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转载》战斗从未停歇——从网络安全说起

这是一篇早已想去撰写的文章,但一直觉得没到合适的时机,而且也一直在犹豫是否应该写出来,毕竟很多事情如果落到笔下,也许会让部分读者过分联想,未必是一件好事。

但是笔者也随着时间的推移,确确实实看到,必须得写这样一篇文章,不敢说以正视听,但或多或少,总能对如今的现状和我的国家民族,做一点微不足道的贡献。

因此,我以十二万分的慎重与严肃,以尽可能平和但未必轻松的语气,写下这篇文章。

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你,能够意识到“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而不是一个和平的世界”这句话,其中有多少滋味内涵。

——————————————————————————————

战斗从未停歇——从网络安全说起

(一)

当你敲击着键盘,或者点击着手机屏幕时,你是否会想到,你正常用自己的双眼,注视着一个各国情报组织较量最激烈的地方?

网络安全,一个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而带来的新兴概念,在近年来,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

当然,或许使用网络的大部分民众,未必能够意识到这个概念的背后,藏着多少的云波诡谲。

“Internet”,音译为“因特网”,它更广为人知的、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中文的名字是——“互联网”。

互联网的诞生,起源于冷战时期,其初始目的,是服务于军事用途。

没错,互联网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带有着浓厚的军事、政治、情报色彩。

因为互联网的创造者,叫“APRA”,即“美国国防部研究计划署”。

这个组织的创立目的,就是为了与苏联在高科技领域(特别是能够潜在用于军事的科技)进行军事对抗,以确保美国自身的相关利益安全。

可以说,这是一个典型的只有冷战时期才会催生出的强大组织。

随着冷战结束,大量军事科技转为民用性质,互联网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

但是,这不代表互联网本身先天具有的军、政、情的“基因”会就此消失。

相反,这些东西只是隐藏的更深,而且扩张地更为深厚。

2002年,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国家安全第16号总统令”,要求美国国防部牵头,组织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国家安全局等政府部门制定网络战战略。

注意,上述组织中,除了美国国防部以外,全都是美国标志性的情报组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隐蔽战线”领域的对方国家组织。

到了2006年的年初时,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经坦言,“媒体被美国的敌人玩弄”是一件令他睡不着觉的事情

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带头人,对于网络的重视远不止于此。

在2010年的时候,作为全球军事力量第一的国家,美国率先提出并建立了“美军网络司令部”。在今天,它的地位已与美国中央司令部等主要作战司令部持平,世界第一强国对于网络安全和力量的重视,不言而喻。

在美国眼里,“网络空间”,是与“陆、海、空、太空”这四个同等重要的空间,也是美国必须竭力维持其优势的领域。

我们可以将美国在网络领域的作战方式,分为两种——软作战和硬作战。

所谓的“软作战”,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瘫痪、阻塞、骇入、干扰、舆论战等方式,夺取对方国家对于网络的控制权。

“软作战”的典型例子,包括众多国家爆发的“颜色革命”。以2009年的伊朗“绿色革命”为例,伊朗反对派通过美国掌控的社交媒体(包括Twitter、Facebook等)散布各类对伊朗政府的攻击。

而在这场动乱中,美国政府及其下属的相关部门,为促使伊朗反对派能够将动乱进一步扩大,通过“技术手段”,迫使包括伊朗总统以及相关重要政府部门、几个主要官方媒体在内的大批官方网站无法运转。同时,美国政府甚至要求Twitter公司延迟其预定好的系统升级计划,以便于24小时不间断的为伊朗反对派提供帮助。

另一方面,所谓的“硬作战”,是指通过一切物理手段,达到破坏或暂时性破坏对方国家的网络正常运转的结果。

这一方面的例子更是有许许多多,这里我们以美国主要的敌对国之一——叙利亚为例。

2012年,为了能够成功在叙利亚安装恶意软件,以阻塞叙利亚的中央路由器,达到破坏叙利亚互联网的目的,猜猜美国做了什么事?

