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这家区块链企业在青遭遇“绊脚链”

2019年被称为“区块链商业应用元年”。作为一项有前景的技术,近年来区块链的发展劲头已势不可挡,除了吸引各大巨头企业抢滩外,国内许多城市也已纷纷出台鼓励区块链发展的政策,试图抢夺高精尖人才和创新型企业,从而占据产业制高点。

在区块链这一赛道上的布局,青岛的灵敏度丝毫不逊于北上广深。早在2016年,市北区就围绕区块链产业生态,发展打造了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基地——中国链湾,名列全国六大重点区块链发展地区,并被授予全国首批、省内首家“区块链改革综合试验区”。

然而,在王先生的眼里,链湾所提供的资源支持与它的“高起点”和“强标签”却实有不符。他所在的区块链企业正式入驻链湾一年间,已着实让他感受到了在青发展区块链的一波三折。

2018年7月,王先生所在公司入驻链湾。初期,在链湾运营方的协助下,公司填报了《青岛市市北区区块链产业研究院区块链专项扶持项目的计划任务书》,由于创新性和应用前景突出,公司顺利获批了区级财政支持的30万元项目资助资金,此外,链湾还承诺会给予房租减免的优惠。“作为初创企业,扶持资金和房屋补助是入驻时最吸引人的地方。”王先生说,可没想到在后期的落地阶段,却成了一场花式推诿的“拉锯战”。

据王先生回忆,扶持资金申请下来后,链湾方面承诺会在当年7月底将资金拨付给企业,然而此后该时间一推再推。“从7月底推到8月底、9月底,今年年初还曾告知我们,资金已经基本到位,但直到现在依旧杳无音讯,问及他们会用各种理由搪塞。”

除了扶持资金迟迟不能到位以外,房租问题的变来变去也让王先生感到精疲力尽。王先生告诉记者,入驻之初,链湾曾承诺他们可享受三年的房租优惠政策,但合同需要一年一签。“入驻首年,链湾确实为我们免了房租,但在续签合同时,对方对房租的说辞却一变再变。”对于整个交涉的过程,王先生用“一团糟”来形容——最初,链湾工作人员告知只要能证明企业的人员和交易量在不断增长,可免交房租;而后,告知缴纳“每平米1000元的税收”(即对当地的财税贡献)后,就可免交房租;再后,又通知可在上一次所说的税收征收标准基础上,给予税收减半的优惠……

说辞的频频改变,动摇了王先生公司在此发展的信心。“作为全国区块链发展的重点园区,链湾是否应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扶持政策,并在企业入驻之初明确通知。”王先生认为,扶持资金发放不断推诿和房租补助说辞不一的背后,其实是政府诚信的缺失,在“签约即变脸”“承诺即隐身”现状下,有些入孵企业已经另觅他处。王先生介绍,虽然其任职的公司前期在此投入了30万元的装修费用,但在人员和业务等方面,如今已逐渐减少了持续投入。

王先生提到的从链湾“出走”外地的企业中,就有林先生的公司。为了更真实地了解青岛和先进城市在创业环境上的差距,记者与林先生取得了联系。

林先生是毕业于国内某知名大学的高端人才,也曾是投身区块链创业最早的一批青岛创客。今年年初,经合作伙伴的引荐,他正式将企业主体搬迁至杭州市萧山区,并被获批萧山区“5213计划”的优秀项目。据悉,为了聚拢高端人才和项目,萧山区自2012年起推出“5213”计划,对入选项目和人才进行资金、银行贷款全额贴息、房租补贴等全方位扶持。

“落地杭州之前,我是有顾虑的。以前觉得在家门口做事情会容易很多,但过来考察后发现,无论是整体环境氛围,还是民间创新思维程度,杭州都远优于青岛。”林先生说,对于区块链产业升级和数字化,青岛人普遍停留在“聊”的阶段,而杭州人则会马上付诸行动,真正“干”起来。

除了创业氛围不同外,令林先生印象深刻的还有杭州政府的办事效率。“网申‘5213’计划后,一周内获知评审结果、一月内实现资金兑换。杭州市在政府决策方面的办事流程相对简洁,没有那么烦冗复杂。”林先生与萧山区政府签订合同后,后者快速拨付了45万元作为项目开发补助,合同中承诺后续会继续落实100万元奖补,甚至随着项目实际的推进情况,萧山区政府还会酌情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此外,合同中还明确提到提供租金3年全免的办公场地。“这种政府给予的关怀,让掌握区块链前沿高科技技术的人才感到踏实,自然会吸引好技术落地。”

对比之下,林先生认为2016年开始筹建的链湾,起步很早,但在之后的推进和落实阶段却并不理想。记者发现,市北区早在2017年7月就印发了一个区块链规划性的文件——《青岛市市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区块链产业发展的意见》,但该文件是一个框架型的指导规划,具体措施很少,在这份规划性的文件中提到,下一步市北区要研究制定《市北区区块链产业管理办法》和《市北区区块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两个细则文件,但目前,在市北区政务网上依旧无法查到。

每一条游动的鱼,最了解水温是否合适。林先生感慨,真正的营商环境,其实就是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办事,实实在在地给予鼓励和支持,进而让创业者可以心无旁骛地搞创新、干事业。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邱 正

记者点评“口惠实至”才能优化营商环境

在“一个月内资金发放到位”和“一年多补助仍杳无音讯”的强烈对比下,营商环境上的差距不言而喻,反映出政府对优质企业的“重视”与“轻视”之别。

为了吸引投资,政府什么要求都答应、什么承诺都能做,一旦到了落实阶段,各种困难、推诿都来了,承诺的政策无法兑现——对于这种怪现状,不少企业家都不陌生,甚至已在个别地方成为招商引资的“潜规则”。

一座城市出台的专项扶持政策表明了一种态度,但如果这种态度只是浮于表面,口惠而实不至,就会被认为是缺乏契约精神,久而久之,政府的口碑也会被透支。

其实,营商环境说到底是讲诚信。言必行、行必果,其中,政府诚信堪称表率,是投资信心的保障,是招商引资最好的名片,是最基本的营商环境。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优化营商环境,承诺容易守信难,招商容易落实难。而攻克这些“难”,正是政府部门优化服务、转变作风的标志之一,也应是我们优化营商环境所迈出的第一步。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14A02RGL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