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邬江兴:加快推进网络安全学科竞赛创新发展

1996年,全球黑客大会首次推出CTF竞赛模式。这种在特定平台上进行攻防竞技的方式,代替了之前黑客通过互相发起真实攻击进行技术比拼的方式。

自此,在学科竞赛的辞典中出现了“网络安全学科竞赛”这个名词。经过30多年的发展,CTF已经风靡全球并在中国得到蓬勃发展。据统计,2018年我国的CTF竞赛已经超过1000场。

然而,网络安全学科竞赛繁华之后如何发展?如何与网络强国战略有机结合?值得人们深思。

今年5月22日至23日,紫金山实验室举办了拟态防御国际精英挑战赛,29支国际顶级战队在20小时内,向6款拟态设备发起290万次大强度攻击。这次比赛最大的亮点,是建立了一种“人-机对抗”的网络安全竞赛模式,颠覆了传统“人-人对抗”的CTF竞赛模式,网友们比喻这是国际黑客大战“摩托狗”。

这一对抗模式,我们称之为“BWM”模式,是现有网络安全竞赛的第四种模式,不是游戏,不是“挖洞”,也不是水平认证,而是基于开放性众测的一种竞赛模式。

竞赛的主体不是人与人,而是人与机器。传统的CTF以及其他竞赛模式,对抗的主体是人与人。BWM赛制,对抗的主体是人与机器,是通过设置一个合理的竞赛场景和竞赛规则,检验人的网络攻击能力是否能够突破具有内生安全功能的网络设备,这就如同围棋界的人机大战一样。

竞赛的载体不再是题目,而是网络设备。BWM赛制一经亮相,参赛选手第一反应就是:没有赛题了。事实上,这次上线的6款拟态构造COST级设备就是赛题,这里面蕴含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学思辨能力,有着无穷无尽的赛题,选手们依靠自己的思维“发现”题点,依靠自己的判断“攻克”题点,没有题目的比赛,更加富有探索性和挑战性。

竞赛的目的不仅仅是选拔和锻炼人才,而是赋予了科学度量网络产品安全性的新职能。传统基于人的网络安全竞赛,其核心是发现和锻炼人才,有的网络安全竞赛往往被“猎头”公司所青睐。

竞赛的确可以发现人才,但是这些天赋异禀的人仅仅用来打比赛显然是不够的。在BWM模式中,巧妙地引入了众测的理念,大大提升了比赛的效益,使得用竞赛来度量网络产品的安全性成为了可能。

竞赛的方式也不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常态化测试和集中式竞赛的有机结合。这次拟态精英挑战赛同时发布了永久在线的内生安全试验场,从6月26日开始,全天候接受全球“白帽黑客”的有奖众测。未来的比赛,可能是常态化、无差别的竞赛,鼓励更多有创意、有兴趣的技术专家去挑战各种“不可能”。

竞赛的焦点不再是漏洞,而是推进共享共用共建。在BWM模式下,零漏洞后门已不再是制胜法宝,你甚至可以自己预先布设一个漏洞后门乃至病毒木马,因为拟态构造系统对已知或未知的病毒木马具有天然免疫力。这种模式不以拥有的漏洞资源多寡为前提,不必担心信息资源泄露,也不用顾忌境外顶级黑客的参与。共同的挑战是:如何在拟态构造的“测不准”环境内,形成非配合条件下动态多元目标协同一致的稳定逃逸机制。倘若人类无法战胜 “摩托狗”,则打造网络空间命运体就有了可靠的技术抓手。

未来的网络安全学科竞赛,将会实现多种模式共同发展,CTF类的比赛也会不断改革,BWM模式将作为非CTF模式的比赛走向前台。未来的竞赛不再是游戏,而是服务产业和技术发展,为建设网络强国服务。

(来源:解放军报)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706A0PBUU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