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上午,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也正式挂牌成立。揭牌仪式后,首批13家企业获颁新片区最新营业执照,其中包括了1家新设立的企业以及12家变更营业执照的企业,涉及多个关键核心技术领域。
作为上述12家变更营业执照的企业之一,商汤科技是一家初创于中国香港的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平台公司。对于为何选择在上海临港落地,以及临港新片区的产业优势,商汤科技对《国际金融报》记者道出了其中的奥秘。
重要战略承载区
“早在2017年我们就已落地上海,并于2018年7月,入驻临港,今天我们是去更新营业执照的。”商汤科技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
据了解,此次更新营业执照是因为新营业执照上首次突出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
问及为何选择上海、落地临港,商汤科技告诉记者,是因为“上海正在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临港则是这一战略的重要承载区”。
商汤科技继续解释到,“整体来看,上海市政府已经形成了支持新片区建设的一些特殊支持政策,主要是聚焦于管理权限、资金支持、人才吸引、土地规划、住房保障等方面。种种支持细则,如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发展环境12条政策等,都将为企业核心人才引入、技术创新注入更强动力。”
已形成自有产业优势
除了临港在政策上的优势以外,临港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产业优势。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表示,“跟上海自贸试验区其他片区相比,临港新片区将‘建设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型产业体系’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而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将会成为重点产业。
据商汤科技介绍,该公司进入临港之后,重点布局就是在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智能车舱)相关技术的研发测试与项目落地上。而临港提供的智能企业产业群以及产业配套都是吸引商汤入驻的原因。
商汤科技进一步向记者解释,“临港一直在努力打造最全场景无人驾驶智能制造产业群,加快推动了智能网联汽车从研发测试向示范应用和商业化推广的转变。临港31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聚集了商用车、半导体和雷达等产业链不同环节上的知名企业,为企业间协同创新、产业链上下游互动提供了扎实基础,加速推进了先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临港路测区的区位优势明显,路测区在国内的智能网联路测基地中算得上得天独厚,包括区内道路规划合理、标线清晰、居民较少;首创以高速、雨雾等微交通场景为特色的封闭测试体验区、城市和生产物流场景示范区,以及逐步开放的若干条开放测试道路等,都为企业创造了最全测试场景以及最好测试条件,同时大幅降低企业的路测成本。”
记者 张者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