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中国自己研发芯片有多难?外媒警告:巨额投资完全可能血本无归!

谢志峰在离开美国和新加坡17年后,于2000年回到故乡上海,加入了后来成为中国最大半导体制造商——中芯国际的创始团队。谢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000年时,浦东仍主要是农田,整个张江高科技园区只是一个村庄。今天,长三角供应链基本完成,只比全球领先标准落后5到10年。”张江高科技园区是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国际公司总部所在地。在加入中芯国际之前,谢志峰曾在英特尔和特许半导体工作过,2011年离开中芯国际时曾担任中芯国际副总裁。

尽管发生了惊人的变革,但一些业内人士存在矛盾的看法。一些资深人士担心,如果中国继续走上引进外国技术而不是发展自己的技术,可能永远无法弥合的技术差距,从而注定要依赖那些可能未来会成为敌人的朋友。而另一些人认为,单纯靠自己而不引进技术,不可能实现芯片技术的腾飞。

谢志峰表示,从彩电装配线,然后到汽车和集成电路,国外出售给中国的技术往往是过时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没用的技术。鉴于中国在芯片技术和制造专业知识方面落后的程度,中国可能只能进口高科技技术,这一事实加剧了人们的痛苦。“中国有句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当时中国不仅缺少米饭,甚至没有炉子,平底锅和其他炊具,”谢志峰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高层政策制定者都没有自主研发芯片的想法。”

长达一年的贸易争端表明,特朗普将阻止中国获取从软件到半导体再到核技术的一切高技术,以减缓中国的崛起。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正在脱钩,这不但向全球供应链产生冲击,并暴露出中国经济的关键支柱对美国技术的依赖。这种威胁在半导体行业表现得最为明显。

这些复杂的微型设备,对于日常消费电子产品、通信和计算产品以及从航空航天和金融服务到医疗保健和零售等一系列领域日益复杂的设备的功能至关重要。然而,该行业是资本密集型的,以复杂的全球供应链为基础。中国高层已加倍努力,向该行业输送更多资金和国家支持,希望缩小差距,这也重新点燃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断断续续的争论:是建造芯片技术更好,还是购买芯片技术更好。

“华盛顿邮报”等外媒认为,中国必须认识到,在芯片行业砸下巨额投资,有可能产生巨大回报,但也有可能血本无归。芯片技术不是一个简单地投入资金就能解决的问题,尽管这可能会有所帮助。很多时候,看起来像是开阔的技术道路可以马上变成一条死胡同。

那些赞同“购买芯片技术”阵营的人指出,从专业生产设备到设计软件,再到先进材料,试图在芯片制造过程的各个方面都实现自力更生是不可能的。除非中方把芯片设计从纳米时代退回到微米时代。纳米比微米小三个数量级。苹果的iPhone XS运行在当前最先进的7纳米工艺生产的芯片上。

相反的阵营是倪光南,联想集团前总工程师,最热心的自力更生支持者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他与时任联想总裁柳传志在公司研发方向上的分歧导致了一场有案可查的争吵。倪光南表示,美中科技战争是一场必然发生的冲突。倪光南透露:“几十年前我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时,任务之一是研究大型机,但这些设备要么被禁止出口到中国,要么他们只会卖给你与你的水平相匹配的产品。那时我们第一次意识到,当涉及到关键技术的自主性时,我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

在技术上没有捷径,他认为联想和华为的不同命运证明了这一点。在2018年12月在北京发表的主题演讲中,倪光南用“兔子和乌龟”的故事分别提到了这两家公司,指出华为数十年来在研发方面的投资已经取得了回报,其估值接近联想的50倍。

在2018年9月的一次采访中,柳传志讲述了当时联想不愿涉足芯片开发的情况。“可能需要多年的投资才能开始产生回报,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他表示。“对于一个只有10亿元(1.4亿美元)利润的联想来说,我们缺乏在开发芯片上挥霍20亿美元的能力。”

倪光南也承认,“没有必要从发明轮子开始”,他认为中国必须评估风险,并决定是否自己投资开发芯片技术。风险就是在一项特定技术中,只有一到两家供应商。他们容易被垄断,并被用来对抗中国。即使是在国内行业内,中国也应该确保有多个供应商,这样国家就不会被任何一家公司的命运所束缚。当被问及中国自力更生过程中哪些环节比较薄弱时,倪光南指出是操作系统和电子设计自动化等领域。

然而,在半导体行业中不会拥有多个供应商,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投资和所需的高技术专长将淘汰较弱的企业。中芯国际联席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在上海的一个芯片会议上表示:“最先进的技术已经成为极少数参与者中的VIP俱乐部,因为它需要及时交付,并有一群忠诚的客户。中芯国际的目标是成为前两名选手之一,因为只有前两名才能受益,而最大的胜利者属于第一名。”

大多数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都认为,中国需要加大对半导体行业的投资。谢志峰表示,与英特尔等全球行业领军企业相比,目前中国的支出水平可谓沧海一粟。英特尔每年的研发支出为130亿美元。相比之下,从2016年到2020年的“十三五”规划中只有1400亿元(约195亿美元),另外国家支持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募集了2000亿元。“没有匹配的投资水平,很难相信我们可以缩小技术差距,”谢志峰说。

不过,也不完全是悲观。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国现在工业基础、经济实力和基础研究开发质量方面处于较好的地位。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了一个名为“科创板”的技术创新板,旨在吸引私人资本为高科技企业提供资金。芯片设计服务公司VeriSilicon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韦恩·戴表示:“过去两年,中国行业监管机构加大了支持芯片开发的力度。科创板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融资平台,吸引越来越多的有才华的企业家。”

韦恩·戴预测,中国将进入芯片开发的“黄金十年”,到这个十年结束时,中国将能够生产出所需芯片的40%,高于目前的14%。中国半导体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国家支持的智库CCID主任王世江表示,随着5G超高速电信网络的即将推出,预计将迅速启动人工智能应用和自动驾驶的使用,中国企业这一次站在了同一条起跑线上,这个行业需要一点时间和信心。

对许多业内人士来说,回归正常国际合作和分工,将是一种可喜的局面。然而,很少有人真的相信这种可能。相反,逐步脱钩的可能性看起来更大,未来几年将会对全球供应链产生重大影响。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905A095Y3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