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精选内容/技术社群/优惠产品,尽在小程序
立即前往

啥叫KOC?不就是朋友圈带货嘛!

2019年8月21日,北三环

最近网上有个名词很流行,叫KOC。按我朋友圈一些天天发广告的朋友的说法,这是来自于KOL。以前定义的KOL叫意见领袖,也叫自媒体大V。原始定义是KOL,关键意见领袖(Key Opinion Leader,简称KOL)是营销学上的概念,通常被定义为:拥有更多、更准确的产品信息,且为相关群体所接受或信任,并对该群体的购买行为有较大影响力的人。就是那些企业公关不敢得罪的人,出门一个老师,进门一句您辛苦了,好生供奉的手头有微博或微信大号的那些前媒体人。我知道,认识不少KOL,在自媒体时代,一个月少则收入数万,多则十几万甚至月入百万也有过。他们主要工作就是跟着企业全球跑,开发布会,发新闻稿,凑人数。全世界有啥大新闻,这些KOL,跑得比谁都快。反正报道也不怕出偏差。很多KOL有时候还收一些大企业的竞争对手的钱,写负面。这样,有的人就两头讨好,写了负面的企业公关,上门拜访勾兑搞定。有的搞不定或太强势的,就花钱请律师起诉KOL。这个生态,很磅礴,但似乎也不高大上。

有的企业其实并不能够负担得起那些KOL,但因为有了投资,又要排场,就委托给一些中间商来赚差价,最后请来的媒体老师,是不是真KOL不管,只要凑个数就可,这样他们就能赚到自己的那份服务费。最后,媒体老师写好的稿子,有的去淘宝买假点击,有的则由公关公司或企业自己去到处发红包转发增加点击,制造那一点虚假繁荣。

当然,结果是KOL就越发成为KOL,因为大家谁也不愿意点破那层关系。还要下次合作呢。这过程,有的KOL耍大牌,小公关没照顾好面子,有时候酒店一顿免费早餐没安排妥当,或者飞机转机搞得不顺利,就会回来在自己媒体甚至微信群里吐槽所服务的客户,俨然自己真是独立的KOL,不靠企业养活的样子。

这不,KOL最近据说不吃香了,是因为带货能力下降了,还是企业找到了新的带货途径?说企业开始下沉,要收购私域流量。说白了,就是不花KOL的冤枉钱了,要求KOL变成KOC,说什么要变现,要带货才行。

这不很多人就着急切换身份,左手KOL,右手KOC。

啥叫KOC?很多人也能写出三五千字的论文。但它既然出台了,总该有个出生证。有人就说了,KOC就是Key opinion Consumer,即关键意见消费者。要求,你是真消费者,能带货。论带货,我就很服气拼多多。我微信经常接到别人发来的让我帮忙砍一刀的要求,点进去,就是一个几百块钱的产品,需要邀请数百个好友来砍价的游戏。要知道,现在拼多多那样的移动APP,想要拉一个新用户,起码需要投入50-150元才行。但拼多多,却靠一款免费的产品,价值最多100,要求用户替它传播数百次甚至上千人。即便大家都有拼多多APP,也不过是一次点击几毛钱的节奏,这带货能力,算得上用社交软件加持了的带货王啊。

都在扯KOC离客户最近,离效果最近,可以代替KOL。特别很多垂直领域的营销人员,最近都迷上了KOC,出门必谈KOC,在电梯里看广告都能看出一堆KOC的幽灵在电梯里飞进飞出。但要我看,KOC和以前的广告,后来的微商一样,还是没脱离传统的“营销就是要到达”这一目的。或者下沉到所谓的“私域流量”后,不就是一大堆重复信息天天占领你朋友圈嘛。你不厌其烦,但总归有人,觉得带货的人也尚可,人品过关,亲戚关系,或起码产品也不要太垃圾,就凑合着忍着吧。偶尔还从这些KOC那里获得信息并最终下单,完成KOC一环的最后一步。

要说KOC有啥好的一面,我想起了一点:以前骗三大姑八大姨的,现在披了KOC外衣,起码可以骗骗朋友圈里的陌生人,也挺好

So exciting!

  • 发表于:
  • 原文链接https://kuaibao.qq.com/s/20190824A0DGXE00?refer=cp_1026
  • 腾讯「腾讯云开发者社区」是腾讯内容开放平台帐号(企鹅号)传播渠道之一,根据《腾讯内容开放平台服务协议》转载发布内容。
  •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扫码

添加站长 进交流群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

扫码加入开发者社群
领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