusable Proofs of Work)”后,标志着比特币所有的技术都已成熟。

2008年,由中本聪完成“达阵”,将RPOW(可复用工作量验证)引入加密货币,比特币诞生了!

RPOW机制完美解决了拜占庭将军问题,消除了中枢“时间戳”服务器的需求,杜绝了那些不怀好意的人通过攻击中央服务器进行比特币无限重复消费的问题。

比特币的诞生

2008年11月1日,中本聪在秘密讨论群“密码学邮件组”发了一个帖子:“我正在开发一种新的电子货币系统,采用完全点对点的形式,而且无须受信第三方的介入”。该帖的署名就是塞托西•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时将比特币公布于世。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发布了开源的第一版比特币客户端,宣告了比特币的诞生。同时通过“挖矿”得到了50枚比特币,产生第一批比特币的区块就叫作“创始区块”(Genesis block)。

2009年1月12日,中本聪向密码学家哈尔·芬尼转账了一笔比特币,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摆脱受信第三方金融机构而完成的点对点交易。

非对称加密、点对点技术、哈希现金这三项关键技术没有一项是中本聪发明的,但最后摘取桂冠的却是他。

从一个方面来说,中本聪是当时研究数字货币最牛的程序员,他具备了发明比特币的全部素养:

对货币有非常深入的思考;

了解密码学;

认为比特币这样的系统从理论上是可行的;

有足够的动力将这个理念开发成实际产品;

出色的编程能力,且保证产品安全;

足够的社交技巧。

当然他可能也有杨超越附体(运气好)捡便宜之嫌,这或许是为什么在币圈有的人觉得中本聪并不值得崇拜的原因吧!

不管爱我还是恨我

另外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124A1P4CC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