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行业洗牌重构凭借的核心是价值,唯有价值才能产生新的链接

结构洞观点: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曾讲过这样一个市场现象,说是“现在各行各业都正面临着洗牌和重构”的话题,本月26日下午我参加一个活动的时候,遇到了几个之前在资本圈里的老朋友们,大家在一起交谈的时候,又提到了“行业重构”的话题,大家在一起就现在为什么创投资本圈越来越难做了,似乎投资人的日子比起很多早期创业项目的创始人都难熬,一方面创投基金募资越来越难,另一方面即便手上有点资金也不敢轻易的投出去,基本上投资失败的概率确实是太大了,大家感觉好像整个创投市场中几乎找不到什么好项目,资金有成本而项目普遍没有利润,是个普遍的现象。现在越来越多的资本圈里面的人都离开了,有些由于长期没有遇到所谓的好项目,连团队都解散了,这个圈子里的人越来越少了,每次大家开会参加各类创业项目路演活动就是在捧个人气,走个过场,怀着侥幸的心理来看看,碰碰运气,了解一下市场氛围,最多认识几个人而已。现在整个创投资本圈唯有各地方政府很有热情,也经常主导举办各种类型的会议活动,可来自民间的资本却非常冷淡,特别是针对处于Pre-A之前融资阶段的早期创业项目,感兴趣真正愿意投资的创投机构已经越来越少了。可以说这种现象的蔓延会导致创业创新的项目创始人们的热情和信心倍受打击,从而进入到一个恶性循环的状态,会导致整个“双创”的商业行为变得越来越萎缩,不过在我看来站在另一个积极角度来说不就正好表明中国的创投市场正在从混沌走向透明,从浮躁趋向理性,从剧烈震荡走向平静,正在孕育着整个行业的重大变革和重构的迹象吗?

老实说我等这一天已经好多年了,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面我一直在不停的做着各种准备,目的就是希望等到这个行业市场出现这种面临洗牌、变革和重构的重大机遇的到来。过去一直以来我们的创投资本圈都被一群“资源链接整合者”们所主导,他们的优势是能充分利用分布在市场中那些高净值的个人投资人资源与创业创新商业行为市场中的众多创业项目之间始终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可以从中通过不断的资源链接来产生价值,赚取投资和资产管理收益,这样的商业模式一直延续到现在,可是当他们发现如今的创业项目中那些所谓的好项目资源越来越难觅,已经变成极为稀缺资源的时候,这种凭借着“链接资源产生价值”的优势就逐渐丧失,再加上信息技术高度发达和成熟,信息传递又如此高效,链接资源的技术优势也将不复存在,并且同行之间的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可以说那种“游猎式”的资源猎取链接方式的经济效用递减已经非常显著了,已经走到了尽头,这就是如今的创投资本圈之所以异常艰难的根本原因。现实的情形是那些真正有着显著商业价值的优质创业项目,他们完全可以凭借着自己拥有的价值,自己借助各种资源链接工具或者渠道,就能轻易的链接到他们想要的投资人并获得融资,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在创投市场中并不缺资金,中国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创投市场,每年在一级资本市场的投资资金就高达近10万亿元人民币的规模,而真正稀缺的是优质创业项目资源。那么这些非常稀缺的优质创业项目资源又在那里呢?如何才能方便高效的即时找到呢?

