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实施“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成果盘点

原标题:推动文化供给、生产与服务方式变革的有力杠杆——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实施“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成果盘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成果盘点

近期,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共文化数字资源传播服务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等4个项目在北京通过验收,这标志着由文化和旅游部推进实施的10个“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全部顺利完成并通过验收。

发挥文化科技项目引领带动作用,既是推动文化生产方式变革的有力杠杆,又是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主要抓手。“十二五”期间,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组织实施了一批共10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科研经费总投入约3.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科技经费约1.3亿元,拉动项目承担单位投入配套科研经费约2亿元。这批文化科技项目内容涉及文化资源处理、文化传播渠道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演艺装备研发、文化旅游服务、文化主题公园体验以及网络文化平台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丰富的科技创新成果。

“这些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创新成果在满足国家重大文化建设需求的同时,为文化发展植入了创新基因,已对当今及未来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加速了文化生产方式及发展模式的变革,开创了文化传播传承方式的新革命,促进了文化消费与接受方式的新变革。”相关专家表示,与此同时,以科技为核心竞争力的一大批新兴文化业态被不断催生与培育壮大,正在不断改变我们所处时代的日常文化存在形态。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全社会协同服务转型升级

公共文化服务在互联网时代迎来变革。由上海创图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文化云服务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以第三方的网络化一站式服务平台为支撑,汇聚公共文化场馆、内容、活动等服务信息,利用各种终端,实现线上与线下的公共文化资源互通、在场在线服务互补的社会服务,给出了一种新形势下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和大幅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创新路径和创新方法,解决了公共文化供给信息与百姓文化共享需求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核心问题。

“我们创建的第三方网络化一站式文化云服务平台,为政府和百姓之间架起了一座快捷的文化桥梁,为老百姓提升文化素养提供了一条精准的直达通道,公共文化服务的协同、聚集、漫溢、提升以及优化配置等效应,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垂直服务跃升至全社会协同推进发展阶段。”该项目负责人表示,项目创新的“信息与资源汇聚、管理与服务融合、在场与在线联动、线上与线下互通”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实现了社会文化消费的引擎牵引功能。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在上海的应用示范也表明,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一大批社会文化提供方、文化创造生产主体、文化艺术传播者、多样性文化消费者的内生动力和激情得到了极大释放,彰显了文化服务的主动性、能动性、导向性和可持续性。

由国家图书馆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公共文化数字资源传播服务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从提升国家公共文化数字资源传播服务出发,从服务模式、关键技术、支撑平台、应用示范四个方面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大众化阅读、盲人新媒体文化服务、新闻智能推荐、先进科普数字交互、沉浸式新媒体播放等关键技术,建成基于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大众阅读互动服务平台,以及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盲人专用文化资源服务子平台;研制了全媒体智能推荐系统,开展以有线电视网为载体的应用示范;建成首个完整的、体系化的中国乐器数字博物馆,开展多维度的中国民族乐器的展示与教学服务;建成基于先进数字交互技术的社区居民科技文化传播服务子平台,在安徽省合肥市开展推广应用;完成面向8K球幕的文化遗产题材资源建设,研发球幕系统与集成服务平台。项目初步形成了公共文化相关领域文化数字资源服务体系,提升了公共文化数字资源的传播服务水平。

聚焦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互通共享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公共数字文化全国共享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由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牵头研发,旨在提升全国公共数字文化共享服务的效能,构建面向全国的公共数字文化共享服务平台,并为用户提供公共文化资源个性化的全新体验。项目提出了一种新型公共数字文化共享服务模式,制定了文化馆行业资源整合和互操作等标准规范,实现了不同机构的公共数字文化共享服务资源的聚合组织示范;提出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内容安全技术、海量公共数字文化内容检索技术、基于群体兴趣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荐技术和基于人机交互的触摸体验技术;基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现有积累和全国范围内对资源共建共享的需求,研发了三大数字文化共享服务系统,构建了面向全国的公共数字文化共享服务平台;构建了公共数字文化共享服务数据采集与分析平台,通过大数据技术采集个性化推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服务,增强用户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验,提升了全国公共数字文化共享服务的效能。

