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冯远静:十年如一日,深耕脑科学研究

脑科学,狭义的讲就是神经科学,是为了了解神经系统内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细胞间的变化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在中枢功能控制系统内的整合作用而进行的研究。广义的定义是指研究脑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还包括认知神经科学等。

世界各国普遍重视脑科学研究。美国101届国会通过一个议案,“命名1990年1月1日开始的十年为脑的十年”。1995年夏,国际脑研究组织IBRO在日本京都举办的第四届世界神经科学大会上提议把下一世纪(21世纪)称为“脑的世纪”。欧共体成立了“欧洲脑的十年委员会”及脑研究联盟。日本推出了“脑科学时代”计划纲要。中国提出了“脑功能及其细胞和分子基础”的研究项目,并列入了国家的“攀登计划”。

在今年的全国双创周活动上,浙江工业大学的多个项目得到了展示,其中一个项目叫做脑神经联接图谱和神经康复训练系统。今天的泰隆银行《梦想方程式》对话的就是这个团队的带头人——冯远静教授,我们一起和他来聊聊人工智能在脑科学研究上的应用以及它是怎样用人工智能的研究来惠及千万患者的。

本期嘉宾

冯远静

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博士后

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

脑神经连接图谱和神经恢复训练系统研究带头人

【十年如一日 深耕脑科学研究】

何洁:冯教授您好,欢迎做客我们的梦想方程式。您是研究人工智能领域方面的专家,说到人工智能大家对它的关注度非常高。但是很多的观众会问: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他们不一定会非常清晰地知道。您能不能跟大家简单解释一下到底什么是AI?什么是人工智能?

冯远静:我们通俗点定义就是说用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去模拟模仿我们人的这种智能的行为,把它用计算机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个就可以简单定义为人工智能。

何洁:您和您的团队所研究的领域叫做脑神经成像,它和人工智能有什么样的关系?

冯远静:刚才我们提到人工智能是模仿人的智能,人的智能大家想想跟什么有关系呢?大脑对不对。所以大脑的智能是来自于我们大脑里面数以亿计的神经元,通过神经的连接来形成人的思维、智能、意识,所以说我们去了解我们脑神经的结构,对后面的人工智能的研究会非常有作用。

何洁:您和您的团队所研究的脑神经成像,将来会在哪个技术应用领域?

冯远静:首先我们就直接可以用于神经外科、内科以及相关疾病的一些辅助诊断上,同时我们这技术可以用于我们刚才讲到脑的认知机制,我们对人的这种智能理解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何洁:我们主要针对的领域是医学方面。

冯远静:是的。在我们的实验室里有我们之前所说的训练系统,我们在五年前做的第一代样机,就是模拟医生手术训练,我们叫数字化大脑。就是说医生在上岗之前通过我们这些训练操作熟练以后,再去真正的人体上做手术。这样的话可以有效提高很多的治愈率。

何洁:您研究这个领域也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了,当时人工智能也好,脑神经成像也好,这些领域都没有现在这么被频繁关注。十年前为什么选择这个方向进行研究呢?

冯远静:在二、三十年前就是有一个神经网络,它就是模拟我们人脑的这种信息处理机制,离我们真正的人脑的智能还差别很远。我去研究这个课题是因为2010年的时候美国提出来一个叫脑科学计划,我关注到了,我想着这一块应该是后面我们所说的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交叉的一个重要领域。所以当时我就跟脑科学计划的重要单位之一哈佛大学去联系,我去哈佛访学了一年,在那里学了不少东西。把脑科学和新的人工智能结合起来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何洁:在这里领域里投入了十年的时候,这十年您和您的团队都在做什么?

冯远静:最近几年基本上就带着我的学生,博士生和研究生还有我们团队的老师都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然后我们更加关注把我们这些技术用到临床,对它为我们临床医生所用,还有我们的医疗仪器设备提供一些技术的支撑。刚才讲到康复的训练设备他可以通过综合数据来形成一个系统的康复方案。然后你就可以在这康复训练的时候多少功率多少时间,根据你的这个肌电信号、体征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这些代码通过编译后的就可以执行了,所以我们不断去完善它。

何洁:所以我们大部分的研究工作还是每天在写算法写代码?

冯远静:对,一个就是写算法,验证完了以后再去工程技术实现。

【科研与实践相结合 助力医疗事业】

何洁:我们团队成立到现在快十年的时间,团队大部分是由哪些成员构成的?