相信谁都知道,作为创投市场中的投资人,如果不能持续的发掘到优质的创业项目进行投资并获得稳健的投资回报,那么其即便拥有所谓的风控和资产管理以及向社会合格投资人募集资金等所有的优势能力都将不复存在。可是那些处于A轮之后的优质创业项目往往都被某些创投机构在Pre-A轮之前就已经潜伏在其中了,因此当创投市场中的大多数投资人看到是好项目的时候已经基本没有你什么事了,即便你有钱也投不进去,而那些处于A轮之后仍然还融不到资金的项目相信绝大多数投资人也不敢投,如此就产生了几乎是无解的矛盾,我们看到很多在市场中暴雷的创投机构都是鲁莽有着侥幸投机心理的行为结果。而那些处于市场头部的创投机构又是如何找到自己认为是“优质的创投项目”呢?比如高瓴资本的张磊就曾坦言,他们几乎所有的投资决策都是采取一种叫“研究型模式”的方式在创投市场中挖掘的,通过研究发现那个是最好的商业模式,然后他们的投研团队再寻找跟这个商业模式契合的最佳创业者。如果他们研究发现可以通过二级市场上的公司实现,他们就买入股票长期持有;如果没有这样的公司,他们就寻找私人市场;如果再没有发现合适的,他们就自己孵化。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在我看来目前在创投市场活跃的那些处于头部的创投机构基本都有着这样一个“共性”的特征,那就是他们的投资决策依靠的并不是来自于创投市场中的市场项目融资信息,而是他们自己的研究结论所体现的投资策略或者理念,然后将自己的投资策略和要求通过市场媒介为工具公布于众,让分布在市场中的创业者们自己将创业项目的相关BP发送到他们的公司,他们再对这些收集来的创业项目资料进行分类、筛选和初步的进行识别判断,从而找到他们投研团队认为与他们的“最好商业模式”相接近或者正好契合的创投对象,从而开展投资合作。也就是说作为优秀创业投资的投资人,他们的核心价值是他们自己拥有的“投研的研发能力”,并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资金拥有量,他们是通过自己首先拥有了这个核心价值,才能在创投市场中不断产生新的链接,这种链接不仅仅只局限在优质创业项目资源,还在包括分布在市场中数量庞大的合格个人投资者和其它如各类信托、保险、理财和养老金以及政府机构等,也就是说正式他们拥有了这种“投研的研发能力”价值,才能在市场中不断更为广泛的产生新的链接,并在这样的过程中来完成行业重构。

其实这样的趋势早在2016年之前我就看到,并为此开始了实质的行动创办了“凯泰结构洞科技”,其目的就是通过现代科技的技术手段,在创投市场领域的创新应用,通过“(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融合的方式,将那些处于头部的创投机构时时研发出来的成果和自己研发以及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的被认为是最好的各行业以及细分领域中的“商业模式”转换成多个发现价值的算法模型嵌入到计算机系统中,借助人工智能(认知计算)技术,在时时随机采集来的符合统计学和概率学要求的大量早期创业项目融资数据所形成的数据库中进行分类、筛选、风险识别和完成初步的智能判断,并将智能识别判断的结果推送到相匹配的从事早期创业投资的投资人那里,从而完成第一步的价值发现,并协助这些投资人与相匹的早期项目创始人形成投资交易。当这个第一不得价值发现功能实现之后,就可以进入到“价值创造”的阶段了,也就是站在投资人的角度进入到风险控制和资产管理以及兑现投资价值交易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实际上是投资人、早期项目创始人和资源提供者三类群体按照契约和智能系统规定的游戏规则共同参与分工和网络协同以及数据智能,围绕早期创业项目的商业目标进行市场资源有效配置,形成其有效资产“云孵化”的价值创造与管理的过程,我们叫“有效资产形成云孵化智能管理系统”,这个智能系统本质上就是“(数据+智能)×数据交易”的一个价值创造与交易的价值生态链环境,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可以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他们的投后风控和资产管理处于完全被动的局面,一方面可以最大化的将投资可能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另一方面可以实现化被动为主动。我们这样的智能系统工具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市场商业价值,自然也可以在创投市场中产生更为广泛的不断产生新的链接,形成更大的市场商业价值,这在某种程度上就起到了重构中国创投市场的功能。今天的观点是:行业洗牌重构凭借的核心是价值,唯有价值才能产生新的链接。

结构洞:ktjgd888

关注每天接收我们的消息

为您推送精品阅读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30A0BRWB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