建设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利用的数据库

我国文化资源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的智慧结晶,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先进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共享提供了有效手段。

由国家图书馆等单位共同立项实施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文化资源数字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从2012年启动以来,攻克了一批能实际解决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市场运营各环节中共性问题的关键技术,搭建了一个分布式、可扩展、可互操作的国家数字文化资源统一揭示及服务平台,将公益性机构的资源发布系统以及商业文化机构的付费平台进行集成,实现了统一认证和资源分布式调度。其灌装数据来自10家机构1000万条元数据,累计销售额达到了1131万元;构建了城市文化资源政策法律法规信息库、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宗教文化资源数据库、历史文化遗存资源数据库、区域特色文化产品资源数据库、文化旅游突发事件数据库和文化活动客户数据库等9个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建设了全景曲江展示系统、寒窑互动投影展示系统、楼观台道文化光影展示系统、基于互联网的城市文化资源数字化展示系统等8个基于互联网的城市文化资源数字化展示系统和基于移动通讯网的城市文化资源数字化展示系统,并实现了总值约9338万元的直接经济效益增收。

此外,项目还实现了多项文化资源数字化关键技术的突破,利用数字化采集、加工、组织、展示和服务领域的先进手段,很好地解决了数字文化资源采集加工技术手段不足、标准规范不统一、深加工不足、科技附加值低、服务模式与手段单一、市场化开发与运营薄弱等问题,为多机构、不同类型的数字文化资源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同样由国家图书馆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国地方志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演示平台设计”项目,通过构建地方志数字化标准规范体系,解决地方志数字化的标准化问题,提高数据的通用性和可用性,降低地方志资源系统开发的难度。

“项目依据地方志文献特性和项目需求建立5类8个地方志数字化加工规范,优化了地方志数字化加工工艺,实现了质量可控条件下的大规模地方志数字化;研发了地方志碎片化和数据自动抽取技术,使旧志自动辑佚、自动编纂等成为可能;开发了地方志演示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多种类型的地方志资源,降低了地方志资源的使用难度;最终将地方志中蕴含的地理信息、历史信息、文化信息、科技信息等进行高度整合,并以可视化方式呈现出来,从而形成高质量的数字资源,为社会发展、学术研究、文化教育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国家图书馆相关负责人说。

助力舞台演出 绽放夺目光彩

演出装备是舞台文化的载体,也是最复杂、最能体现文化科技融合的领域之一。由浙江大丰实业有限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演出效果呈现关键支撑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为解决当前舞台机械、灯光、视效、音响等各控制系统协同困难、舞台演出监督调度系统缺失等制约文艺演出发展的关键问题,研发了一批基于现代舞台效果呈现整装系统平台下的关键技术,并实现了创新技术上的突破,开发研制了一批突出舞台演出呈现效果的创新型装备。

在增强舞台表现力方面,该项目成功研制出了舞台效果装备控制集成系统及其总控操作台,能够实现统一控制舞台运动效果、视觉效果、听觉效果等设备,并与舞台监督调度通讯联系,以及集成运动、视觉、听觉子系统相关设备的数据反馈。评审专家认为,这一成果属于“中国创造”,为世界演艺装备领域的首创,将舞台演艺装备系统协同控制技术水平提升到了新阶段。

目前,该项目成果已运用到国家大剧院、吉林人民大剧院、北京天桥演艺中心大剧场等一批专业演出场所和大型实景秀场,在《北川兰辉》《齐格弗里德》《复兴之路》《红帮裁缝》《我的母亲叫太行》《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等剧目中示范性地进行了演出前期创作与排演,效果稳定性及可靠性得到了有效验证。