它选择了直接轰炸叙利亚的发电厂,迫使叙利亚全国陷入“物理性断网”的状态。

上面所述,只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网络领域攻击的“管中窥豹”而已,但相信看到这里的看官们,已明白美国在网络领域的惊人能力与相关行为。

可以说,从上世纪末开始到当下,从遥远的北非、东欧,再到新闻上频繁出现的中东地区,在这些不同地区的十数个国家出现的或成功或失败的“颜色革命”背后,都有美国的身影。

在网络领域的攻击,更是为美国在破坏这些地区与国家安定的过程中,扮演了主要的罪魁祸首的角色。

互联网,已经被美国视为其维持在全球的霸权,和颠覆与动摇其他国家与地区的主要实现途径。

在今天的美国军政高层与相关智囊人士的脑海中,“制网权”已经和曾经的“制海权”、“制空权”一道,成为确保国家安全,特别是军事安全的底线。

网络空间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如果说,这里所谈到的这些具体事例,以及相关的网络攻击方式,仅仅只是一些比较鲜明而典型的例子,那么接下来笔者所要谈到的,则是互联网领域的国家间较量中,最隐秘又公开的部分。

这个部分,叫做“宣传战”。

(二)

大部分的人,在听到美军成立“网络司令部”时,即使是对军事稍有印象的人,也只会以为美军的网络作战部队,一般只会攻击对方国家的军事网络、炸毁对方国家的发电厂以瘫痪国家网络等等的“传统方式”。

这种想法,真可谓是大错特错。

从一开始,美国就将网络作战部队的任务内容,拓宽到了“舆论宣传”方面。

因为美军成立网络作战部队的最大动机之一,正是“为了及时有效地反击对美国不利的宣传”,并“及时将话讲清楚”。

曾经十数年前,以“对方国家的网络指挥及控制系统”为主要作战对象的任务目的,早已随着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以及美国对于网络领域认识程度的提高,而转变为一个更加宽泛的作战领域,或者说“行动范围”:

所有的国家的所有公共网站,特别是这些网站上“不利于美军和美国利益的宣传报道”。

这里的“不利于美军和美国利益的宣传报道”,不只是那些曝光美国与美军劣迹的真实新闻,还包括为美国的敌对国家做正常宣传的新闻报道与相关宣传。比如一些国家正常的人道主义救助,如果恰好同时期这些国家与美国之间的对抗大于合作(有时甚至不考虑合作与对抗哪个性质更高),那么同样也被视为“不利于美军和美国利益的宣传报道”。

今时今日,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大面积出现,和移动端、个人端电子设备的普及,诞生着大量在传统网站之外的“自媒体”与“新兴媒体平台”。

对于这些新生事物,一贯将自己的“霸权主义”力图扩张到世界所有角落的美国,自然也不甘居于人后。

在美国看来,谁抢到了网络领域的主导权,谁就在宣传战的领域夺取了胜利的先机。

有着这样一种指导思想,近年来世界各个地区的颜色革命,新兴社交媒体平台作为美国颠覆与动摇他国和平稳定的主要手段,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里不得不更为详细的说一说,美国在这些方面的投入力度与重视程度有多深。

为了完成对于网络领域的“霸权主义”实现,美国努力使自己的网络战部队成员除了具有高超的电脑技术之外,还有身后的“宣传”与“新闻”功底。

可以说,每一名美军网络战部队的中坚人员,都是“一手当得程序员,一手可做强‘记者’”。

不止如此,在美军与美国的最高等级学府——世界知名的西点军校里,也在每年通过开设“网络战士培训班”等方式,稳定地为美国培养成规模的网络战专家。如今在美国的各大军校,特别是西点军校中,网络战的相关内容已经成为学校的重要训练科目。

如果看过《变形金刚》系列大电影的读者,相信一定不会陌生在这个系列中拍摄于2008年的第一部里,为美国和美军提供技术服务的那些民间网络专家。

事实上,在电影之外的现实世界里,美国早已在民间大规模的招揽网络与信息领域的技术人才。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美军就经常到“黑客”市场上有目的、有计划的招纳人才。并且,美军和美国政府,还经常和美国的一些知名智库与智囊组织合作,进行网络安全领域的攻防演练。这些演练,自然包括从常见的技术骇入与防范,到宣传与舆论反制。

这里必须重点指出的是,美国对于网络安全的重视,是不止于国外范围,对于美国国内的网络安全,美国更是尤为重视。

那么,作为世界知名的“警察大国”与“情报大国”,美国管理国内网络安全的部门,都有哪些呢?