冯远静:首先很重要的就是我们的博士生,我们是跟哈佛大学团队合作的,近10年以来一直都没有间断过。我们这已经有三个学生到哈佛大学去联合培养,包括毕业了一个博士生。然后我们也邀请哈佛大学的教授以及实验室的相关教授到我们这里来合作、交流,现在也一直在持续进行,不断的跟他们去合作。在国内还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大学附属医院,然后其他各个著名的医院都展开这种医工结合的合作。

何洁:等于说我们跟学术以及前沿的医疗界都会有一些结合,才使我们可以更加好地让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

冯远静:是的,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发挥相互的优势。另外我们还和神经导航的国内著名的企业深圳安科等,我们也会在他们展开合作。

何洁: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你们的团队, 你会怎样来定义?

冯远静:我觉得我们是一线的科研工作者吧,科研工作者团队。我们就是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

何洁:您带团队来进行研究和您个人进行研究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冯远静:有些研究可能比较倾向个人的能力,比如说数学,这些基础研究可能更倾向个人的研究。但是有些对工程技术类的研发它就需要一个比较大的团队,这个团队的合作不仅仅是我们内部的,而且是通过多学科的合作、不同的单位的合作,才能解决好一些交叉性的问题。但显然这是属于医工相结合的一些交叉型的问题,所以我们需要一个比较大的团队,这样的合作才能去完成一些工作。

何洁:在过去十年当中,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有没有碰到过特别困难的时候?

冯远静:这一直都是非常困难的,我们想做点成果出来都是非常难的。因为很多东西都是未知的,尤其是我们从数据里面去研究算法,发现一些新的东西,这块也可能有时候就比较难。尤其你要做到国际的前沿位置就非常困难,国外、国内的很多团队都在做,竞争非常激烈。

何洁:那我们怎么去填补困难呢?

冯远静:那这只能是通过时间了。时间的投入可能和大家流行的“996工作制”的说法也差不多甚至可能会更多,没有捷径。要能屁股坐得住,这样才能静下心来,才能深入到比较前沿的一个点,才会有所突破。

何洁:单一课题的研究真的需要这么多年吗?

冯远静:人脑的神经是微米级,里面的神经非常细,而且目前神经的成像设备,也就是磁共振的扩展磁共振成像设备它的精度远远没有达到我们这种微米级的水平。所以说你没有真正达到我们识别的神经信号啊,神经纤维的信号实际上还有非常长的路途要走,所以说现在我们国家的脑科学研究才刚起步。

何洁:在这过程当中,我们团队还有一个分叉的课题叫做神经康复训练系统?

冯远静:帕金森综合症大家都听说过,对吧。有这些老年痴呆症以及我们这些功能丧失的病人,他们病症直接相关的就是人的神经。根据人体的体征数据,以及训练设备的一些数据,然后形成一种比较系统、专业的训练方案,有可能可以提高我们这类病人康复的训练效果,这是我们团队想在做的一些尝试。

【人工智能国内外差距大

期望为国内学术研究做贡献】

何洁:您在哈佛大学做过访问学者,对于国外在人工智能这块的研究会有一些了解。您觉得目前国内外来比较,在人工智能的这一块的研究差距大吗?

冯远静:差距当然还是非常大,尤其是在基础研究这块。但是我们国家目前新一代人工智能的战略布局就在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我想应该会逐渐的缩小这种差距。

何洁:目前您觉得您的团队整个研究水平或者我们团队整个研究的状况在行业内来讲或者说在整个学术届来讲,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冯远静:我们现在的研究还不能说非常的非常领先,只是我们有一些积累,后面我们也会继续在这块坚持下去。希望我们能达到国内或者国际先进的水平。

何洁:您最终对团队的期望是什么?

冯远静:科学研究没有说最好,或者第二好,没有这样的一个严格的界限。那我们只期望自己的团队在所在的科研领域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影响力,比如在国际一些知名的期刊上发表我们的研究成果,比如这些研究成果的技术能用到实际的临床,或者说我们的医疗设备可以去解决他们实际的问题,这个我觉得就是我希望我们团队可以达到。我希望我们可以解决点实际的问题,为人类做一点贡献吧。

视频请点击

冯远静的梦想方程式

扎实的基础加上不断的学习

这就是我认为的梦想方程式

《梦想方程式》第二季全新开启

何洁联袂泰隆银行

品读新鲜梦想故事

关注主持人何洁的微信公众号

一起和她聊聊天

「如果梦想是一道方程式

你认为它的组成元素会有哪些?」

成功策略是“通解”,

实现梦想是“最优解”,

努力奋斗是“必备解”,

不坚守一定是“无解”,

......

泰隆银行《梦想方程式》第二季

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

每周六 21:25分

不见不散!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1130A0IIGJ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