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短期批量开发,有些App几乎0成本,进一步促使App泛滥

导读:8月21日消息,新京报联合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对上百款App代码进行了“全景扫描”。经检测发现,超8成App安装包中含有超出业务范围的权限代码。过半App含有索取通讯录代码。虽然自去年起App过度索权问题,在相关治理上效果显著,但目前App上的隐私安全依旧存在很大隐患。

文| 互联网老白兔

来源| 互联网老白兔(ID:itlaobaitu )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市场上监测到的App数量净增42万款,总量达449万款,下载量突破千亿人次。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安装56款App。每款App平均索取25项权限、平均收集20项个与设备信息等,索取与该App业务无关的App超30%。

如此多的App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App被用户下载后,几乎不会再次打开使用。App开发过度势必导致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浪费。但是为什么依旧有这么多App前仆后继的不断涌现又不断消失呢?

首先、资本市场对风口的追逐导致App跟风式的野蛮开发

互联网行业与资本圈对于“风口项目”往往情有独钟。互联网企业负责构思风口产品,资本圈负责资金后援。一旦某个风口产生,大量互联网企业纷纷投身到风口之中。为抢占先机,往往在风口初期,拼的是速度,谁先上,谁先抢到机会分享风口红利。在各家拼命向前的情势下,虽然注重用户体验,但这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当风口项目逐渐由热得发烫的趋势后,不论背后有没有资本的支持,更多互联网企业,甚至中小企业,为了眼前的机遇,也会开始跟风入局。他们不担心赔了么?与成功可能获得的回报比,投入可能小的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很多时候互联网企业是愿意来冒一定风险的。但是风口总会过去,最终胜出的,可能就成了业内巨头,或者被互联网食物链顶端的巨头所吞并。剩下没了出路的App,项目停止或企业倒闭,自然而然,这些App就变成了僵尸App,直至彻底消失。曾经电商团购里的“百团大战”就是很好的例子,虽然他们当时不是App只是网站,但道理是相通的。

其次、技术发展降低App开发成本,App入局门槛进一步降低

在智能机刚刚兴起的时候,移动互联网也才刚起步,那个时候开发一个App很困难,没实力的公司根本玩不起。因为彼时App开发人才短缺。而且App也才出现没多久。专业化的App开发外包公司也不多。

但是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大热,很多的程序员涌入App开发领域,专业外包企业以后春笋般出现,大幅降低了开发的技术难度和成本。同时,一些技术难度不高的App,甚至能在短短几分钟内批量生成。作者本人曾使用过应用公园、小云等众多自助App生成平台。这种模式诞生的App,涉及到各行各业的应用,安卓端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ios端成本也就一个苹果证书的开发成本。

技术的发展,自助平台的诞生,越来越多开源代码的出现,让App开发成本降低,才使得更多中小企业乃至个人,有机会入局App领域。

最后、短生命周期App牟利,刺激更多垃圾App产生

有些App,从诞生就没想过要做长久。这类App以安卓端为主,因为安卓开发成本极低,甚至可以用一些第三方平台,批量0成本快速开发安卓App。这类App主要涉及小电商、网赚、色情等不被主流社会所认同的内容。

这类App不在意自己的生命周期,他们把App当作一个窗口,用广撒网多收鱼的模式野蛮开发与推广。比如我要做一个不良小说项目。我可以用同一套源码,使用不同的名称及logo,在非常短时间内制造出成千上万的小说App。这也是不良App诞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安卓App不经过应用商店,即可安装于手机内,为这类App提供了生存空间,也增加了隐蔽性。

在看待App用户隐私保护问题时,我们既要看到一些优秀App产品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也要警惕各类不良App给我们带来的隐私及财产安全风险。本文分析了App泛滥的一些主要原因,但是解决办法,就不是一个人可以研究透彻的了,因为这涉及到监管、行业、企业、用户等多种不同群体的联动。App治理虽有成效,但任重而道远啊!(版权声明:本文为版权文章,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发布到任何平台。)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21A0GT3B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