应该说,从数量到质量,美国的相关部门都堪称世界榜首。

这其中,主要有中央情报局(CIA)、国家安全局(NSA,该部门在美军内部的机构名叫中央安全署(CSS))、联邦调查局(FBI)、国土安全部(DHS)等部门。

这些部门都是美国在情报领域的“排头兵”,以如此多的重要部门投入于国内网络安全的保卫与监管,不难看出美国有多么重视自己国家的网络安全。

从“棱镜门”丑闻到“美国网友开不恰当玩笑导致FBI破门而入”,如此种种鲜明的事例,无不证明着美国政府对于自己国家网络安全的重视。

所以,所谓“美国对于自己国家网络的监管很松弛”的论调,真是大可休矣。

其实不只是美国,世界上凡是数得上的大国和强国,都非常积极的投入于网络领域的力量发展与强化。

这些国家包括俄罗斯、印度、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甚至还包括朝鲜这样看似“弱小”与“落后”的地理小国。这些国家里面,像俄罗斯,本身就具有着良好的数学教育体系,这使得整个国家都有非常可观的黑客人员与潜在可能成为黑客的人员。俄罗斯的黑客们在世界范围都享有着很高的名气,因为他们往往可以通过一些相对不那么占优势的硬件设备,完成一些“超常发挥”。现在,俄罗斯已经将网络领域的国家力量发展和强大,视为俄罗斯重新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的主要途径与手段。

那么,中国呢,中国有着怎样的网络安全现状,我们的国家,特别是我们的党政军系统,又对这一切有着怎样的认识呢?

(三)

实际上,中国跟美国一样,都是率先意识到网络空间具有极其重大意义的国家。

早在1986年的3月,由我国著名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这四位老人提笔,集体给我国的最高决策层——中共中央写信,提出要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

这封信在当时,得到了核心领导人邓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视,他亲自批示:“此事宜速决断,不可拖延。”

经过广泛、全面和极为严格的科学和技术论证后,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纲要》。从此,中国的高技术研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高技术发展计划。这个计划是以政府为主导,以一些有限的领域为研究目标的一个基础研究的国家性计划。

以如此庞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却将目标设定为“一些有限的领域为研究目标”,同时还是“一个基础探究的国家性计划”。

我们可以想见,这份计划里所包含的每个项目,都是对于国家与民族而言,多么重要,又受到着多么大的重视。

而“863计划”里的重要内容,就包括“信息技术”。

包括今日我们即将使用的,领先于全世界的“5G技术”,也是“863计划”的一部分。

如果说这些都还只是单纯技术方面的重视与投入,那么于此同时在军事、政治和情报领域的高度认识,则代表了中国在网络领域的另一个方面。

2011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成立,这一部门机构,后来被简称为“网信办”。

“网信办(CAC)”的成立,意味着中国在国家层面正式开始重视网络。

随即,一件事情的发生,大大推动了国家决策层对网络领域的重视。

这一事件,就是“甬温线特大铁路事故”。

2011年7月23日发生的“甬温线事故”中,一大批境内外媒体通过各种方式与手段,在我国的网络上大肆散布各类不实消息,以及通过“扭曲”、“造谣”、“断章取义”等方式,对这一事件进行或有意或无意的、有损于国家利益的报道和解读。

那时,“网信办”才刚刚成立,连管理我国网络的部门都处于初创阶段,更何况其他国家部门与机构对网络的认知程度。

在这一事件的舆论处理与对待中,国家层面的政府机构于应对中产生了巨大的“不适应”和“失误”,其结果就是许多国人对于我国的高铁发展陷入一种盲目悲观、敌视的情绪之中,也成为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在后续几年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甬温线事故”中的舆论应对的“重大失误”,不仅影响着我国交通特别是铁路领域的发展,也在显著动摇着我国政府的公信力,在事故发生后的几个月甚至几年内,我国政府机构在人民群众里的威信一度降到极低的程度,这是一件极为可怕的现象。

当然,将那一时期我国政府在舆论中公信力的降低,都算到“甬温线事故”的失败舆论应对上,肯定是较为偏颇的,但是“甬温线事故”中失败的官方舆论应对,确实是导致那一段时期内政府公信力降低的主要源头之一。

痛定思痛,我们国家的决策层彻底而深刻的认识到,网络领域的复杂性与影响力。

可以说,“甬温线事故”的舆论应对失败,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现今我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重视与投入。

那么,为了确保我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软实力”,我们国家又做了哪些措施呢?

