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

这本书的作者是丹尼尔·丹尼特,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新无神论四大骑士之一,2010年当选圣塔菲研究所首届米勒学者,跨学科开展认知科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2012年的时候,在塔夫茨大学哲学系举办的一次研讨班上试讲了该书各章节的初稿。后来又选了13位非哲学专业的本科生就这个初稿组建了讨论班。

作者试图写一本人人都能懂的书,在这个讨论班结束后形成了第二稿,又找圈内好友修改和建议,最终于2013年出版了这本书。2018年11月出了中文版,很快就火遍阅读圈,很多人被推荐语中的“读完这本书思维水平会有一个不可逆的提高”“这是真正的批判性思维训练营”等语句吸引,实际上这些并不是本书的精髓。

书名中的直觉泵是作者提出来的概念,指的是哲学中的一类思维实验,其灵感来源于人工智能领域常用的“中文屋实验”,假想一个不会说中文的人关在黑屋子里靠工具书来理解和回答外面的中文问题,使得外面的人不知道他不会中文。

这样的思维实验可以帮助普通人更好理解一些理论,但并不是所有这类的实验都是直觉泵,比如这个中文屋,实际上忽略了查词典的智能,存在误导,对于不好的思维实验,作者称之为“吊杆托架”,真正好的思维实验才是直觉泵。

除了直觉泵以外,还有很多思考工具,比如该书中常用的“脚手架”,作为理解其他概念的基础;还有标识,通过取生动的名字来帮助理解;还有例示,通过简单例子展现复杂道理;以及类比和隐喻。在书中都出现了多次。

作者认为直觉泵是哲学家版的伊索寓言,一个好的直觉泵比任何一种论证和分析都更为有力,这个观点很符合中国传统名著的思想,相当于典故和譬喻的套路。书中包含了77个思考工具,其中大部分是直觉泵,按照作者的说法,如果深入理解每个工具并能熟练运用,就可以像哲学家一样思考了,这本书的目的也是希望能作为哲学的跳板,引导普通读者迈入阅读经典的大门。

实际上这本书并不能称为很好的入门书,因为作者的想法太多,同时兼顾了简单介绍经典体系和输出自己研究成果的目标,会让认真读书的人有些无所适从,而这套体系是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具体到某些直觉泵和思考工具反而没有太多的出彩之处,很多都是中外经典中常见的思想。

全书包含7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12个通用的思考工具,都是非常常见的思考、辩论和表达的工具,比如拉伯波特法则、奥卡姆剃刀、深马等,主要用来打开思路。第二部分介绍了11个关于意义和内容的思考工具,大部分是脚手架,主要用来筑基,这部分最好是结合其他文献来阅读,深刻体会意义、意向性、常识映像、意向立场、自我意识、思想语言、近似算子等概念,才能更好地理解后面的内容。

第三部分介绍了4个关于计算机的工具,第四部分介绍了6个关于意义的工具,涉及一些程序算法和语义分析的内容,都很简单,通过寄存器讲解了计算机的思路,帮助不熟悉计算机程序的人入门,还提供了练习题,非专业读者可以做一下这些题。对熟悉人工智能的读者来说,可以跳过,但也可以跟着作者的哲学家视角重新回顾一下这些知识。

第五部分介绍了19个关于进化论的工具,是全书的精华和最精彩的部分。作者在书的最后介绍了一种阅读哲学著作的方法,就是要结合同时代其他学者的理论来读,才能理解真正的闪光点,放到这本书中,我认为这部分就是。进化论每个人都懂,但是把其中的思想用在哲学中没想到竟成了万能的酸,让我深深感叹作者竟恐怖如斯。

太多闪光的细节这里就不展开了,这个书评只说两个一直困扰我的大问题,一个关于造物,书的这部分内容印证了我之前的一个信念,就是中国文化中的无情造物主,作者虽然没说这个,但是抽丝剥茧搬地分析了有情造物主的优势和弊端,用进化论融合了精巧设计。此外,还推导出了不精确分类线,我以前从仁的角度分析过这个问题,作者的论述将会成为我今后使用的一个重要工具。

第六部分包含了12个关于意识的工具,涉及到了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作者的笔法没有其他经典哲学内容那么游刃有余,也许是这方面的问题太难了,很多哲学家都认为这是终极谜题,对这个领域的研究者嗤之以鼻,作者愤怒地骂他们是智障,并鼓励后来者要继续这场困难但并非不可能完成的探索。这部分内容应该主要来自作者的研究成果,结合一些生物和心理实验的手法,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来融合哲学中的意识问题。

第七部分包含了9个关于自由意志的工具,讨论了我刚才提到的第二个一直困惑的问题,就是决定论和随机世界的差异。作者省略了一些终极规律的问题,从功用的角度进行了深入讨论,其中关于非决定论的宇宙不平等和人不应该承担终极责任的观点很值得借鉴。此外,谈自由意志不能避开伦理和法律,作者也梳理了伦理学对哲学的影响,并谈了很多法律和道德问题的应用。

最后一部分是“做个哲学家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通过4个思考工具阐述了作者的哲学观,既是写给普通大众看的,又是写给哲学家同行看的。对很多哲学家来说,哲学的意义在于激发思考更甚于探求真理,而科学家相反。作者试图融合二者,鼓励拥抱科学和大众,不能自娱自乐。另外也教了一些学习哲学和阅读书籍的方法,作为读完全书后的回顾与总结。总的来说,这本书非常值得推荐,值得花时间认真阅读。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214G0KPU2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