文化演出院线是文化传播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文化演出网络化协同服务及应用示范”,聚焦演出院线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手段的提升,关注演出团体、演出场所、演出剧目等资源的协同配置,以及资源调度、演出服务、票务、监管等新业务的创新,重点解决以演出院线为主体、多种要素良性互动的演出场所连锁经营的网络化协同服务模式问题。

“文化演出网络化协同服务及应用示范”项目创建的文化演出网络化协同服务平台,为演出团体、演出场所、演出剧目、观众以及票务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和政府监管架起了一个协同管理与服务的渠道,攻克了一批业务支撑技术,支持了资源调度、演出服务、票务、监管等新业务的发展,并聚合一批演出场所、演出团体、演出剧目和相关第三方服务机构资源。

评审专家认为,该项目以“中演院线”为依托,通过在全国多个城市和单位的应用示范,打破了地域限制,推动文化演出行业逐步由计划化生产转向市场化驱动生产转型,有效推动了文化体制改革,有效激活了演艺市场的活力,树立了一个文化演出院线发展的范式。

催生文化旅游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孕育了许多新的文化业态,尤其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文化创意设计产业。由广东深圳华强数码电影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文化主题展示系统技术集成与其在文化主题公园的应用示范”,围绕新兴的文化主题公园发展需要,形成文化主题展示技术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并在高科技文化主题公园等文化旅游领域开展应用示范。

“项目围绕文化主题公园发展的科技需求,研发了文化主题公园影像集成技术,包括球幕立体实拍和三维虚拟场景结合等关键技术,带来高真实感的视觉冲击;研究了柔性联接结构技术、同步检测及制动技术等关键技术,为室内高科技主题娱乐项目提供了丰富的体验形式与解决方案。”课题负责人介绍,该项目还研究了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题公园发展模式,设计并开发了“大闹天宫”“牛郎织女”“火焰山”等主题项目,在郑州等地试运营,为中国文化主题公园的发展模式与技术攻关提供参考,给文化主题公园产业带来新的活力,提高主题公园的吸引力,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基于位置服务的文化旅游综合服务研究与应用示范”由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等机构承担,主要聚焦文化旅游这一潜力巨大的新兴业态,运用移动互联网位置服务、WEBGIS、云计算、物联网、多媒体采集制作等技术,整合文化遗产资源与旅游服务信息,形成数字化中国文化旅游资源信息地图,并建立标准化元数据体系,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世界文化遗产地建立具有数据挖掘、信息智能感知、旅游服务管理等功能的集成应用和综合服务平台,提供在地、异地交互式数字化全媒体体验。

项目负责人介绍,旅游终端用户可借助手机等设备,应用云服务平台的运营模式以及中华文化旅游地图网站提供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位置和知识服务, 通过整合各类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全过程利益相关方共赢,催生文化旅游产业新业态,实现文化旅游产业化的新的营利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价廉质优的文化与旅游信息服务。该项目已在北京、丽江、吐鲁番展开跨区域综合应用示范。

盘点近5年的由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实施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成果,视听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蒋伟认为,这批文化科技创新成果的涌现,首先得益于全社会创新要素和资源向文化领域的聚集与协同。国家图书馆、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以及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浙江大丰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华强文化科技公司、上海创图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还有几十所相关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近千名研发人员投入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是汇聚创新力量、形成创新合力、产出创新成效的重要途径。其次,得益于项目的组织方式与组织措施,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聚焦文化建设对科技的重大需求,精心凝练科技项目的助攻方向与目标,强化文化企业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高校与科研院所科研力量向文化科技领域转移,突出了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项目攻关机制。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孙若风在谈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成果的意义,及新时代文化科技发展的基本思路时,强调“要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文化领域集聚,努力实现文化各领域的科技进步;进一步构建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着力加强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精心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项目,促进科学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与创新;要进一步提高文化资源和文化内容形式的协同运用能力,完善文化领域基础、技术和服务标准,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向纵深发展”。

本文配图为“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部分项目成果在相关领域应用情况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81221B0ZW3B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