首先是维护我国日常生产生活的首要部门——公安部门。

早在根据1995年的八届人大第12次会议中,就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的第六条第12项规定。

这项规定,赋予了公安机关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工作”职责。

在这一职责的驱使下,公安部门在许多省份都陆陆续续建立了“公共信息网络监察部门”,以便于管理各地的网络安全。

同时,在公安部(MPS)的部内,更是专门设立了“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简称为“网监”,后改名为“网络安全保卫部门”,也即公安部下属机构里的“第十一局”——“网络监察局”。另外,还有一个“第一局”——“国内安全保卫局”,也有涉及网络领域。

其次,是中国国家安全部(MSS)。

中国国家安全部,一般简称为“国安部”,是和公安部一样,隶属于国务院领导的部委机构。

但是,由于机构本身的特殊性,国安部在实际的业务中,在指导思想上,与公安部是具有很大不同的。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国家安全部,是中国政府唯一对外公开承认的情报机关,也是中国情报及治安系统中,政府参与层面最广的一个单位。

这里要说个很有趣的事,大家在网上是查不到国安部的相关网站的——国安部是国务院里唯一没有官方网站的部门,原因嘛,就不用再解释了。

所以说,它肩负的涉及网络领域的责任,就比较多种多样。

比如对于特殊设施、研究机构的网络安全保卫工作,以及一些政府系统内的涉密信息的安全保护,再比如对外的一些网络情报工作(这个就属于“不可描述”了,不多赘言)。

总结一下:

如果说公安部单纯负责民间的网络安全的话,那么国安部就负责的是整个国家层面的网络安全。

第三,是国家保密局(SBS)。

国家保密局的职责属性,相对而言比较单纯一些。

因此,它在网络领域的主要侧重点,就是党与政府的内部网络的保密工作,以及对党政两个系统使用的公用网络进行防范泄密的工作。

第四则是国家密码管理局。

关于这个部门,其实没有太多可值得介绍的,这个部门的所有内容,从它的名字里就能看出来。

比较有意思的是,国家机构平常所用的一些专用电脑芯片,一般都是由这个部门负责研制的。

第五,是大家可能第一时间想不到的部门——工信部(MIIT)。

它作为信息技术的主要管理部门,对国家层面的网络安全工作,主要起到技术方面的作用。

比较典型的,就是这个部门下属的“信息安全协调司”。是直接指导与监督政府部门、重点行业的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的安全保障工作。

另外,这个部门还有一个直属机构——“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不过这个部门在实际业务中,主要受“网信办”的领导。这个机构,撑起了我们国家互联网安全领域的应急技术系统。

除了这些党、政系统的机构之外,还有军系统的部门。

与美国“网络司令部”具有类似职能的,是我国在新一轮军事改革后,成立的“战略支援部队”。

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将网络空间的重要意义,看得和美军一样重。

正如美军将网络空间视为跟“陆海空”一样重要的存在,中国军队更是直接将肩负网络领域职责的部队单独列为“战略支援部队”。

“战略支援部队”的核心职责,就是负责中国军事方面的网络相关内容。

另外,还有一些军队内传统的情报部门,也同样负责部分网络领域的职责。

当然,这一块的内容都属于“不可描述”,所以笔者就此略过。

时至今日,我国对于网络的重视程度早已不是往日可以比拟。

我们可以有充分理由相信,在未来我们的党和国家能够妥善处理好这些棘手的问题。

(四)

聊完了这些,在这篇长文的最后部分,我们聊聊更贴近我们现实生活的内容。

首先,我们来看一组有些年头的数据。

根据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这个部门上文已经介绍过了)抽样监测结果和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CNVD)发布的数据,2013年8月19日至8月25日一周之内,共统计到如下一份数据:

我国境内被篡改网站数量为5470个;

境内被植入后门的网站数量为3203个;

针对境内网站的仿冒页面数量为754个;

被篡改政府网站数量为384个;

境内被植入后门的政府网站数量为98个;

