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发布一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数据,展现云南城镇居民生活的沧桑巨变。
云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7%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云南一直持续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消费水平明显提高。1950年,云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117.6元,至2018年达到33488元,累计增长283.7倍,年均增长8.7%。1949年云南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为68元,至2018年达到21626元,累计增长317倍,年均增长8.7%。
其中几个关键数据值得注意:
70年间,云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次实现历史性跨越,1983年突破五百元关口,1988年达到千元级,2007年突破1万元,2012年突破2万元,2017年突破3万元大关。
云南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同样多次实现历史性跨越,1984年达到五百元关口,1988年达到千元级,1999年达到五千元级,2009年突破1万元,2015年突破1.5万元,2018年突破2万元大关。
收入来源日益多元 工资性收入比重下降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云南城镇居民就业者绝大多数为国有和集体职工,工资性收入几乎是唯一的收入来源。
领工资 杨世宗 摄
改革开放后,云南城镇居民的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
2018年云南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8744元,比1998年4891元增加13853元,增长2.8倍,年均增长6.9%;2018年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6.0%,比1998年下降25.2个百分点。
2018年云南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3855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1.5%,比1998年增加了9.2个百分点。人均财产性收入为4518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3.5%,比1998年提高了11.4个百分点。人均转移性收入为6371元,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19%,比1998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
粮食消费量明显减少 在外用餐成倍增加
70年来,云南居民食品供给实现从匮乏到富足,食品消费水平大幅提升。2018年云南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5846元,比1985年360元增加5486元,增长15.2倍,年均增长8.8%。
在居民食品消费水平提高的同时,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粮食消费量明显减少,肉蛋奶等食品消费量显著增加。2018年云南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由1985年的135.5千克降到95.8千克,减少39.7千克;人均猪肉消费量由1985年的15.9千克上升到22.7千克,增加6.8千克;禽类由1985年的2.7千克上升到7.2千克,增加4.5千克;鲜蛋由1985年的3.1千克上升到4.74千克,增加1.64千克。
菜市场 陈飞 摄
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在餐馆、饭店用餐是食品消费的一大突出变化。城镇居民家庭在外用餐成倍增加,2018年云南省城镇居民家庭在外饮食支出为1447元,比2002年的603元增加844元,增长1.4倍,年均增长5.6%。
从“缝缝补补又三年”到衣着消费支出大幅增长
过去,“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云南城镇居民穿着状态的真实写照。当时人们对衣着的需求主要以保暖御寒为主,一般购买布料自己制作服装。
滑动换装
改革开放以后,云南城镇居民的衣着需求从“保暖御寒”向“美观舒适”、从“一衣多季”向“一季多衣”、从“做衣”向“购衣”转变。2018年云南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1392.1元,是1985年91.2元的14.3倍,年均增长8.6%。
平房变楼房 人均住房面积达47.6平方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云南加大对民用住宅的建设力度,通过建设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进行棚户区改造和贫困地区危旧房改造等一系列重大措施,云南城镇居民居住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
昆明建筑群 张彤 摄
云南城镇居民住房从平房变成了楼房,普通楼房变成了配套齐全的单元房,租赁公房变成了自己购房或建房,并且由过去的多代同居变成了以三口之家两代人居住为主流的独立房,小高层、电梯房越来越成为幸福生活的“标配”,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特别是1994年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云南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支出越来越大,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逐年上升。2018年云南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支出4803.9元,是1994年居住消费支出154.9元的30倍,年均增长15.4%,占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消费支出的11.4%,比1994年比重上升6个百分点。2018年云南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7.6平方米,是1994年8.1平方米的5.9倍,年均增长7.7%。
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达3228元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出门难、出行慢”是当时人们出行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城镇居民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不断增加,居民家庭人均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呈快速增长趋势。
2018年,云南城镇居民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3228元,是1991年18.2元的176.4倍,年均增长21.1%;人均交通和通信支出占比为14.9%,比1991年提高13.6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后,云南省加大投入,城市道路增加,公共交通运营规模逐年扩大。2018年,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53辆。2018年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交通费用支出为2048元,是1992年43.9元的45.6倍,年均增长15.9%。
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664元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民休闲时间的增多,我省居民对教育、文化、娱乐等发展性消费的投入不断加大。
2018年,云南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664元,是1992年165.7元的15.1倍,年均增长11.3%;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为12.3%,比1992年提高2.5个百分点。
医疗保健水平提升 2018年人均医疗保健支出达1875元
20世纪90年代,云南开始了城镇职工医疗制度改革,“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医疗制度的实行,取代了“公费医疗”制度,云南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逐年增加,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
2018年,云南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875元,是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0.5元的177.6倍,年均增长17.0%;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占比为8.7%,比1985年提高7.2个百分点。
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城镇居民生活争取温饱
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解决旧社会遗留下来的社会问题,云南省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生产关系大变革运动,逐步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消除了民族隔阂,疏通了民族关系,稳定了社会秩序。1957年,云南提前完成了“一五”计划,在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1958年开始直至1978年,人民生活几起几落,云南各族人民在温饱线上徘徊了20年。1978年云南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63%。
1979-1991年
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型初期城镇居民生活解决温饱
1978年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为适应改革需要,云南城镇工作以保就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国有企业和城市二三产业集体经济,积极新增就业岗位。同时,在城镇实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按照“按劳分配原则”调整全民和集体所有制职工工资水平,让广大城镇职工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打破“大锅饭”分配模式,城市居民收入开始实现稳步增长。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云南城镇居民生活实现稳步解决温饱。
1992-2012年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城镇居民生活实现总体小康
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云南重点对财税等宏观政策及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基本上实现了从计划指令向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转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云南进入经济建设全面高涨时期。这一时期,云南地区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就业岗位明显增加,城镇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镇居民生活总体迈入小康社会。
2013-2018年
进入新时代发展时期城镇居民生活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全面实施,促进重点群体收入增长措施持续发力,企业利润分配更多向城镇居民倾斜,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云南城镇居民生活向全面小康社会更加扎实地迈进。恩格尔系数从2012年的39.4%下降到2018年的27.0%,下降12.4个百分点。
70年来
云南城镇居民生活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70年来
我们都真切地感受着
云南这个美丽之地的点点滴滴
你的生活
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过去的年岁里
你最怀念的又是什么呢?
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
云南网(ID:yunnancn)整理自春城晚报(记者 宋金艳)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