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23日,经过两天的角逐,2019年水下机器人目标抓取大赛抓取组预赛圆满结束,18支队伍突出重围,将在獐子岛参加今明两天举行的人机协同抓取决赛和自主抓取决赛。
大连高校团队“战果”颇丰
8月22日、23日,2019年水下机器人目标抓取大赛目标识别预决赛、人机协同抓取预赛和自主抓取预赛在金石滩黄金海岸举行。
记者从本届大赛组委会了解到,本届比赛大连高校有10支队伍参赛,其中大连理工大学有5支,大连海事大学有3支,大连海洋大学有2支。在抓取组的预赛中,25支参赛团队中有18支挺进决赛,其中大连高校团队和大连高校参与的团队就有8支,他们是大连理工大学MMCL队、大连理工大学OurEDA队、大连理工大学赤甲红队、大连海洋大学OOT队、北京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联队、大连海事大学章鱼队、大连海事大学海大大队、大工创院施工队。
我市水下机器人发展未来可期
据大连理工大学-立命馆大学国际信息与软件学院院长樊鑫介绍,大连市具备率先成为全国浅海轻型敏捷机器人设计、研发和产业孵化基地的先发优势和科研基础。我市海岸线长度2211公里,占全国1/10,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渔业资源。经过多年发展,长海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洋牧场,昼夜温差较小,无霜期长达220天左右,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各类水下机器人试验和评测。除了地理环境优势,我市还拥有包括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在内的多所从事水下机器人研究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今年7月11日刚刚结束的上海“临港杯”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中,大连理工大学代表队取得共4个赛项的定点遍历赛、定点抓取赛和水下作业赛3项唯一冠军,标志着其在水下目标抓取领域已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此外,大连理工大学依托校企水下机器人联合实验室,建立大连市水下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在此基础上,谋划建设水下机器人研发与评测中心,整合国内高校及优势产业资源开展水下机器人相关高水平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培育可产业化技术成果。提供专项研发基金支持大赛表现优秀的研究团队来大连开展相关研发和测试,连续在大赛中表现优异的团队获得创新创业种子基金,支持其在大连创业或建立研发基地。此外,基金也支持开展水下机器人核心测试平台研发和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工作。
期待大赛成为大连“科技新名片”
“我们大连有沙滩文化节、啤酒节等各种各样的节日,但多是文化旅游方面的。在科技方面,我们也有可以引领发展的赛事,这就是我说的科技新名片。”樊鑫表示,随着水下机器人目标抓取大赛赛事影响不断扩大,赛事技术含量逐步提高,大赛在不断推动国家战略的实施,促进水下敏捷机器人理论、技术与产业发展,在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他认为水下机器人目标抓取大赛就有成为这样一张“名片”的潜力。“在过去一年中,我们各方面都在推进这件事,今年的大赛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这表明大家共同向这个方向努力。”樊鑫说。半岛晨报、39度视频记者黄凤桐 实习生徐瑞琳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