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一文读懂最大熵原理及Python实现

哪怕整书已经看过一遍了,我仍然认为最大熵是耗费我时间较多的模型之一。主要原因在于千篇一律的博客以及李航的《统计学习方法》在这一章可能为了提高公式泛化性而简化的关键点。当然了,在阅读上没有问题,可是在程序的编写上可能是我历时最久的。如果读者需要编写最大熵模型,比较建议使用我的博客配合代码学习,忘掉书上的这一章吧。

最大熵的直观理解

为了引出最大熵,我们可能需要举一个所有博客都会举的例子:如果我手里拿着一个骰子,想问你扔下去后是每一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所有人都能抢答出来是1/6。那么为什么是1/6呢?为什么不是1/2或者1/3?

因为六个面的概率相同呀

emmm….我暂时承认你说的有点道理。可是如果这是老千手里的骰子呢?你还会答1/6吗?

可是你没说是老千手里的骰子呀

你让我哑口无言了,可是为什么大家在猜之前不会去假设是不是老千的骰子这种情况呢?

因为你没说是老千手里的骰子呀

完蛋了,又绕回来了。不过我想想也是,如果要考虑老千,那么也可能要考虑骰子是不是破损了,桌面是不是有问题……完蛋了,没头了。

所以1/6最保险呀

如果我告诉你1朝上的概率是1/2呢?

那剩下的就是1/10呀

emmm…我承认在目前的对话中你是明智的,而我像个低龄的儿童。但是我要告诉你,上面几句对话,其实就是最大熵。

当我们在猜测概率时,不确定的部分我们都认为是等可能的,就好像骰子一样,我们知道有六个面,那么在概率的猜测上会倾向于1/6,也就是等可能,换句话讲,也就是倾向于均匀分布。为什么倾向均匀分布?你都告诉我了,因为这样最保险呀!当我们被告知1朝上的概率是1/2时,剩下的我们仍然会以最保险的形式去猜测是1/10。是啊,最大熵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

凡是我们知道的,就把它考虑进去,凡是不知道的,通通均匀分布!

从另一个角度看,均匀分布其实保证的是谁也不偏向谁。我说万一是老千的骰子呢?你说万一骰子有破损呢?骰子好端端地放在那咱俩地里咕噜瞎猜啥呢。咱们与其瞎猜是啥啥啥情况,干脆就均匀分布,谁也不偏向谁。

多朴素的道理啊!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的数学角度(配合《统计学习方法》食用更佳)

在最大熵章节中我们在公式上仍然参考《统计学习方法》,除此之外会补充一些必要知识点,建议阅读完毕后浏览一下代码知道详细的用法。

最大熵模型是一个分类模型,这样,我们照旧不管中间过程,统统都不管,我们最终可能会想要这样一个式子: P(Y|X)。是啊,P(Y|X)就像一个终极的大门一样,扔进入一个样本x,输出标签y为各种值的概率。我们现在手里有一堆训练数据,此外手握终极大式子P(Y|X),是不是想到了朴素贝叶斯?我们对训练数据进行分析,获得先验概率,从而得到P(Y|X)模型进行预测。最大熵也有数据和相同的终极大式子,那么

最大熵和朴素贝叶斯有什么联系?

可以说在本质上是非常密切的,但具体的联系和区别,我希望读者正式了解了最大熵以后,我们一起放在文章末尾讨论。

文章的最初,我们需要给出最大熵公式,如果对下面这个式子不太熟悉的,可以查看《代码+剖析|决策树原理剖析及实现》一节 :

H(P)表现为事件P的熵变,也称为事件P的不确定性。对于最大熵模型而言,我们一直记得那个终极式子P(Y|X),如果放到骰子例子中,P(Y=1|X)表示扔了一个骰子,1朝上的概率,P(Y=2|X)表示2朝上的概率。我们之前怎么说的?我们只知道骰子是六面,至于其他情况我们一概不知,在不知道的情况下,我们就不能瞎做推测,换言之,我们就是要让这个P(Y|X)的不确定性程度最高。

不确定性程度最高?

可能有些读者这么一绕没回过神来,如果我告诉你点数1朝上的概率是1/2,你是不是对这个概率分布开始有了一点认识,那么会将剩下的面认为是1/10(注:1朝上概率是1/2,那么1背面的概率一定会降低,但我们没有考虑这件事情,事实上我们不应该添加任何的主观假设,因为实际上有些骰子1的背面是3,也有些是4,任何主观假设都有可能造成偏见产生错误的推断)。你推断剩余面是1/10的概率是因为我告诉了你信息,你对这个骰子开始有了一些确定的认识,也就是信息的不确定性程度——熵减少了。但事实上我没有告诉你这一信息,你对P(Y|X)的分布是很不确定的,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使用下面这个式子,让H(P)最大化来表示我们对P(Y|X)的极大不确定呢?事实上当我们令下式中H(P)最大时,P(Y|X)正好等于1/6。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让熵最大,P(Y|X)必须为1/6。换句话说,只有我们把骰子的每一面概率当做1/6时,才能充分表示我们对骰子每一面的概率分布的极度不确定性,骰子的概率这件事情的混乱度最高,同时也传递了一个信息:我们对这件事情没有添加任何主观的假设,对任何未知的东西没有偏见和主观假象,这是最保险、最安全的做法。

