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专家点评“破译唐诗密码”:通过大数据让我们看到关于成都的真相

大数据下的成都: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徐碧辉

哲人李泽厚曾说过,哲学就是科学加诗。现代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生存——生活方式的变革,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性寿健娱上面,还体现在它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全面渗透与改造。而我以为,科学加诗不仅仅是哲学,也可以是文化、是历史、是美。以现代科技手段重新审视发掘古代文学成果,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成都晚报社举办的“发现唐诗中的天府成都”,以计算机的大数据统计曾经生活在成都的诗人们对于成都的描写,使我们可以用现代科技手段去解读阐释古人关于成都的诗作,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城市的精神气质和人文神韵。

统计的结果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成都这一历史文化名城在诗人们的笔下异彩纷呈。诗人们描述这个城市用得最多的字眼是锦、清、青、香、幽、碧、醉、喜、芳、美等等。从这些美丽的字眼中,我们可看到诗人笔下的成都,繁华锦绣与清雅高华、喧腾热闹与深邃幽凉、人间烟火与天国芳香等对立因素共熔于一炉,组成了看似矛盾实则和谐的审美特征。众所周知,成都地处川西平原,四面的崇山峻岭遮挡了严酷的西北风,同时也挡住了南来的印度洋的热带风暴,使得它的气候温和宜人;两千多年前李冰父子改造都江堰的成果使得这片土地得到了岷江等大江滋润。由此,这片土地物产丰富,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成为一个地道的人间“天府之国”。这里的人们性格温和,极善于享受生活,在细微处发现生活的乐趣。由此,造就了这个城市浓重的生活气息与人间情味。成都是人间的、世俗的、享乐的。笙歌艳舞,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濯锦江中霞似锦”,“家家锦绣香醪熟”。但是,成都有时候也是安静的、清雅的、幽凉的。“幽花欹满树”,“清江一曲抱春流”,“花藏台榭管弦清”。从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诗句里,我们看到了另一个成都,一个于平常眼中所见到的所谓消费休闲的人间天堂之外具有诗性、雅致、清幽的成都。

当然,“大数据”只能粗疏地“看”,哪怕它是从诗人们的诗中去“看到”的。从大数据里得到的结果,还需要更为细致深入地辨析体察。这种辨析就不能仅仅是科学的、理性的,而需以美学和诗学方式还原其诗性和审美之维。

提升当代成都人阅读唐诗兴趣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 周啸天

唐诗也可以有新鲜的解读角度,通过大数据更能让我们看到一些真相。成都晚报用大数据破译唐诗天府密码,通过“搜韵·唐宋文学编年地图”等工具,汇集《全唐诗》中写到成都的200位诗人、近千首作品,通过电脑检索,查阅读者感兴趣的问题,得到了一些有趣的结论。由于研究手段的更新,将文学研究建筑在统计学的基础之上,比如,指出唐代诗人写了成都58种植物,共260首诗,杜甫占了总量近一半,共117首。其中写得最多的花是桃花。杜甫在成都朋友圈记录在诗中有54位,有诗为证的资助者共有12位,杜甫的邻居有6位,其中给南邻写了5首诗,等等。较之印象式、摘句式批评,结论更加可靠、更加令人信服。

那么,唐诗与当下成都,有着怎么样的文化关联?成都地方文化中,唐诗所占的因素能占多少?有人说,古典诗词称得上一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我认为,唐诗与成都的关系也是如此。例如成都有个杜甫草堂,是唐诗的圣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圣地,自唐末五代以来引来了多少朝圣的游客,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是难以估量的。还有与薛涛相关的望江楼,与唐五代词相关的王建墓,与杜甫草堂一样,都是四方游客所向往的旅游名胜。

成都晚报用大数据破译唐诗天府密码,也是提升当代人阅读古诗兴趣的一种努力。唐诗是贴近生活的诗,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唐人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属于人性的东西,却是古今通邮的。

立体呈现唐诗与天府成都的血肉关联

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长 谭平 教授

因为有人类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典文明——中华文明的抚育,以三千年为坐标,环顾宇内,只有中国最逼近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向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个境界。事实上,中国的许多文学盛世——如唐诗、宋词、元曲,不仅辉耀庙堂,而且照亮江湖、粉丝拥趸遍布民间时,中国就是这样的诗歌圣地。唐诗的伟大和传奇在于,堪称经典的人和作品如璀璨的星空,对他(它)们进行与时俱进的解读和欣赏,是中华民族和儒家文化圈共同的快乐和精神净化剂。受赐或受惠于锦绣天府的大唐诗人及其作品同样是满天繁星,如果比数量的话其他城市罕有其匹。这是天府文化最风雅浪漫、繁花似锦的殿堂。真诚地靠近甚至拥有这些财富,这座城市便能具备所有世界文化名城都难免艳羡的别样风情。

成都晚报面对这一丰厚遗产,志在成为先贤知音和大唐丽景的立体多维再现者,构建市民乐意徜徉的唐诗百花苑,通过“破译唐诗密码”大型专题报道,努力彰显天府文化优雅特质在唐诗中的千姿百态,九天开出的温暖都市如何使唐诗锦上添花。

尤其是运用了大数据技术,还原唐诗满天繁星与成都作为中国顶尖(当然也是同时期世界顶尖)大都市迷人韵致的交相辉映。这无疑可以大大拓展今人对唐诗代表人物和作品认识、鉴赏的深度与广度,尤其是让我们看清大唐成都如何在当时的国家精神文明构建中不仅魅力四射,而且举足轻重。

唐诗是中国文学和东亚文学的璀璨盛景,是天府成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镇馆之宝。与之可以相提并论的只有汉赋,虽然成都通过汉赋代言中华的强盛,其贡献无与伦比,但汉赋毕竟属于阳春白雪,和之者寡。只有唐诗与成都水乳交融以后,成都在中国和儒家文化圈的诗歌圣地地位,才最终确立。写诗、读诗、欣赏诗,崇拜诗歌巨匠,才成为这座城市从帝王将相到高僧大德,从士大夫到普通民众的生活方式与心灵寄托。延续这一文脉,成都才会在不断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的蓝天之下,崛起属于自己的壮丽的精神大厦。惟有后者成片巍然屹立的时候,这座城市才配叫天府之都,才能叫世界文化名城,才能被仰望,并实现永续发展。

因为有曾经的文化断裂,加上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的大举涌入,我们要重建文化自信,并非易事。在高度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这样一个时代,古典诗歌及其精神的现代传承也是对所有媒体的一种考验。我要为今年成都的诗歌朗诵亭前排队等候的市民点赞,他们让我感觉到成都的诗歌传统绝不会中断;我也要为晚报开辟“天府成都·破译唐诗密码”专题,从大数据、够人性的视角立体呈现唐诗与天府文化的血肉关联,焕发我们对诗圣诗仙的永远眷念,额首称庆。

编辑:胡静  责任编辑:李端阳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kuaibao.qq.com/s/20171225A06NYL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