针对境内网站的仿冒页面754个;

感染网络病毒的主机数量约为69.4万个,这其中包括境内被木马或被僵尸程序控制的主机约23万以及境内感染飞客(Conficker)蠕虫的主机约46.4万;

新增信息安全漏洞150个,其中高危漏洞50个。更新信息:

2013年1月1日至2月28日期间,境外6747台木马或僵尸网络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190万余台主机。

其中位于美国的2194台控制服务器控制了中国境内128.7万台主机,无论是按照控制服务器数量还是按照控制中国主机数量排名,美国都名列第一。

另外,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来自美国的一些“翻墙软件”,比如“自由门”,是典型的由美国情报组织资助的软件,这其中的内涵,应当是不言而喻的。

另外,包括中国台湾方面、日本方面在内的许多势力,都在每年投入大笔经费,用于在我国网络上进行策反、拉拢与引诱活动,这些人中有一批是直接隐藏身份进入我国的社交媒体平台等流量较大的地区,以期寻找到有足够价值的情报,或者进行对其势力而言有意义的情报活动。

至于最近引起一些人关注的,一批现役或退役的外国军队的士兵进入我国社交媒体,进行网络宣传,甚至进行征兵行为,相信看到这里的你,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是的,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他们都是在进行着明确的“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行为。

或许他们中有人是被境外情报组织利用的,但这种可能性太小,而且没有主观意愿,并不等于他们在实际行为上没有做明显带有危害“国家安全”的事情。

虽然这篇文章是围绕“网络安全”展开的,但是笔者也想在最后,简单聊一聊关于“网络安全”背后的更大概念——“国家安全”。

笔者所认识的长辈里,就有从事国家安全工作的人。

这位长辈曾经在闲聊中告诉过笔者,真实的“隐蔽战线”领域,斗争是激烈而残酷的。

包括大家引为笑谈的“查水表”,这位长辈就曾亲自参与过。

当时,这位长辈化妆成物业人员,以“查水表”为借口,诱使嫌疑人打开防盗门,让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成功落网。

所以说,很多事情,都是真的,甚至比传闻还要更加激烈与严酷。

当他们这些人,在冒着生命危险,做着隐姓埋名的工作,以维护我们国家和我们民族以及我们每一个个体的平安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珍惜今天这一切呢?

看看电视电脑与手机新闻上所日常报道的那些战乱,特别是那些因为由网络社交媒体所引发的“颜色革命”导致国家动乱,人民陷入战火中的地方,再看看我们当下不断提高的生活质量,不断和平稳定发展的国家与社会环境。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提高十二万分的个人警惕,以随时堤防境外那些“豺狼”们随时随地的“窥伺”呢?

自从信息技术得到突破性的发展之后,所有国家的“国境线”,都不再只是边防哨所以及边防巡逻队等“物理概念”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国家率先在国际社会上,提出了“网络主权”这一概念,作为“国家主权”的延伸。

而这,正是“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这句话诞生的源头。

是的,我们国家没有向任何一个国家宣战,那些国家也并没有向我们宣战。

但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武力对抗”,早就不是现代国际社会政治军事对抗的主要方式了。

这一点,从1991年的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中,就已经得到了证实。

在随后的一次又一次颜色革命,和各国由于网络信息领域应对失误而导致的骚乱、动乱中,又被一遍遍的证明着。

不是只有书面形式的“宣战”和“枪炮齐鸣”的战争,才叫做实际的对立与敌对行为。

在这个新时代,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领域的对抗,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

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早已与许多国家进行着不停歇的斗争与抵抗。

因为,我们在1949年的10月1日,选择成为一个自立、自强、独立的国家与民族。

这条康庄大道充满光荣与辉煌,也必将布满荆棘和坎坷。

最后,笔者想用这样两句话结尾:

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较量无声,对抗无形,每时每刻,就在身边。

(全文完)

(本文所有相关数据、资料均来自于我国网络上的公开资料,包括国务院机构职能改革方案、相关政府部门网站介绍、过往新闻以及一些公开性学术文章等方面,如上述内容中有违规、不实或侵权行为,敬请告知笔者,我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和改动。)

(本文涉及的所有内容与观点,作者保留最终解释权)

---@公忠体国五十万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23A0JG7G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