上式可以理解成x=托马斯全旋法扔骰子,y为各类结果的概率。那么我们并不是说x只有托马斯全旋法这一种,很可能还有王思聪吃热狗法扔骰子、边骂作者啥也不懂边扔骰子法等等等等….我们要使得在所有情况下熵都是最大,所以引出下式:

加了一个P_(x)是什么意思?就是说我在求每种x对应的y时,要考虑到x出现的概率进行相乘。换句话说,也可以认为是当前P(y|x)的权值。因为我们要保证在所有情况下总的熵是最大的,所以每个部分单独的熵乘以权值后再相加,就是整个事件的熵。上式这个模型,其实就是最大熵模型,我们要让P(y|x)的熵最大,等价于让H(p)最大,我们好像获得了一个新的终极大式子。目前来看,只要能够让H(P)为最大值,那就能获得模型啦。

emmm….不过里面的各个子式好像也不是那么好求的。所以我们暂时先忘记上面的式子,好好回想一下咱们手里有哪些信息,好好整理一下。

我认为我手里应该会有一个训练集,包含所有的样本以及样本对应的标签(训练集都没有的话啥模型也训练不了啊,那可太惨了)。

那么我们首先可以得到训练集中x,y的联合概率分布以及x的边缘分布,数据都在我们手上,这两个很简单就能求出来对吧。

在上式中v表示频数,第一个式子的分子也就表示(x, y)组合出现的次数,处于总数N即为(x, y)组合出现的概率,也就是P(X, Y)。第二个式子同理,求得P(X=x)的概率。那么现在P(X, Y)和(X)我们知道了,有什么用呢?emmm….暂时好像还没什么头绪,我们看下式,书中说这是特征函数f(x, y)关于经验分布p(x, y)的期望值,f(x, y)在x和y满足某一事实时结果为1,反之输出0。比如说训练集中某一样本记录是托马斯回旋法扔骰子,结果是5朝上。那么f(x=托马斯回旋法扔骰子|Y=5)=1。其实更简单的理解,可以认为如果(x, y)出现在训练集中,那么它就是1,因为一旦出现在训练集中,说明(x, y)对已经符合了某一样本的事实了。P上面的短横表示这个模型是基于训练集得出来的,只能被称为经验分布。

于此同时我们可以直接将P_(x, y)拆开来,拆成下式:

那么我们将P_(x, y)转换成了P_(x)*P(y|x),发现什么了没有?里面有P_(y|x),这个和我们要得到的最终大式子P(Y|X)很像,那么如果我们只是将其替换进去变成下面这样会有什么结果呢?

我们发现,如果我们的预测模型P(y|x)是正确的话,那P(y|x)应该等于p_(y, x),也就是说

这两个应该相等!或者说:

那这个有啥用?emmm….我们将我们目前知道的信息整理出来了上式,老实说,目前来看没啥用…..

咦?等等,我们换种思维想一下,我们知道如果做出来的模型足够正确的画,那应该上面的两个式子相等,那….这算不算一种约束?约束我一定要得到正确的模型?还记得我们要最大化的那个熵的式子吗?这个代表了我们要求得的模型。

那加上我们刚刚整理出来的约束:

是不是看起来有点像那么回事了,第三个式子也是一个约束,概率和一定为1嘛。在机器学习中不止一次见到了上图的式子形式,但通常是求min而非上图的max,那么我们再转换一下,求最大取个负号就是求最小了嘛。

好了,现在是不是知道该怎么做了?转换成拉格朗日乘子法直接求最小值H(P)呀。

但是我们并不能直接求到H(P)的最优值,在使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后引入了变量w,对于w,我们需要先求得L(P,W)的最大值,此时将P看成了一个常数。之后再对P操作求得-H(P)的最小值。也就是说:

一定要注意min和max下方的参数是不一样的,因为L是考虑到约束函数从生成的目标桉树,在求解最优的参数w以此使得我们的模型能够符合约束时P只是一个定值,此时需要求得最优的w以此保证约束条件对模型的约束性。当求得w后P满足了约束性,此时再求最优的P以此使得-H(p)最小化,也就是H(p)最大化以此得到最优模型。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将上式转换为下式,因为L是P的凸函数,因此两式等价。

所以我们先求内部的极小化问题,即min L(P, w),因为L是此时是关于P的凸函数,w是一个定值,所以可以直接对P求导求得最小值。H(P)中的P是什么?P就是P(y|x)啊(前文在H(P)的式子中可以显然看到,事实上我们全文也一直在为P(y|x)进行准备)。因为L是P的凸函数,那么直接求导并且令求导结果为0就好啦,从而得到下式。

