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突破10亿,覆盖超过72%的人口。这10亿张社保卡,承载的数据绝对够“大”,怎样用好这个数据宝库,更好地完善制度、提供服务?在民生领域,每一刻每一秒,都有海量的数据产生,如何收集、分析、运用、管理好这些数据,让大数据更好地服务民生,是摆在政府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要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数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大有作为。
大数据可以为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托。现在凡事讲究个“精准”,大数据的发展为“精准”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哪些地方是民生的痛点、堵点和难点?社会保障的覆盖在哪些方面还有所缺失?公共服务在哪里还有改善的空间?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状况,怎样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追踪和分析?……政府部门不仅要有收集、分析、运用、管理数据的意识和方法,还要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才不至于浪费宝贵的数据资源。
大数据能发挥作用的一个前提是共享和开放。打破数据壁垒,连通一个个“信息孤岛”,才能实现数据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不少公共服务的办理,一涉及“异地”“跨部门”,往往让人头痛,为开个证明,要来回奔波。数据共享,不仅能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便利度,还能保障公共财政资源的“精准投放”。比如,2009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成立“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采集全市13个部门提供的居民经济状况信息,以此核对保障房等申请资格,使民生保障、社会救助更加透明公正。政府部门掌握的许多数据,还应该更多向公众开放,方便社会使用,激发创业创新的活力。
要让大数据更好地服务民生,就要扎实地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打不好,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大数据才能更好地服务民生、造福社会,成为我们美好生活的有力支撑。
领取专属 10元无门槛券
私享最新 技术干货