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新京报隐私保护局报告第1期:谁窃取了你的隐私?

信息“裸奔”时代,谁在窃取我们的个人信息,未来如何让隐私得到保障?

每当我们连接网络,使用APP辅助日常生活,出行,娱乐时,我们的个人信息安全都在遭遇威胁。

新京报记者联合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对109款APP的安装包APK进行引擎检测后发现,超过半数的APP安装包里含有索取用户通讯录的代码,并且83.6%的APP安装包中均含有超出其原本业务范围之外的权限代码。

不仅如此,更有大数据营销公司做起了“隐私生意”,靠销售爬虫工具获利,声称自己可以采集到任意指定网站或者APP的访客手机号。

针对手机APP违法违规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问题,今年,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连出重拳,向违法违规手机APP“开刀”。

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随着治理工作的推进,相比两年前,如今几乎所有主流APP均能对索取权限进行提醒以及配备隐私条款。不过,一些APP仍然存在强制用户授予、索取与主业无关权限以及注销困难等问题。

信息“裸奔”,新京报隐私保护局关心你的隐私与信息安全,推出第一期调研报告。来看看到底是谁在窃取我们的隐私,未来如何让隐私得到保障?

新京报记者 任娇 梁缘 任婉晴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危卓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20A0HQAW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