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马斯克,你不好好搞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怎么改玩黑客帝国了?

特斯拉CEO马斯克是个想法很多的人,但是又像是一个说话没准的人。以至于当前段时间的股东大会上,马斯克说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就快成了的时候,居然没有几个人相信。就在所有人都在催马斯克赶快搞自动驾驶的这段日子,他竟然开小差玩起了别的。

当地时间周二,马斯克宣布,已经找到了高效实现脑机接口的方法。

脑机连接?那不是《黑客帝国》里才有的片段么?马斯克不好好搞自动驾驶,怎么改玩黑客帝国了?

科幻成为现实

马斯克投资1亿美元的Neuralink,带来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这家公司目标是研发超高带宽的脑机接口系统,实现与人工智能的共存。现在,他们有了阶段性的成果。

Neuralink公司描述了一种“像缝纫机一样”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可以将超纤细的线植入大脑深处。这跟机器人植入的线,与其他脑机接口中使用的材料相比,不仅对大脑损害性更小,而且还能传输更多数据。分布在96个线程上的每个阵列中,能够拥有多达3072个电极。最后,Neuralink用一种定制芯片,来更好地读取,清理和放大来自大脑的信号。

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老鼠身上进行了活体实验,实验显示,通过头部的USB-C端口收集,它提供的电流大约是目前最好的传感器的10倍。Neuralink表示,公司计划在明年第二季度进行人体试验,而且,虽然目前的实验是停留在有线传输上,但他们最终的目标是加入无线系统,现在这个无线系统已经被集成到一个传感器产品中,芯片尺寸比手指尖还小。通过无线连接,用户可以与电子设备链接,甚至可以与iPhone应用程序互动。

如果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仅可以像黑客帝国那样意识进入到网络世界,甚至可以在现实世界实现用意念控制设备。听起来有点酷。

当然,脑机连接并不是这个公司最先提出的,他们这次的重点,除了这些阶段性的进展,更主要的还是那台“缝纫机“。

Neuralink公司表示,外科医生必须在头骨上钻孔才能植入螺纹,而他们希望使用激光束在头骨上打出一系列小孔。

布朗大学开发了一个叫做BrainGate的机械臂系统。BrainGate会依靠犹他阵列,即一系列最多可容纳128个电极通道的坚硬针头来进行手术。可是大脑在头骨中移动,但阵列的针并不移动,这样就会对脑体造成伤害。

而Neuralink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每分钟能自动植入六根线(192个电极)的神经外科机器人。这台机器人的工作模式类似于缝纫机,而且技术难度更甚于犹他阵列,动作非常灵活。

他们开发了一个系统,把用薄膜聚合物做的、精细又灵活的探针,和精细又坚硬的植入针,以及一个负责植入的机器人,都整合到一起。机器人可以快速且精确地植入探针,每个都是独立瞄准靶点,避开可见的脉管系统,找到各自的目标。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大脑出现炎症和损伤。

周一,在Neuralink公司研究实验室的一次演示活动中,该公司展示了一个连接到实验鼠身上的系统,可以从1500个电极读取信息,它比目前嵌入人体的系统好15倍。这就足够进行科学研究或医学应用了。

脑机连接真的好吗

虽然脑机连接这样的想法和科研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是,这样做真的好吗?

第一个疑惑点在于,这个数据的传输过程,是否是可逆的。

如果是可逆的传输,那就是说,别人也可以通过机器来改变用户大脑的数据,这等于是将自己大脑的控制权交出去。当大脑都不受控,体现的是别人的意志,那么这个人还能具有独立的人格吗?

其次是这项技术的可行性问题。

在实验动物身上取得成功不一定就意味着能够在人体上取得成功,人们还需要进行人体试验来确定这项技术的前景。

最后一点,是基于这项技术的猜想。

如果脑机连接之后,大脑可以直接保存机器传来的数据,那么人类学习的时间就大大减少,这对于科研精神以及探索精神来说,不一定会是一件好事情。因为不劳而获的知识往往缺失的,是求证的过程,这也是科研精神的核心。

不过这一切也都是基于现有成果的疑问和猜想,或许当技术可以在人体上成熟使用时,这些问题都已经得到了解决。

单单就这项技术来说,马斯克是真的酷,不愧是说出那句“宁愿死在火星上,也不愿死在被天体撞击的地球上”的人。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717A0PP35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