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人力资源┆沪宁线创新走廊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的激活因子

沪宁线创新走廊可推动一体化进程

沪宁线是传统上中国最具创新活力、最重视人才、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以沪宁线为轴心建设沪宁线创新走廊将极大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整体进程,助推沪宁线城市的转型升级。

第一,沪宁线有良好的人才基础:最早开创中国海外高端人才引进先河的无锡处于沪宁线的核心位置。无锡在2006年提出誉满全球的”530”计划吸引了众多海外高端人才在无锡创新创业,当年无锡创新创业的氛围与现在的深圳难分伯仲。苏州有中新苏州工业园强大的产业基础,有“姑苏英才计划”吸引高端人才,人才总量相当可观,科技创新能力强大。常州目前尽管经济总量被南通超过,但常州的制造业发达,产业结构合理,“龙城英才计划”实施了十多年,集聚了一批创新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中小型企业。镇江是沪宁线的洼地,镇江“金山英才计划”在海内外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上海和南京分别位于沪宁线的两端,高校密集、科研院所众多、人才集聚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如果把沪宁线创新走廊比作一列高铁,上海是领跑的火车头,南京则是助推的发动机。

一般高端人才创业,都会经历这样一个循环,首先在上海,借助上海良好的信息基础、人才基础,进行初期的研发,研发有成后迁移到长三角周边的城市,进行加速和产业化,一旦产业化成功后,又将营销中心和研发中心再迁回上海,这样一个循环说明了上海和沪宁线城市的关系。

第二,沪宁线交通优势明显,轨道交通方面,沪宁线有沪宁铁路、沪宁高铁、沪宁城际,高速公路密集,陆运、水运、空运都很快捷。从沪宁线任一城市到另一城市,90分钟内都可抵达,轨道交通公交化运行对沪宁线融合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为沪宁线城市信息流、资本流、技术流、人才流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这种优势是其他任何一个区域都难以比拟的。高铁时代,大容量、快捷、高效率交通大大促进了人才流、资金流、技术流的互联互通,沿高铁沿线形成创新集群,天时地利都具备了。

第三,沪宁线沿线城市、经济实力雄厚 、产业基础扎实,各大城市之间互动频繁。

2018沪宁线沿线城市: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六个城市的GDP总量近9万亿,约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0。

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国家将此四地确定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四地强大的产业支撑,为科技和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实践平台和资金来源,同时又为科研和应用指明了方向,使产学研的协作更加便利。以上海作为科创中心研发枢纽,负责核心前沿的技术研发,目标是国际一流。苏州、南京作为研发中心和核心产业制造基地,一方面在具有产业基础的领域进行自主研发,方便衔接上海研发成功之后的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另一方面,无锡、常州、镇江,作为专业研发中心和配套产业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承接上海的先进制造业转移,在沪宁线上可取长补短形成产业链的有序配套和衔接。

沪宁线上,研发与产业联动的可行性,在实践中被证明。以无锡和上海为例:上世纪八十年代,无锡就从上海等地引进“星期天工程师”,这一以人才交流合作为基础的思路创新、方法创新、路径创新,开创了中国发展史上独具影响力的“苏南模式”。进入新时代,上海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正在加快建设“四个中心”,无锡各类产业均与上海有着密切联系,其中集成电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行业上的联系尤为密切。集成电路方面,无锡作为“国家南方微电子工业基地中心”,是国家“908”工程的所在地,集成电路产业产值位居上海之后,列全国第二,双方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同宗、同源。无锡的远景能源、药明康德等领军人才创业企业,均在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研发机构。无锡紧紧抓住上海产业项目“同城效应”,加紧对接,密切合作。如上海华虹集团作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先行者和主力军,去年开始,将陆续在无锡投资100亿美元,打造占地约700亩的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项目,分期建设数条12英寸集成电路生产线。这是华虹集团在上海市域以外布局的第一个项目,建成后对无锡集成电路上下游产业集聚、产业生态圈的建设将产生积极影响。

第四,沪宁线沿线城市,地缘相连、文化相通、理念相近,对市场规则认同度高。

但在目前G60科创走廊已捷足先登的情况下,沪宁线创新走廊形成共识并非易事。

首先要明确沪宁线创新走廊和G60产业走廊,并没有矛盾和冲突,它们是长三角一体化的两只翅膀,两者有共同的利益诉求点,都将为长三角一体化探索不同路径,提供坚实支撑。

其次,G60沿线城市产业发展不均衡、文化差异大、理念价值观认同差、要全面取得效果,尚需时日。而沪宁线基础较好、理念相近、一旦达成共识、建设将很快取得成效。

第五,沪宁线创新走廊建设可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力量推动方式,先从简单的、容易的项目开始着手进行,集小成为大成。政府引导:指政府在政策、规划、资金上要突破自身局限向沪宁线新走廊倾斜。市场化运作:政府不干预市场,具体的操作让市场的力量使资源合理有序地在沪宁线上分布。社会力量推动:指发挥侨联,各类社会团体、高科技企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社会力量作用,通过社会力量链接政府、人才、项目、资金、企业,推动创新走廊的建设。如创新走廊可先从孵化器众创空间等科创平台开始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可由社会力量建立长三角科创平台创新联盟,在联盟内部,对孵化初期的项目、加速阶段的项目、产业化阶段的项目、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合理的配置。比如在海外高端人才引进上,以上海作为人才的枢纽港(海归创业首站),建立合理机制,其他城市避免恶性竞争,将高科技项目和优秀人才及资金配置在最能够发挥优势的区域和领域。

沪宁线创新走廊的建设需调动所有力量参与,统筹资源、提高效率、协同发展,从而为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联动发展、共享发展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样本。

稿件来源:《组织人事报》2019年8月13日十版

责任编辑:兰艳丽

排版:王岩

校对:吴悦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14A0BPMU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相关快讯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