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无锡进入智能制造新常态 高端技术人才短缺

产业强市,是无锡发展当下的主题。在大力发展新型制造业过程中,如何保证技术工人的持续供给,显然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除了每年春节后劳动力市场迎来一波招聘高峰之外,整个上半年劳动力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依然不容忽视。无锡在进入智能制造新常态的背景下,随着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制造业的“提档加速”,在劳动力市场波动加大、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况下,用工荒和招工难会不会变为今后的常态?

对高端技术人才 求贤若渴

“我们也缺技术工人,最缺的是高端技工人才。”在谈起技术工人是否短缺的问题时,惠山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卫中说道,惠山区现在有产业工人20余万人,绝大部分在非公企业中。中低端的产业工人缺失并不担心,因为技术和学习能力弱的产业工人被取代也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部分简单的操作工作,工业机器人可以取代,企业使用智能制造设备提高生产效率,本就是现代化发展的应有之义。早在2015年左右,惠山区在全省抢先一步制定“智能制造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国内首个智能制造地方标准,最早给予企业换智能装备15%的高额补助。之后,该区又出台上述计划升级版,以长远带当前,每年新增智能技改投入数十亿元。眼下,这里的用工情况相对平缓。

位于惠山经济开发区的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人力资源部培训开发经理曹俊珺介绍说,作为一家现代化的大型企业也会碰到用工荒的问题,这是行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了避免用工荒这种现象的发生,企业投入更多的工业机器人、机械臂来弥补工人的流失。“科技的进步把人解放出来就是让人去做更重要更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她表示,现在企业快速发展,对高端技术工人需求迫切,因为工业机器人也需要人去设定程序,需要人来控制。

技术人才是整个制造业产业大军很重要的力量,产业工人素质如何,决定了这个产业的工作水平、生产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尤其是在当下智能化生产成为产业潮流的情况下,高端、学习能力强的技术型产业工人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企业生产的未来。“用工荒”真正“荒”的其实是高端技术人才。

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智能制造时代

“人才高度决定产业高度。”作为“苏南模式”肇始地,惠山区是中国企业密集度最高地区之一。如何推动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智能改造和升级?杨卫中表示,政府没有大包大揽,而是重建政产学研平台,根据镇、街道现有产业特色,招引高校院所合办产业研究院,通过“一镇一院一产业”融合模式,就地转化科技成果,大面积提升镇村工业智能制造水平。当下环境,企业所要关注的生产模式,不再是一味地追求简单的劳动力,而应加强对于技术人才的大力培养,不光要提升人才培养的数量,还要加强对于人才技术水平的深度提升。

据了解,随着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更需要高级技术人才。在企业转型升级时期,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越来越受广大制造企业青睐,可眼下在设备的操作使用、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还有所欠缺。无锡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制造业集聚区,对产业工人旺盛需求一时半会降不下来。

来自江阴祝塘镇的“80后”张伟是上汽大通无锡分公司总装车间的装备工人,他已经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年,是中级技工,未来他的目标是尽早拿到高级技工证书。

在学校里他学的是机电专业,他告诉记者,身边的工友有好几个跳槽了,大多是去做外卖和快递小哥,原来辛苦学的专业用不上了,荒废了。现在的设备和技术更新换代这么快,即使他们以后想回到企业做技术工人,估计也很难再“跟上趟”。张伟表示,未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智能工厂时代。

对于“80后”的张伟们来说,越来越多的企业上马智能制造,倒逼着他们认真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完成从流水线蓝领到高端技术工人的转变。

关键要培育、引进和留住人才

据了解,目前无锡有很多制造工厂将自己升级为智能化工厂,改造引用工业机器人来替代简单操作工种工人,甚至一个工厂只需要几个管理人员就能够运行,大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这也是未来制造业变革的方向。

上汽大通无锡分公司老职工王生贵说,他们刚入职的那个年代都认为当产业工人最光荣,而如今不少年轻人认为干什么都比当工人舒服还挣钱多。他表示,目前情况来看中国的制造业普遍遇到用工荒,表面上看是因为薪资待遇不够好,新一届年轻人不沉稳太浮躁。但实际上随着中国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劳动人口不足带来的问题会越来越明显,这个问题,作为企业来讲肯定要未雨绸缪。

杨卫中表示,参照、落实《新时代江苏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他们一直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支持各镇(街道)总工会依托各自的职工教育实训基地举办多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各基层工会也独辟蹊径,如洛社镇总工会成立了职工职业技能联合会,长安街道总工会举办企业职工学校,无锡新宏泰公司则成立新宏泰管理学院,“大家都在为未来学习、准备”。

王生贵另一个身份是上汽大通无锡党群工作部干事,现在他们迈入百亿企业行列,偌大的企业只有2400多个工人,企业每个月有1.1万辆车进入销售端,而这些没有过硬的技术工人队伍是完不成的。为此他们在近3到5年内逐渐建成了8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同时在企业内部实行双通道培训,采用人性化管理,通过个人座谈会等行之有效的方式留住人才,让员工在厂子里能得到应有的尊严。

如今制造企业建厂位置一般都远离主城区,工人每天在岗位上的时间长,下了班外出路上耗时间,不少工人窝在员工宿舍里玩手机或者聊天,长期过这种生活使他们没有归属感。杨卫中称,接下来他们会完善提升工作法,促进产业工人成长。

END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24A09AS6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