我们再整理一下:

上式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把分母变成了Zw,从而看起来简化不少。那么我们已经得到最优的P(y|x)了,将其代入L式中再求最优的w不就好了嘛,这个步骤也就是求个导,书上不详细展开了,因为是重复性工作,因此在这里我觉得也没有必要再讲求导式写出来,读者可以自己写一下。

因此综上,只要能够得到最优的Pw(y|x),随后再求得最优的w,全部工作也就迎刃而解了。最主要的是Pw(y|x)问题。对于如何求解最优的Pw(y|x),这里介绍改进的迭代尺度法(IIS)

改进的迭代尺度法(IIS)

我们已知目前的解决目标是:

所有的式子连乘取对数转换为对数似然函数为:

(在《统计学习方法》6.2.4节中说明了为何上文中关于w进行拉格朗日极大化等价于对数似然函数最大化,但由于只是一些简单的公式,这里不再展开。唯一难点在于书中给出的对数似然形式,可以查看该博客学习:最大熵模型中的对数似然函数的解释)

数学家说我们只要求对数似然函数L(w)的极大值,就一定能够得到最优解。确实是这样的,但是具体怎么求呢?我们找极大值一般使用的是求导得到导数为0的点,我没有试过上式对w进行求导能否得到解(应该是不行的,如果可以的话,也就不需要IIS法了)。IIS法的核心思想是每次增加一个量δ,使得L(w+δ)>L(w),以此不断提高L的值,直到达到极大值。我们将L(w+δ) – L(w)写出来:

那么我们要干啥?当然得保证差值大于0呀。只有每次都比前一次的大才能保证不停地往上走。除此之外呢?我们还希望每次增加的量都尽可能大一点,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收敛到极大值。利用不等式-lnα≥1-α我们可以得到下式:

A也可以称之为该变量的下届,就是对于任意的δ,它们的差值一定是大于等于A(δ|w)的。我们应该求一个δ使得尽量增大A(δ|w),这样能保证我们每步都会走得尽可能跨度大,程序耗时也就越少。此外由于直接求A的最大值并不太好求,因此再将A松开一点,建立一个不太紧的方便求极大值的下界B,书中有详细公式推导,并不太难,因此不再讲解。给出最终的式子:

对B求导并令其为0,得到最优的δ,从而每次迭代过程中w=w+δ,以此提高L值,得到最优解。这就是算法的全过程。

补充(极其重要——针对mnist数据集):

mnist是一个手写数字的数据集,里面有很多的样本,每个样本是28*28的图片,展开是一个784维的向量,代表一个数字,同时给了一个标签告诉你标签时多少。

好的,那么我的问题是:我们全文一直在说P(y|x),可是你真正考虑过在mnist中里面的y和x都是什么吗?

有人说x是每一个样本,y是标签。看起来确实是这样的,那f(x, y)是什么?就是样本x和y是否成对出现过吗?那我如果出现一个训练集中没出现的样本,就变成0了吗?我们都知道手写每个人都不一样,不可能写出来的样本在训练集中一定有一个一模一样的,那么它就变成0了吗?

接下来我要说的事情,只针对Mnist数据集,作者进入机器学习时间尚短,不清楚书中是否是为了提高公式在所有情况下的泛化性而简略了写,因此对于其他方向的使用,保留一些意见。

事实上,对于Mnist而言所有的x都不是样本x!它表示的是样本的特征。以f(x, y)为例,或许应该写成f0(x, y)、f1(x, y), …., fn(x, y),其中n为特征的数目。再详细下去以f0(x, y)为例,f0(x = 0, y = 0)表示是否存在这样一个事实:训练集所有样本的特征中有样本的第0个特征值为0,与此同时y为0。是不是有点理解了?

我们再以P(y|x)为例,例如P1(y=0|x=0)表示的是在训练集中所有样本中,第一个特征为0的样本其中y为0的概率。

我当时也是写程序的时候卡在这里总是不知道该怎么写,直到看了别人的实现以后才发现了这个没有提到的地方,关于具体实现可以查看我的代码,有详细注释。

最后还是需要补充一点,我并不太清楚在别的地方(例如NLP)中最大熵是如何应用的,也不清楚上面提到的这个小tip是否只是针对mnist而言做出的一个特例修改,因此保留对于这件事情的意见。

关于最大熵和朴素贝叶斯的联系

两者都使用了P(y|x),区别在于朴素贝叶斯使用先验概率求解,最大熵利用最大化条件熵求解。

朴素贝叶斯倾向于从基本信息中提取新的信息,而最大熵将提取信息的程度进行了量化(就好像强迫自己获得概率一定是要均匀分布一样)。

贴代码:(建议去本文最上方的github链接下载,有书中所有算法的实现以及详细注释)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205G1OH0L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