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智慧医疗亮点多多

8月29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作为“智能化的浦东医疗卫生”示范单位,上海市东方医院成为场外展馆。大会期间,东方医院新大楼20楼,全面开放给持证参观的全球人工智能行业专家们。

作为医院智能化的推进者之一,东方医院分管信息化进程的许朝晖副院长用一个有趣的比喻表达了他对人工智能的看法:“如果把医生比喻成一个大侠,人工智能就是他手中的兵器,兵器好不好用,还是要看大侠会不会用

急诊+人工智能,千里之外如在眼前

急救加人工智能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我们在由上海市东方医院承建的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的演练现场,体验了5G网络下AR远程操作的炫酷感。

凭借5G网络高速率、低延时、广连接的特点,模拟救援现场伤员的超声、心电信息以及现场急救人员通过AR眼镜看到的救援实景,都实时、清晰地回传到指挥中心的屏幕。而更有意义的是,指挥现场可以远程亲手指导胸腔穿刺等高难度手术操作,真正实现遥规划、遥操作。

“我们每周四常规进行的日常演练,也因为人工智能的加持,无限接近真实救援。”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上海)执行队长孙贵新介绍到。据悉,队员们在日常演练中使用的模拟人拥有和真人一样的呼吸、脉搏乃至神经对光反射和抽搐等功能,全身多处可模拟各种创伤出血场景。

此外,团队日常开展的还有战时救援团队协作训练。训练通过人工智能设备,模拟灾难现场各团队协作调度,突破时间、空间距离,最大程度再现真实救援时的场景。

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远程诊疗与人工智能为医疗扶贫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东方医院长期对口帮扶云南、新疆等地区,在互联网场景下,对口帮扶地区遇到疑难病例时,5G网络下远程“遥操作”,云诊室、云药房、冷链配送等互联网应用让传统多学科会诊(MDT)攻克地域与时空障碍。

AI加持:医生的“手”、医生的“眼”

在东方医院的B超室里,记者又有了一次“医生只要动动嘴皮子就行”的体验。因为与医院系统深度融合的AI语音虚拟助手的存在,B超室医生一边做检查,一边说话,检查结果就实时出现在电脑上,患者刚刚做完检查下床,一份检查报告便同步递到了他手里。

听说,这样帮助医生实时记录医嘱的“听写者”,充当了医生“手”的角色,除了精准识别医疗词汇,自动生成电子化病历,还会实现云端大数据诊断参考,今后将更多的运用到医疗的各个环节中去。

而更早在东方医院应用、并且已经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的是Brainlab智能导航系统。走进手术室,记者直面“精准的手术有多精准”的震撼。

在最复杂的大脑上做手术,神经外科医生在Brainlab帮助下,利用CT、MRI影像学数据,术前建模实现精确制导,术中导航将数字化的神经影像与实际的解剖结构实时结合,准确找到病源位置,实现了手术个体化、病变切除程度定量化。

东方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钟春龙告诉我们:“非常准确的是,手术导航会通过手术探针的感知,忠实地执行术前规划,手术医生如果有偏差,越雷池半步都会被提醒,是医生的‘第三只眼’。”

我们得以亲眼目睹了一台使用Brainlab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为右侧颞叶深部肿瘤,钟春龙介绍,在传统手术中,颞叶深部的肿瘤往往需要切除部分颞叶脑组织才能达到切除肿瘤的要求,但这样会影响视觉、嗅觉,甚至冒然切除过多颞叶,会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损害,而在Brainlab帮助下,肿瘤位置被精确锁定,在对病灶及相关脑皮层进行定位后,手术医生得以在最小程度切除脑组织的情况下将肿瘤完整切除。

手术非常顺利,术后患者的视觉、嗅觉功能也完全正常。据了解,东方医院启用Brainlab导航系统后,已在它的协助下为83位患者开展了精准的神经外科手术。

从门诊到住院:智慧医疗无处不在

在东方医院的日常中,处处有AI的身影。门诊领路者——智能导诊机器人,只需一句问候,即可“唤醒”,为患者提供预检分诊、自助挂号、自助结算等服务。,有趣的是,他会自动规划最优院内就诊路线带着患者走,让人感叹:“再也不用担心在医院迷路了!”。

虽然说实话,机器人目前为配合老年人的步速,走起来有些慢。不过年轻人可以直接使用手机端的智能导诊导航系统,运用AR实景智慧导航,可以保证在医院里“少等、少跑、少绕”,而门诊一站式自助机、诊间支付等已经成熟运用的技术,基本完美实现了年轻人梦想中的“拿个手机,走个几步就把病看了”。

而智慧病区是人工智能的“集大成者”。这个看起来与普通病房差不多的房间,其实暗藏“机关”。走入房间,第一时间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感觉“平平无奇”的住院床,而特别的其实是外表看起来也很普通的床垫,它的奥妙在于通过纳米技术,收集患者微弱的生物电。

达到不用在患者身上连接各种器材和线路,不苛求特地体位,患者只要卧床,便可实时监测心率、呼吸率等生命体征数据,连通电子床头屏,方便医生、护士直观的了解患者的各项数据,同时,床头配备的智能输液监控可以远程提醒患者换液、拔针,不需要家属随时查看,必要时还会自动关闭已滴完的输液器,避免回血和空气进入。

患者的所有情况,结合智能呼叫等信息,都会实时反映在护士台的综合护理管理看板上,形成病区护理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整体闭环。

“互联网+”、医疗信息化、人工智能……这些无疑已经成为当下乃至未来医疗发展的火热地带,而如何选择最适合医院的产品,并且与医院本身的优势与特色结合起来,这仍然是一条需要持续摸索的路。“我们还在选择更多更好用的兵器,当然,我们更看重的是大侠们的感受。”许朝晖笑着说。

(通讯员 孙钰)

媒体发布平台

“大医来了”公众号

电视播出平台

每周六晚20:00生活时尚频道《大医周刊》

每周六晚20:00金色频道《大医周刊》

同步播出 敬请收看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30A0RDJJ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