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当土壤检测遇上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映

土壤水分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土壤水分也是研究农业干旱及作物干旱的重要参数,是节水农业中的重要指标。土壤水分是研究土壤—植物—大气所构成的复杂系统中能量与物质交换时十分重要的指标,也是直接影响土壤发育演变和农作物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01

土壤的成分

土壤水分是农田灌溉管理、区域水文条件研究和流域水分平衡计算的重要参量。研究土壤水分含量及其动态变化规律是农业科学和环境科学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复杂共生体,土壤、大气环境、水与植物也构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系统,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交叉影响导致了土壤水分的变化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使得土壤水分的测量增加了难度。

02

土壤水分测量传感器

目前国内市场上土壤水分测量传感器多以单深度针式传感器为主,也称为第1代传感器(如图1所示),这种传感器稳定性和重复性都比较差,且精度普遍与标称值不符。传感器大多是RS485/RS232接口,传感器需要长电缆,功耗大且信号衰耗严重,性能不稳定。第一代传感器一般仅能实现模拟信号的获取,需要配置数字采集仪进行数据采集及通讯,如果把测量数据存入PC机,还需要上位机与数据采集仪相连。由于连接电缆的束缚,导致应用受限且设备复杂。

多个深度的土壤墒情监测系统需要多个独立的RS485/RS232接口的针式传感器与数字接收集成为一个系统,系统组成复杂。多个独立传感器集成对设备输出一致性要求很高。此外系统庞大也造成野外监测站的施工安装复杂,安装成本高。如果接入物联网还需另外增加物联网设备,甚至经常因为接口及协议不统一为组网增加了困难。

03

第2代传感器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将数字仪表、无线发送设备与传感器一体化设计,成为我国土壤水分测量传感器第二代技术的标志。第2代传感器实现了实时、在线、原位测量,而且“一管到底”,多个深度同时监测,数据直接通过无线GSM/GPRS芯片发送至云服务器,用户可借助任何终端(手机、PC机)随时随地查看数据。

第2代传感器由于将多个设备集成设计,去除了影响系统性能的冗余器件,如电缆、接插件,大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系统成本,也能高效、实时地为农业物联网、大数据提高源源不断的数据源。

由于农业物联网传感器大多是插在田间地头,不仅对精准度要求高,还对可靠性、实用性、经济性等有很高要求。此外,传感器长期插在野外,太阳能板与管子一体化设计,如何能保证功耗进一步降低,在南方雨季来临没有阳光照射时也确保电力充足?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业物联网对数据精准度的需求?

04

第3代“端云一体”监测系统

中国农业大学传感器团队为了解决多路检测电路产生的工作点不一致且互相干扰而造成的误差,以及误差引发的不同深度湿度结果倒置造成的判断错误,进一步优化电路,研发了我国第3代“端云一体的多深度土壤水分监测系统”(系统功能如图6所示),完全实现了模拟感知、数据采集、无线通信、云服务器及用户终端一体化、小型化及系统化设计(产品外观如图7所示),系统可以对同一点四个土壤剖面的水分、温度、空气的温度、湿度、大气压等参数同时测量。

3.0版本采用智能算法,在不增加传感器成本及测量节点的情况下,对其它点精准预估,实现了对传感器四个有感知环的深度精准测量精准度≤2%,其它点任意测,预估误差≤4%,综合几项国内外先进技术使该产品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为我国智慧农业产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第3代传感器是农业物联网的整体解决方案,用户购买了传感器后无需另外自组网,直接与云平台、物联网、大数据连接,实现海量用户和传感器互联互通,用户可以借助任何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查询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工作状态、历史数据折线图、散点图等,同时还能查询全国范围内由传感器监测到的土壤墒情地图。

随着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业和农村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意味着农业生产必须依靠科学的现代化手段,对农田、水资源实施全面、高效、稳定、长期的监测;依靠精准的监测数据建立土壤物联网及大数据平台,对农田实施必要的治理和监管。这给智慧农业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如何将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应用于智慧农业,以解决对土壤多参数精准、实时、在线、快速和有效监测,研究和探索新的土壤参数物联网监测感知机理和方法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行业关注的重要领域。

生态修复的好帮手

场地调查|风险评估|场地修复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213A06TOI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